台灣是資訊硬體製造王國,電子電機產業產值占台灣總產值高達五成。電機與工程學群在台灣一直被視為是出路最廣、工作機會最多,也最不用擔心畢業即失業的熱門學群。因此,一直受到許多家長及學生的青睞。
電機與工程學群以電機電子、機械、土木、化工、工業工程等五大傳統科系為主流,繼而又細分出電信工程、自動控制、航太、造船、交通、材料科學系等多元學系。堪稱是科系最多,所學應用也最廣泛的學群。
電機與工程學群一方面走向科系的分散專精,另一方面也有愈來愈多學校打破窠臼,嘗試延後分流,大一不分系,讓學生有更多探索自己興趣的時間。比方在清華大學的工學院學士班,學生在一年級修習工學院基礎課程,到了大二才從化工、動機、材料、工工系中,選擇自己最有興趣的做為主修。交大的電機資訊學士班,則是大一大二不分系,學生到大三再選擇院內或跨領域的專業學程攻讀。
除了以學士班方式提供選系彈性,幾個傳統的大系,近年也紛紛開始強調適性教育。比方,久居二類組第一志願的台大電機系,就為低年級學生開設電機領域探索性課程以及專題說明會,讓學生能很快就對電機領域有通盤了解。
台大電機系主任廖婉君不諱言,電機包羅萬象,在台大進階專業領域就有電力、控制、光電、電波、通訊、IC設計等十個,不可能全部學會,藉由探索課程可以讓學生更快地找到自己想要的方向。
發展優勢
4G與物聯網來臨,市場持續蓬勃發展
電機與工程學群科系多為務實的應用科學,為了讓理論與實務結合得更密切,各校近年在企業導師、產業實習、業師演講、專案研究等產學合作上,一直不遺餘力,形式也愈趨多元。比方,成大工學院就與台積電攜手打造「奈米技術暨設備工程師學程」,以成大工學院的師資加上台積電提供的專案研究為特色,學生修完學程不但能拿到學分,也能取得台積電的認證證書。
當手機產業持續蓬勃,加上4G與物聯網時代來臨,清華大學電機工程學系系主任王晉良直言,關於通訊系統、IC設計、半導體的課程勢必持續熱門。而與網路應用攸關的雲端運算、大數據分析、資料探勘與穿戴式裝置設計等課程需求,預料也將會隨著產業發展持續水漲船高。
另一方面,電機與工程學群中,跨領域的課程也愈來愈受青睞。廖婉君與王晉良異口同聲表示,近年結合醫療與晶片技術的生醫課程,以及機器人相關的課程十分受到學生歡迎。交大甚至設置了「奈米學士班」,師資涵蓋工學院、理學院、電機學院、與生物科技學院,奈米電子、奈米材料、奈米生科、及奈米光電都是學生可以選擇的主修課程。
學長姐領路
清華大學電機系四年級 李哲瑋
範圍最廣,得以探索未來方向
Q1:為何選擇這個科系?
A1:我在建中本來是念三類組,但是不想要考生物,所以後來轉考二類。
其實在高中時代對於每個科系沒有太深的了解,那時的想法就是,要選一個出路最廣的科系,所以電機成為最好的選擇。
在電機系中,有偏重機械、資訊、電子、通訊、控制等組。像我原本對資工很有興趣,但是研究發現電機系與資工系有很多合聘教授,所以還是決定選電機,而我現在也覺得這個選擇是正確的。因為接觸的領域更廣,我得以更清楚自己到底喜歡往哪個方向走。
日以繼夜 在實驗室睡了一星期
Q2:印象最深刻的課程是什麼?
A2:印象最深的是大二下的實驗課,當時為了做一個作業,所有同學幾乎一個禮拜都睡在實驗室裡,從早做到晚,非常瘋狂。但經過幾次這樣的訓練,大家的實作能力都變得很強。
另一個印象深刻的是去企業實習。那時我是去德州儀器,被交付一個改善產品測試製程的任務。那時主管給了我兩本參考的原文書,我讀了整整兩週,並且利用機會到處請教公司內的資深人員。最後不但完成任務,幫公司省下100萬,也與不少員工成為朋友。雖然過程中很累很辛苦,但很有成就感,也比較了解真實世界在做什麼。
Q3:貴系給你的專業訓練是什麼?
A3:大一比較多通識課,有微積分、普通物理、普通化學、計算機程式設計等。大二進入專業課程,像電路學、電子學、電磁學、訊號與系統、微分方程與複變函數等。大三有電子電路實驗、機率,也有專題實作。
在清大電機系必修課不是那麼多,從大二就有很多選修。有人會選擇每個初階的課都去修一修,了解自己的興趣,也有人打定主意往某個領域鑽。除了講課,還有很多實驗課。不論哪個方向,都有很多關於寫程式與動手實做的訓練。
負責任是重要特質
Q4:這個訓練對你的社團生活幫助為何?
A4:在清大電機系社團並不風行,因為課業很重,只能有所犧牲。像我偶爾打打籃球就是極限。還記得大一時我們一群電機系的同學一起參加原住民服務社,第一次活動有參加到,但是之後每次活動時間不是剛好卡到考試,就是要繳作業,到了大二,我們一群人幾乎就都從這社團消失了。
Q5:你的同學大多具有那些特質?
A5:系上每個人的特質不盡相同,但成績好的同學有一個共同特質,就是「負責任」,對於自己的課業有責任感。畢竟大學有很多好玩的事可以參加,誘惑非常多,但另一方面系上又有作業與考試,到底要先做哪一個,其實讓人很掙扎。如果沒有一顆對課業負責的心,很容易就放棄了。
Q6:入學後,發現課程與之前想像有何不同?
A6:電機系的課程滿重的,絕對沒辦法「由你玩四年」。我們不像其他系有期中期末,而是開學三週後就一路考到期末。每個禮拜都有兩、三個作業,一、兩個考試,所以要花很多時間讀書。
【快速了解 電機工程學群】
學生特質:
電機與工程學群重視「發明」勝過「發現」,因此特別適合有創意、對發明與創新有興趣的學生就讀。在發明的過程總是會遇到重重困難,所以最好樂於接受挑戰,並有解決問題的決心。在學科能力上,較重視數理能力,因為電機與工程學群的核心課程,大多涉及大量工程數學的計算,若數理不佳讀起來恐怕比較吃力。
畢業出路:
讀電機與工程學群畢業的出路非常廣,幾乎所有電資高科技產業,舉凡晶圓、面板、IC、通訊、電腦、數位產品,以及貼近生活的數位家庭、智慧城市、智慧醫療等領域,都需要這類的人才。此外,航太、生醫、遊戲、電動車與軟體產業,也都有許多適合電機工程人才的職缺。比方時下很熱門的生醫晶片,就是電機人才發揮的好地方。
相關領域代表企業(組織):
台積電、聯電、聯發科、矽品、日月光、奇美、友達、華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