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29歲的他用手工烘焙的咖啡豆擊敗來自全國的76組代表,奪下台灣咖啡評鑑競賽的冠軍,從此聲名大噪。
用「十年寒窗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來形容鄒築園觀光休閒農莊主人方政倫最為貼切。其實他得獎前已投入長達八年時間,並不是憑空冒出來的人物。
他的父親方龍夫在海拔1200
公尺的阿里山樂野村種茶長達30年,也幫許多蘭花農代工催花。17年前家裡有塊閒置斜坡地,隨意種200棵咖啡樹當成景觀樹。
土法煉鋼 累積經驗奪獎
2000年時,咖啡樹開始結果,身為獨子的方政倫退伍後回到山上,從未看過咖啡樹的他拔顆果實吃,非常驚訝:「怎麼咖啡是苦的,果實是甜的!」從此對咖啡充滿好奇。
中秋節時,他隨性將咖啡果實放在烤肉架上燒烤,不小心燒焦了,捏碎之後散發出濃濃香味,腦中閃出一個念頭:如果有器材、技術,或許可以做出不錯的咖啡。從此展開了人生的咖啡歷險記。
他曾用許多土法煉鋼的方式處理咖啡豆。例如一開始沒任何生產器具,剝咖啡豆常剝到手流血,最後試著開車用輪胎碾碎豆子,豈知沒烘乾的豆子,內殼濕黏根本碾不碎。另外,為烘焙豆子,甚至連炒菜鍋、烤麵包機、烤箱、茶葉的滾筒烘乾機都拿來實驗。
15年前,台灣專研咖啡豆的人並不多,他特地下山請教嘉義大學的老師,再從做中學,慢慢累積經驗。每次將手製的咖啡泡請大家喝時,人人都說好喝,卻沒人願意花錢買。
直到2007年,阿里山鄉農會通知他,要不要參加全國咖啡豆比賽時,才讓他有嶄露頭角機會。方政倫至今仍不敢置信,只是想藉由比賽了解自己咖啡豆的水平,將土法煉鋼的咖啡豆拿去比賽,卻意外扭轉了人生。
得獎消息經媒體密集報導後,不斷有人上山請益,他跟父親商量在住家隔壁蓋個咖啡館以接待訪客。身為鄒族人的方政倫就在2009年8月1日開起鄒築園觀光休閒農莊,註冊商標就是他穿戴鄒族服飾的頭像。
他終生都不會忘記2009年8月1日這個日期,因為一星期後的8月8日,中南部發生八八風災,阿里山山路崩塌,交通中斷,鄒築園形同倒店狀態。
後來嘉義縣政府、原民會與台北市政府為幫助災民,舉辦許多農特產品展售會,他就這樣走入群眾,不僅克服害羞內向的個性,也結交許多同好。鄒築園經過第一線行銷後,逐漸建立口碑。2010年還參加國際SCAA(美國精品咖啡協會)咖啡豆比賽,入選第二級數(50名以內)。他的日曬帶殼及蜜處理咖啡豆,分別獲得91、93分的成績。
1.5噸產量3個月內賣完
鄒築園頻頻得獎,也讓他的咖啡豆行情日益上漲。進口咖啡豆1磅(454公克)500至600元就算高檔,他的水洗1磅1800元,蜜處理2400元,日曬3000元。每年到12月採收期,就會吸引咖啡玩家目光,1.5噸產量3個月內就售罄。
來看看方政倫如何烘焙出香氣四溢的咖啡豆?他的咖啡園接近有機栽培,使用有機肥,不施藥也不用除草劑,高緯度種出來的咖啡豆飽滿且尾韻強,「光有技術沒用,生豆要長的好,才能烘焙出好的咖啡豆,」他分享心得。
他的優勢還在於掌控生豆來源以及專業製作方式,不只使用最普遍的水洗方式,還有蜜處理與日曬兩種玩家級製作方式。水洗就是洗掉豆子的糖分,保留咖啡原味;蜜處理保留原有糖分,有蜜糖香味。日曬最困難,糖分經發酵後,咖啡會有酒香氣。
方政倫每個環節都細心試驗,例如日曬時間從10至15天,不斷測試得知最佳時間。採收、發酵時間也是一點點實驗而來。
2014年11月第三屆全國精品咖啡豆評鑑,方政倫家族就拿下四個獎項。他用爸媽、自己跟妹妹的名字參賽,用意不在搶獎項,而是想知道用不同方法製作的豆子品質。最令他欣喜的是頭等獎得主是自己指導出來的學生。
至今仍單身的他就像娶了「咖啡公主」般,如果不在家,就是在咖啡館,如果不在咖啡館,就是在往咖啡館的路上。他希望消費者只要提起咖啡,就會想到阿里山,最終要讓阿里山的咖啡飄香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