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活動報名 免費活動報名 優人神鼓劉若瑀的文化外交之旅

Yahoo丟掉包袱,靠年輕人強攻行動商機

梅爾上任後,轉型的第一道曙光

林士蕙
user

林士蕙

2014-12-30

瀏覽數 18,650+

Yahoo丟掉包袱,靠年輕人強攻行動商機
 

本文出自 2015 / 1月號雜誌 比利時 食安第一的米其林王國

還記得「你今天Yahoo了嗎?」「什麼都賣,什麼都不奇怪?」這些台灣人曾很熟悉的廣告標語嗎?

這都來自1995年由楊致遠等人在美國創立的入口網站Yahoo。2015年,它即將迎接20歲生日,和才11歲的臉書,及17歲的Google相比,連Yahoo台灣董事總經理王興都嫌:「我們很老了!」

而在瞬息萬變的網路產業,一間公司老了,絕不是好事情。不過三年前,Yahoo因缺乏創新,開始失去網友支持,即便從2009年以來,一連換過四個執行長,營收仍連連虧損。台灣Yahoo業務雖相對穩定,也出現無法吸引新用戶的危機。

「你能想像嗎,2012年梅爾上任前,Yahoo全球上萬員工裡面,還只有30人會做手機App!最早的網路拍賣平台Y拍,10年來頁面設計沒什麼改過!」 Yahoo亞太區策略暨業務營運部副總裁陳琚安也沉痛反省。

擁有九年電商業工作資歷,2014年剛升任Yahoo台灣電子商務事業群總經理王志仁,無奈地指出,Yahoo在台灣的老派作風,和台灣用戶與產業生態環境也相對成熟保守有關。

「我們是平台,畢竟不是自己賣東西,上下游的商家、供應商怎麼想,只能給建議,像是行銷學4P,這種老理論,在網路時代已經不管用了,卻沒幾人知道!」王志仁指出,自己像傳教士,只能在旁念經感化,怎麼成功說動老廠商,跟上新作法,一直是最困擾他與整個部門,卻無從解決的地方。

還好新上任的執行長梅爾(Marissa Mayer)經過兩年多整頓,2014年中,已逐步現出轉型的第一線曙光。

勇敢砸錢在年輕行動人才

2014年第三季,Yahoo在全球行動廣告的營收達2億美元,同時預估全年2014年的行動廣告收入將超12億美元,占總營收17%。

至於Yahoo在台灣2014年起陸續推出一系列信箱、氣象、超級商城網購平台等手機App,也讓Yahoo台灣用戶人數成長一倍,目前在行動方面每月使用人數破千萬。背後關鍵,就在於梅爾成功鼓動了Yahoo由裡到外,誠心地把年輕人找回來的運動!

陳琚安回憶,2012年7月,梅爾剛上任 ,驚覺Yahoo員工有行動經驗的才30人,立刻要求高層開會,強調行動至上(Mobile First)就是未來。梅爾還激勵大家,別怕股東怎麼想,勇敢投錢在新的人才,就對了。

於是,內部第一個改革重點,就是提出全新內部重點人才培育計畫,遴選29歲以下,有行動思惟與經驗的人,可以來自內部,或外部挖角。只要加入這個計畫的員工,很快就會被放到重要專案,被重用。

才不到一年,Yahoo在美國總部的行動團隊已500人,台港團隊的行動開發人員也迅速增加成50人。在年齡層方面,如今台港區員工,已超過五成是25到34歲的年輕人,待超過10年的元老陳琚安深深感覺,自從這群年輕人變主流後,開會討論的氣氛都不一樣了!

花一年時間開發購物App

Yahoo在台灣有兩大主要業務,一個是電子商務,由拍賣、超級商城與購物中心三個平台構成;另一個則是關鍵字等數位行銷業務。這兩大業務的創新,也成為首要項目。

王志仁回憶說,2013年10月,Yahoo全球的行動團隊才正式成立,但在當年3月,Yahoo超級商城就被要求帶頭開發手機App。結果他帶著團隊花了一年,在2014年5月才正式推出。因為總部雖然急,還是要求台灣的團隊,要先調查清楚,台灣新世代的消費者,到底如何使用手機購物?可以從中找到哪些創新的功能?才能正式推出。不是光拚有就好。

訂雜誌送好箱|遠見xArowana 1:9前開式輕掀箱!$2,680帶走時髦登機箱>>

為此,總部還特地從美國矽谷請來一群市調外部專家,多是28、29歲的年輕人,資歷是幫新創公司做消費者洞察,在台灣與美國都不算網購界知名人士,帶來的震撼卻很大。第一天開會時,這群矽谷年輕人就問,什麼方法可以抓住網友的使用者經驗?台下包括王志仁等一群30、40出頭的成員,很熱心地從自己以往學到的資訊來回答,卻連連被質疑。

像是行銷調查業界沿用已久的焦點社群(Focus Group),也就是找廠商想切入的特定消費者族群,做一系列問卷並深度訪談,被專家一句話駁倒,「他們說,一般人在回答買什麼衣服時,真的知道自己今年買什麼衣服嗎?不如看看衣櫥,衣櫥裡的衣服不會說謊!」

從網友的衣櫥了解消費行為

為了達到要求,團隊真的一路聊到網友的房間去,實際去看衣櫥裡掛什麼衣服。

王志仁舉例,許多人都認為,年輕人低薪購買力差。他就實際看到一個中部年輕女孩家裡,衣櫥裡塞滿家人送的5萬元名牌包,也有自己買的平價服飾,是混搭。原來她自己賺不多,可是家境富裕。這樣的消費者,也許和其他家世平凡,年齡相同的用戶,在網上喜愛的商店中,五家裡會有一家相同。若用傳統的高低階消費族群去區分,會抓不到重點。

於是,Yahoo超級商城App,有一個創新功能「貼心推薦」,這個專屬的個人化商品推薦頁面,每個網友打開,都不一樣,因為是按照這個用戶過去瀏覽商品與搜尋新聞等紀錄來打造,也是近年最夯大數據分析的體現。

同時當2014年5月超級商城推出,馬上引動人氣外,這些大數據分析報告,也成了Yahoo拉動國內老牌廠商,跟著一起創新的幫手。像是知名牛仔褲品牌Levi's、內衣品牌黛安芬,都在2014年底加入了超級商城。這些在實體通路經營已久的老牌廠商,就靠著大數據報告看出來,網路平台不只是多一個通路,而是可以幫忙他們深度了解消費者行為,Yahoo其實是維持品牌年輕化的重要窗口。

廣告呈現革新 原生型需求增

至於Yahoo另一大業務數位廣告,過去是藉由入口網站平台分享新聞、部落格等引入網友瀏覽人氣,再適度幫商家導入各類網頁旁的橫幅廣告、關鍵字點擊等來創造營收。陳琚安說,現在,許多人愈來愈習慣從社群與行動平台,而不是入口網站看新聞,然後和朋友分享討論。至於傳統的橫幅廣告,也愈來愈被網友排斥,實際點進去看的比例已變低,反而是完整深入的產品專文介紹,也就是原生型廣告,更能吸引網友傳閱。

這些改變也馬上被要求要放在Yahoo全新的新聞App上。怎麼體現?Yahoo現在每月都有使用者之夜,實際邀請網友到現場,來對開發團隊示範用手機看新聞的行為,甚至,若有人發想新聞App可以使用的新功能,也可以用簡單紙筆畫出來,現場和網友溝通測試。這樣迅速加快了創新腳步。

同時,在過程中,陳琚安和團隊慢慢發現,台灣人對於新聞議題要求相當深的參與度,不會只希望瀏覽。一開始,團隊認為,手機看新聞要有參與,應該簡短明快,於是首推「今天最火大、最快樂」的新聞按鈕,讓網友可以簡單表達對某條新聞當下是看了喜歡,還是討厭?使用度高。

後來,發現網友還希望參與更多,推出Yahoo民調中心,讓網友可以做簡單回應。

例如,阿基師最近爆出桃色糾紛,召開記者會澄清說明,Yahoo新聞的民調中心,就立即推出「你給阿基師的危機處理打幾分?」讓網友輕易從1到10分間點選,短短一天就有2萬6000多人投票。

至於新興的原生型廣告,現在會為品牌廠商打造專屬部落格,同時文章寫法與圖文編排,都要深度依照網友興趣來製作。作法是把關鍵字等數位行銷團隊,培訓為善用大數據分析的全新團隊,依照從新聞App等行動網路平台上蒐集到的網友閱聽行為,來為廠商做建議。

預計到農曆年前,台灣中小企業原生型廣告客戶數已經倍增,說明需求浮現。

Yahoo台灣董事總經理王興總結說,這三年來,Yahoo的轉型,是一個連鎖效應,從內部人才到服務的年輕化,再把年輕用戶吸引回來。希望2015年,Yahoo能讓所有人感覺,這是一家大又成功的新創公司。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