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不景氣下理順財氣

孟錦明
user

孟錦明

1990-12-15

瀏覽數 11,450+

不景氣下理順財氣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本文出自 1991 / 1月號雜誌 第055期遠見雜誌

初冬的台北,陽光慘淡,空氣中瀰漫著冷冷的寒意。

「心都涼了,」敦化北路上一幢裝潢成米黃色系的辦公室內,三十五歲的朱泰清對著電話說,話筒那頭的銷售員仍不死心,喋喋報出一連串投資組合的獲利數字,「這一回,我只求保住老本,」上半年在股市賠掉三百萬元的朱泰清搖頭苦笑著說:「現在只敢把錢放進銀行定存。」

未來十年將是風險不確定的世代。蘇聯巨變,中東危機帶起油價蠢蠢欲動,全球經濟籠罩不景氣的陰影,曾經在八0年代綻放無比魅力的股票、共同基金不再「金光閃閃」,追逐高利潤的金融炒作手法,也如同明日黃花,個人財務安全正遭到變動日劇的大環境衝擊。

力求安全保障

「理財的定義重新回歸到基本面,」詹金寶證券投資顧問公司總經理古台昭指出,保守的儲蓄風氣將再度受到重視。截至目前,一些數據資料也證實了他的看法,根據行政院主計處統計,九0年第二季的國民平均儲蓄率,比第一季提高了八個百分點;相對的,消費卻逐漸走下坡。

未來,「理財的重點不再是追求豐厚的報酬,而是在變幻莫測的時局下,力求財務的安全保障。」財富創造策畫顧問公司總經理周榮輝分析。

「我正設法由奢返儉,」在美商公司擔任業務經理的黃先生滿臉愁苦地說,前兩年在股市賺得不少「薪水外收益」的他,在汽車、住宅、衣飾等消費品上大肆揮霍,現在,他突然驚覺自己處在奉養父母、子女教育金、房屋貸款三重財務高壓下,「再也負擔不起有風險的投資了。」

對將來的經濟局勢感到悲觀,也是大眾改變理財觀念的因素之一。九0年八月,美國蓋洛普公司一項調查顯示,四五.三%的台灣民眾對經濟景氣感到悲觀,八.四%的受訪者更表示非常悲觀。

對收入固定的受薪階級而言,要增加儲蓄實非易事,以住在中和的劉先生為例,夫婦每月的薪水合起來將近六萬元,扣除房租、基本生活費、保母費之後,「可以存下來的錢相當有限,」這位三十歲的中學教師承認。

儘管提高儲蓄比例並不容易,卻也不意味著個人在這場經濟波動的競跑中一定落居下風。普惠財務顧問公司財務部副總經理范仁達強調,不景氣時代的理財,「好比在崎嶇山道上開車,更需要掌穩方向盤。」他建議投資人,首先應確立清楚的財務目標,並且訂出執行的時間表,例如「五年內換一部車」、「十年內購買一幢房子」……等,以便估算風險和獲利而決定投資方向。

不景氣是試金石

西堤餐券+雜誌一年才 $2,680,這組合太划算!立即訂閱>>

事實上,面對九0年代的新變局,不僅投資人的理財心態有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轉向,各種投資工具、金融商品的價值,也呈現全然不同的新意義。「不景氣,對所有的投資工具都是最佳試金石,」投資顧問古台昭指出。

短期之內,絕大多數的理財專家都不看好股票。中華證券投資顧問公司總經理胡定吾從全球趨勢分析,由八0年代轉入九0年代,全球金融市場最大的改變,在於「由資本過剩變為資金供不應求」。

過去在國際間四處流竄、追尋高利潤市場的「熱錢」狂潮,是推動各國證券市場一路走高的主要力量;未來,隨著東歐自由化、兩德統一急需建設經費,對資金的需求量將大幅提高。這種現象連帶影響全球股市,「股市裡可玩的錢少了,股價自然炒不起來,」胡定吾說。

股市的榮光遠去,一向沾股市光彩、與股票並列八0年代投資明星工具的股票型共同基金也跟著褪色,反而是過去十年一直受投資人忽視的債券、現金(包括銀行存款、外幣),以比較低風險、高穩定的特性重獲大眾青睞。

「保有現金是目前最穩健的投資方法,」鼎康證券副總經理黃志榮也坦承,證券市場遠景看淡,買股票的風險遠遠高過債券、定存、標會,「現在不是投機的時刻。」

九0年代的投資人比從前更想降低風險,分散投資標的,有專業人員管理的共同基金通常被視為良好的避險工具,但是,面對五花八門的共同基金,「仍然必須分散投資,」宮達證券投資顧問公司總經理陳少杰指出,各種基金的性質不同。投資人應依據理財目標安排投資組合;如果要求收入穩定,固定配息的債券基金、貨幣基金可能較為理想;若是著重資本成長,就得要冒高風險購買股票型基金。

怡富證券投資顧問公司副總經理宋文琪建議,在不景氣的時刻,投資人可以嘗試以定期小額投資的成本平均法,每個月撥出一、兩萬元投資於共同基金,「一方面強迫自己儲蓄;另方面又可靜待基金長期增值的收益,」日前,宋文琪就以這種方法,每個月拿出四百元美金購買基金,為她的一對兒女儲存教育經費。

立刻開始儲蓄

除了股票型投資不被看好,日前價位己滑落三成的房地產,也不被視為是理想的投資工具,主要原因是「利率偏高」。天華地產企畫研究室總經理黃明峰表示,房地產投資金額高(以目前房價,至少需要一 百萬元自備款)、變現力弱、回收也慢,貸款利半一旦超過八%,「收益就比不上債券、股票等其他投資工具」,尤其在目前房屋市場低迷、價格長期看跌的情況下,「投資客更不宜貿然進場。」

不過,對無殼蝸牛族而言,購屋依然是主要的理財目標,妥善、適度的擴張估用,以借貸方式加速實現購屋目標,是一般家庭常用的理財手段;但是,「負債的比例不宜過高,」新加坡發展銀行總經理鄭添福提出忠告,「最好將貸款利息負擔控制在年收入的二五%以下。」

雖然個人財務狀況各有不同,專家口中的最佳基本理財原則卻適用於所有人:立刻開始儲蓄。

首先,從儘可能還清債務、節省利息支出開始;其次,存一筆準備金。大約相當於三到六個月的生活費,以此為基礎,開始建立自己的儲蓄和投資計畫(見表),接下來,就看實現計畫的智慧、努力和一點運氣了。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