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考試是驗收老師,不是評量學生

專訪荷蘭教育委員會政策顧問 魏肯博

張德齡
user

張德齡

2014-10-28

瀏覽數 146,750+

考試是驗收老師,不是評量學生
 

本文出自 2014 / 11月號雜誌 教出全世界最快樂的小孩

烏特勒支市(Utrecht)位於荷蘭地理位置的正中心,是鐵路交通的樞紐,通常荷蘭政府公家機關的地點設在海牙,學術研究機構或非營利組織的辦公處,就在這裡。2004年時,曾代表荷蘭出席聯合國,演講荷蘭教育政策的初等教育委員會政策顧問魏肯博(Mark Weekenborg)接受《遠見》專訪。2008年,他建議設立教育委員會,做為政府與校方間的重要橋樑,在荷蘭教育界有相當影響力。

來到教育委員會辦公室,一樓大廳全是落地窗,像進入明亮時尚的咖啡廳,自由,輕鬆的工作氣氛,正如同荷蘭教育的氛圍,讓孩子在自然、輕鬆與愉快的環境中學習。「給孩子更多空間學習,才會更願意學習,且學得更好。如果訂定兩週內必須念完10頁教科書,這種教條式學習,不是荷蘭的方式,」魏肯博說。

當學生不再好奇 就偏離教育核心

例如一個4歲孩子,開始問問題、開始對周遭事物好奇,就是學習的開始。「如果一個學生已經沒有好奇心,如果一個教育不再讓學生有好奇心,那就失去最重要的核心,」他說。

魏肯博舉荷蘭小學上課情況,比如說,日本發生海嘯,老師問學生,「什麼是海嘯?從哪裡來?有多少人遇難?誰能夠找出答案?」透過一連串的問題激起好奇心,在尋找答案的過程中,孩子們找到成就感,有了成就感後,就更喜歡學習,如此正向循環。

有趣的是,教學雖採自由啟發方式,但絕對不是放任,也會驗收成果。「考試在荷蘭也很重要,但目的是什麼?」魏肯博認為,在美國或新加坡,考試就是目的。但他認為,考試最重要的,就是了解教育的成果到底如何,是否對教學成績滿意,是否需要改變教法,找出更聰明有效率的教法。

換言之,跟台灣完全相反的是,考試以測驗老師的教學是否有問題為主,是否需改變教學方式,而非學生的學習是否有問題。考試主要檢討的對象是老師,而非學生。

【會員限定活動】想懂護國神山的背後?和《造山者》導演一起看見時代的選擇!立即報名>>

例如,2006年荷蘭在國際學生能力評量計畫PISA(the 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中,排名降低(數學第三名,科學第九名,閱讀第六名)。同年,荷蘭教師評鑑中,很多老師無法達到標準。於是,開始全面檢討教育系統,提出三個重點建議。

一、透過考試了解學生學習的效果與狀況,以改善教學方式。二、老師們互相學習,透過彼此討論與參觀教學,創造啟發的環境。三、教學要有重點,加強閱讀與算術教育。

如何看待PISA 教育界也在學習

魏肯博指出,荷蘭也觀摩其他國家,例如,加拿大在各科PISA的表現都很優秀。於是他們拜訪加拿大的學校與老師,發現加拿大有專業的教學專家團隊,經常去各個學校參訪,幫助老師提高教學品質,教導老師如何分析數據等,之後荷蘭也參考這個制度,非常有效。

芬蘭也是一例。芬蘭老師素質高,教學環境也很有趣,給孩子很大空間。因此,荷蘭也希望更多優秀的人才進入教育界,吸引更多好老師。不過,提到PISA,魏肯博有「複雜」的感覺,因為太過重視PISA,就會太過強調成績,也會過於強調訓練考試的技巧。但另一方面,也不能停止PISA,因為需要一個評量基礎,才知道各科在國際上的程度。

「對於荷蘭兒童能夠成為最快樂的兒童,我感到非常驕傲,我們關心孩子,希望他們能開心快樂的成長,享受童年的時光。」他認為,在課業與玩耍中間需要找到平衡,但更重要的是,必須創造一個環境,讓孩子主動學習,找到學習的樂趣。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