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台灣應加快機場建設,迎接120億航空人流

獨家專訪國際機場協會主席 皮克洛

楊瑪利、林佳誼
user

楊瑪利、林佳誼

2014-09-30

瀏覽數 14,250+

台灣應加快機場建設,迎接120億航空人流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本文出自 2014 / 10月號雜誌 你所不知道的新五大醫療危機

今年「三一論壇」原訂於泰國曼谷舉行,因當地政局動盪,主辦的國際機場協會(以下簡稱ACI)在今年5月底與桃機公司總經理費鴻鈞在韓國首爾參加ACI亞太區暨世界年會時,徵求台灣緊急接下重任。

親自來台主持年會的ACI主席、美國薩拉索塔瑪尼緹機場(Sarasota Manatee Airport)執行長皮克洛(Fredrick Piccolo),盛讚桃機與機場免稅店昇恆昌等公司共同努力,短短三個月就成功籌辦一場可容納400名各國貴賓的盛大活動。

皮克洛接受《遠見》專訪時指出,這場盛會的成功,恰恰反映出桃機與台灣企業的傑出經營能力,讓他印象深刻,「台灣人應該感到驕傲。」

訪談中皮克洛不斷強調,面對全球經濟疲軟,許多產業都現況蕭條,航空業是少數還蓬勃成長產業之一,尤其是亞太市場,更是未來20年的成長主力。

根據ACI統計,全球航空旅客年運量已在2013年突破60億人次,其中亞太區年增率8.7%、年運量達到20.6億人次,已雙雙居冠。未來成長空間還更大,預估20年內還會成長一倍。建議台灣要提早準備,才能脫穎而出。

1970年代高中畢業就從美國水牛城尼加拉機場(Buffalo Niagara Airport)入行的皮克洛,一路從基層做起,40年來見證航空產業劇烈變遷。這位經驗豐富的全球航空界指標性人物,對於台灣想要將桃園機場打造為航空城、並躍升亞太航空樞紐的努力,有什麼建言?以下是《遠見》獨家專訪精華:

亞太是未來20年成長主力

《遠見》問(以下簡稱問):

問:這是你第幾次造訪台灣?對於桃園機場留下什麼印象?

皮克洛答(以下簡稱答):這是我第一次來台灣及桃園機場。事實上這次有七成與會者都是第一次來台灣。

我在第二航廈降落,我覺得那是一個非常整潔美觀的航廈。因為機場是個人來人往的地方,所以要隨時隨地保持乾淨整潔,是一件非常重要,但又難度很高的工作。所以桃園機場在這方面的表現令人印象深刻。尤其是地板,乾淨的就像是鏡子一樣,幾乎看不到一根頭髮掉落。

在國際機場協會今年初公布的2013年機場服務品質(ASQ,Airport Service Quality)評比中,桃園國際機場也在2500至4000萬旅客量機場分組評比中,獲第三名,僅次於韓國仁川和印度新德里機場。

問:地板像鏡子,是這麼重要的事情嗎?

答:這是非常重要的。從整潔乾淨這一點,可以反映一個機場的管理團隊有多麼努力維護設施,有多麼希望成功營運。

因為機場旅客形形色色、來去匆匆,且很可能只是一次性過境,這些旅客的使用習慣常對機場環境維持構成挑戰。就連美國副總統拜登日前也痛批紐約拉瓜迪亞機場陳舊、擁擠,讓人如同置身第三世界國家。

《造山者》拍出台灣半導體的人情與選擇,7/31空中沙龍帶你聽見幕後真實|立即報名>>

問:你如何看航空產業未來的發展?

答:我們預估20年內,旅客流量還會再翻倍成長至120億人次。這主要是來自亞太與中東兩大新興市場的成長。單是中國和印度這兩個大國就各有大約5億的中產階級。

以目前美國旅客平均每人每年搭飛機4.5次,中國則0.5次,如果5億中產階級未來能達到今日美國的水準,那就代表每年20億人次的新增需求,這是多麼大的成長空間。

又如廉價航空崛起正是航空業處於快速變遷的最好例子。10年前,我們還很難想像就連飛機劃位、登機先後次序都可以成為收費名目。但對機場經營來說,廉價航空讓更多人可以選擇搭乘飛機旅行,帶來更多人潮,絕對是一種正面作用。

擴充服務 小機場也具商機

問:與香港、上海、首爾或曼谷等周邊機場相比,台灣具有成為亞太航空樞紐的條件嗎?

答:台灣當然有條件。因為台灣的各項發展都很成熟,而且桃園機場流量也持續成長中,但各國都在大舉投資機場,因此台灣不能等,愈早投資愈好,機場的基礎建設是絕對必要的。

或許台灣機場今日規模不比新加坡等地,20年後卻很難說。但你必須預先做好準備,不能等到旅客出現後才開始建設,那就太遲了。到時旅客會流向已經準備好的機場。

問:台灣人總是覺得台灣機場已經遠遠落後鄰近的新加坡、香港等,現在開始動手建設真的不算遲嗎?

答:現在開始,永遠不遲。反而等愈久,建設時間只會愈來愈少,花費成本也會愈來愈高,愈難競爭。

問:桃園機場正在興建第三航廈,努力打造航空城,對於世界各國紛紛興建航空城,你有什麼看法?

答:近年世界各地確實有愈來愈多航空城出現,這主要是受到經濟貿易的需求刺激,尤其是仰賴航空交通的產業。現在世界經濟的樣貌和20年前,或40年前我剛踏入航空業時相比,已經有翻天覆地的變化。眼前發展最興旺的市場就是亞太區域。

我常說,機場就是21世紀的主要交通幹道。過去這個世界是靠船隻、火車來連接,今天則是靠飛機。所以任何一個國家要想在全球經濟中競爭,就必須要發展良好的飛航交通系統,這是經濟發展的關鍵。就好比這場國際年會,一口氣為台灣帶來了400多名國際高層專業人士及隨行賓客,其中七成沒來過台灣。這些旅客在台期間不只有住宿和餐飲需求,也可能進行娛樂或購物,對台灣整體商務、觀光旅遊發展都有正面作用。若非航空交通便捷,不可能會有這樣的商機。

問:除了大型機場外,各地也還有許多中小型機場,你認為中小型機場的發展機會如何?

答:航空業是一個完整體系,正是這些小機場為大型機場供應了客流量。小型機場通常無法仰賴零售做為主要營收來源,但若好好發展周邊服務,也可能是龐大商機。

我經營的薩拉索塔瑪尼緹機場,是位在美國佛羅里達州的小型機場,一年客流量僅120萬人次,雖無法像大型機場開拓購物商機,但今年預計可賺進150萬美元獲利。這些獲利主要來自經營機場旅館與機場旁的高爾夫課程等多角化服務。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