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底,蘭陽平原入夜溼冷,羅東國中大禮堂內卻人氣熱絡,近千民眾聚集在環保聯盟宜蘭分會舉辦的「北宜高速公路知多少說明會」上。主持人聲音激昂:「今天晚上,我們很高興也請到陳定南,陳縣……,陳委員來講幾句話。」
就在有人潛意識仍當「陳委員」是「陳縣長」時,陳定南的政治舞台早由宜蘭搬到台北。從宜蘭縣長變成立法委員,陳定南目前的表現,似乎不如過去「聲勢奪人」、「眾所矚目」。究竟陳定南在立法院問政成績如何?是否和他政治角色轉換有關?
兩個第五名
立法院上會期結束,四十七位國會記者做了一份「國會記者對增額立委議事表現評鑑表」,陳定南在「預算審查表現最佳」及「法案審查表現最佳」項目各得到第五名。
同為民進黨團,陳定南的「預算審查表現最佳」不如財經背景豐富的彭百顯,「法案審查表現最佳」則不及久歷議場陣仗的陳水扁;甚至有國會記者表示,陳定南「不是我們平常注意的焦點」。
回想宜蘭縣長任內,陳定南反台塑六輕設廠、裁撤縣府人二室,政績一直「轟轟烈烈」;進入立法院,陳定南卻一反過去,甚至有些「銷聲匿跡」。
「陳定南角色轉換有問題,」從兩黨立委到國會記者,不少人有類似看法。有人指出,陳定南因為過去經驗根深柢固有「縣長情結」,使他忽略目前立委工作的真正重點。
以審查中央政府總預算為例,陳定南的縣長經驗使他看得懂預算書(他編過八個會計年度縣政府預算),尤其對經常性支出預算(如業務費、出差費、車馬費、油費)編列合不合理,一清二楚;一位國會記者分析,陳定南審查預算「小地方抓得很準」。
零分或一百分
不過兩黨立委審查預算的「主力」卻一致指出,審查中央政府總預算,重點在政策性預算編列是否合理合法。例如教育預算編列有沒有達到憲法規定、公共工程建設經費預算編列妄不妥當,陳定南「抓得很準」的部分,反而是枝微末節。
陳定南另外難以調適的是,經過八年縣長習於下達決策,較難體認必須與人妥協的立委角色。一位民進黨籍立委私下評估,陳定南缺乏折衝妥協的議事技巧。
立法院一次兩黨協商中,陳定南幾次堅持自己意見無效後,「氣沖沖地提起公事包就走開,」國民黨籍立委翁重鈞笑著描述。
對於陳定南堅持原則不擅妥協,翁重鈞評價:「結果不是零分,就是一百分。」
不過不妥協的陳定南,卻另闢了「附帶決議」的妥協方法,例如審查「戰士授田憑據處理條例」,陳定南提附帶決議;將退輔會轄下除榮民總醫院以外的國營事業全部移轉民營,再將移轉獲利移做發放戰士授田憑據補償金,如此「可減少納稅人負擔,避免造成不公平,」陳定南解釋。
胸中有指南針的人
今年三月,政爭洶湧,他又建議立法院決議:促請總統依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賦予的緊急處分權,宣布終止動員戡亂時期、廢除臨時條款、停止總統選舉。
兩黨幾經爭執協商,陳定南和民進黨團同意刪掉後二項,院會才通過一項決議:促請總統宣布終止動員戡亂時期。一位記者形容陳定南「聰明、有原則、也會妥協,像個胸中有指南針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