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3日越南反華暴動重創台商。單單在胡志明市附近的平陽省上千家台商,據說「無一倖免」。而越南台商中投資第一大的台塑集團河靜省鋼鐵廠,損失估計約300萬美元(約新台幣9000萬元)、造成四人死亡,相當慘重。
雖然越南政府強力壓制518大遊行,但反華情緒未完全平息。一般預料,這樣下去應該會嚇跑越南三大外資之一的台商。然而,事實可能會出人意料,因為越南有一股強大力量仍吸引台商,強大到足以和反華氣氛抗衡。其中,紡織業堪稱最明顯。
TPP吸引巨資〉在越生產 紡品輸美可零關稅
早已是東協加六成員國(RCEP)的越南,對紡織產業的吸引力是,它是近年來被美國納入第一批12個TPP(跨太平洋戰略經濟伙伴關係協定)談判國家,從越南輸美紡織品在TPP談成後,許多關稅將降到零。
美國是全球紡織品的最大出口市場,當然吸引著許多紡織業者。而TPP條文中訂有「原產地規範」,要求「從紗開始」必須有三至四成原料採購自TPP會員國,才能享受免關稅。
由於台灣或中國都不在第一批TPP名單中,要加入第二批名單也充滿變數,才會吸引紡織業從上游到下游積極布局越南。「越南有TPP、RCEP,我們這個行業獲利也不是很高,大約一成,幾趴關稅影響很大,」台灣紡紗大廠、大東總經理陳建州說得很直接。
來自台灣宜蘭的全球最大潛水衣廠薛長興工業,去年底也剛宣布要在越南投資5000萬美元(約新台幣15億元),設廠胡志明市,已經派去五、六位台幹,但還沒建成就發生了暴動,正密切觀察最新動態。
「投資越南是為了TPP,東南亞國家中供應鏈最佳的也是越南,其他國家無可比擬,」薛長興總經理薛敏誠在513排華暴動後表示,短期雖觀望,但仍會往越南移動。因此原本預定5月15日要出國,考察泰國、柬埔寨及越南,仍是按照行程走。
紡織業動作最大〉去年起跑 前仆後繼去考察
台灣紡織業中上游在2013年前仆後繼到越南考察、買地,業內估計七成台灣的中大型業者都有動作,動作多半很大,而且決定都很快。
台灣紡紗大廠大東紡織正是其一。去年,大東先派一個特助和廠長前去拜訪台商,總經理陳建州和財務等四、五位主管前後去四、五趟,考察了五個工業區。去年11月底定案,今年5月試產,6月正式生產。
「在越南建廠很順利、很快,我們的想法單純,紡紗賣給布廠,是紡織業最核心的一塊,越南長期來看是最理想的生產地點,」陳建州指出,從電力供應、人力方面來看都符合標準。
大東董事長陳修忠則說明,中國紡織業正泡沫化,產能過剩,成本也愈來愈高。台灣沒辦法在量上和中國競爭,因此必須在海外另組一個平台,越南是他認為的最佳選擇。
台商看好發展〉投資額創新高 供應鏈全搬去
因為越南地理位置佳,夾在中美間,漁翁得利,美國也透過TPP拉攏,加上人口約9000萬、平均年齡30歲左右,是下一個製造的好基地。據投審會資料,2013年台商在越南共投資17億美元(約新台幣510億元),是歷年來金額最高的一年,也是前一年的兩倍。在東南亞國家中最受台商偏愛,台商投資金額是投馬來西亞的17倍、印尼的61倍。
陳修忠分析,過去布局越南的台商以下游成衣業為主,但在TPP原產地條件規範下,會慢慢形成群聚。的確,短短一年多來,台灣紡織業從紡紗、染整、織布、人造纖維、成衣的全供應鏈,幾乎可說是整串的移過去。
河內駐越南代表處經濟組組長詹聯興指出,去年台灣有十多家紡織業者找上代表處詢問,另外還有原本在中國投資的台商也來詢問。
2013年,新纖、集盛、得力、佳和、義隆、群鹿六家紡織業者組團參觀紡織業股王儒鴻的染整成衣廠及老大哥南紡的紗廠。儒鴻及南紡海外最大生產廠區都在越南。
南紡總經理侯博明表示,16年前剛到越南設廠時,認為越南有20年榮景,但現在過了16年,他認為未來還是有20年的優勢。
業界傳聞,遠東新世紀在越南也計畫投資投資新台幣200億元,原本在越南已有成衣製造,未來旗下的化纖事業也可能前往。去年,總經理曾帶領七、八位主管大陣仗前往越南考察。
遠東新世紀行政總部總經理鄭澄宇表示,遠東的進度比其他企業慢,正在規劃當中,投資會往中上游進行,等成熟再宣布。
台塑集團過去幾年也在越南不斷加大投資,參觀過的業者指出,台塑廠區規模都很大、有幾百公頃,人造纖維產能目前僅台灣的1∕4到1∕5,但未來「可以擴充到今日的二、四、八倍」。
最大成衣代工廠聚陽也很積極。在北越、南越早設立幾個工廠,為符合TPP「從紗開始」的規範,去年還策略性加碼買下台南紡織(越南)一半股分,往上游布局。
紡織研究所評估,聚陽在越南的營收占比,到2017年將從目前的27%增加至35%,是「典型的TPP效應」。
越南條件極佳〉地理位置適中 勞工素質優良
其實除了TPP因素,長期外移的台商在東南亞各國遊走,在五月排華運動爆發前,許多台商都認為,越南無疑是東協國家中最有吸引力的。
之前投資印尼卻因1998年當地排華行動而撤資的大東,在印尼之後就沒有海外投資,但近年來領悟到要成長還是要走出去,考察了各國後發現,越南地置位適中,到中國、台灣、韓國、土耳其、東南亞都不遠,文化和華人很像,勞工學習力快,越南政府給的優惠條件也不錯。
比較東南亞各地投資條件,「印尼太遠,柬埔寨、緬甸有點早,馬來西亞不便宜,泰國成本高,」陳建州表示。
薛長興工業雖在柬埔寨、泰國都有設廠,但薛敏誠也觀察,越南員工素質比泰國、柬埔寨都高,聰明、手巧,且像中國人一樣想賺錢,工作態度積極。
區隔投資策略〉基本品移越 台灣做高端產品
未來台商在越南和台灣兩地的投資策略會有所區隔。基本類的產品往越南移,台灣則發展更高端產品。TPP雖還在洽商中,但已全面改變台灣紡織業藍圖,對台灣的意義,是整串供應鏈及就業人口未來的消長。
「(因TPP)台灣的上游(化纖、紡紗)會被拔走,上游走了,中游(織布、染整)唇亡齒寒,也會跟著走,」紡拓會祕書長黃偉基判斷,台灣若無法加入TPP,目前14萬紡織從業人口會剩下7萬。
但台灣若進入TPP將是另一個風景。「如果台灣有TPP,我以後只會投資台灣,」薛敏誠半開玩笑表示,屆時台灣紡織就業人口可能增加為21萬人,因為目前台灣和中國人工成本只差5%,但台灣人力效率好又敬業。
儘管未來中越關係可能愈來愈糟,分不清陸商、台商很糟糕,但薛敏誠有心理準備。他表示,在海外投資20多年了,包括中國、泰國、柬埔寨,還會有什麼問題沒碰過。「海外投資都有風險,就把這當做人生的一部分,台商有韌性、會解決,不會打退堂鼓,」薛敏誠說。
大致上,排華事件可能讓紡織業台商短期先停看聽,但越南如果進TPP,那長期大局已定。「哪邊有豐富的草原就投過去,」陳修忠的想法大約可代表台灣紡織業者的心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