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一人一千瓦」公民運動 自己用的電自己發

核四封存後的能源未來4

王美珍
user

王美珍

2014-05-30

瀏覽數 39,950+

「一人一千瓦」公民運動 自己用的電自己發
 

本文出自 2014 / 6月號雜誌 以色列,教育就是不一樣

「自己的國家,自己救!」已成時下流行口號。台灣能源困境怎麼解?現在也有民間組織備號召全民成立「公民發電廠」,呼籲「自己用的電自己發」!

這個台灣第一個推廣能源教育、公民協力發電的民間社會企業「一人一千瓦」,於今年5月宣布成立。發起人之一胡湘玲是德國畢勒菲爾特大學科技社會學博士,長期從事能源議題研究,也是能源教育非營利組織「汗得學社」社長。

「一人一千瓦」共有16個發起人,包括主婦聯盟合作社、主婦聯盟基金會、千里步道協會、自然步道協會、社區大學的部分幹部與志工。胡湘玲說,反核運動提升了台灣的能源「意識」,現在更需要生活上的能源「知識」。例如,她在許多地方演講時,發現很多民眾根本不知道家裡用的1度電怎麼計算?核四的封存與停建,並不是一個句點,反而應該是加強公民能源教育的起點。

「公民要反核,要用什麼反?要用做的啊!」胡湘玲說,這個計畫就是希望吸引不想用核能,除了上街抗議外,還想做些事的人。由於目前台灣的發電模式,大多來自大型集中電廠。「一人一千瓦」精神則如其名,希望推動社區小型分散式發電,家家戶戶都可發電賣給電力公司,找回能源自主權。第一階段,將以小型屋頂太陽光電為目標。

有錢出錢、有屋頂出屋頂新模式

為何選太陽光電?因一座風力發電機需要大筆資金,而太陽能發電成本與門檻較低,平民就可以做。此外,太陽能是一種可「量力而為」的發電方式,一般家戶都可以依照自己的條件參與,大空間裝大機組,小空間裝小機組。

以目前市場行情,大約30坪的屋頂能設置10KW的太陽能板,成本約100萬元,許多家戶雖有屋頂空間,卻不一定負擔得起。而又有另外一些人想投資太陽能發電,卻苦於沒有屋頂空間。於是,「一人一千瓦」便希望家中有屋頂的人出屋頂、有錢的人出錢、有力的人出力,解決資金與屋頂不能同時到位問題。

「汗得學社」原本專長就是以協力造屋方式,結合能源知識與教育,打造能源效率高的「太陽房子」,還曾幫南投921災民協力造屋。「一人一千瓦」也採用協力模式,首先邀集全民入股,一個單位新台幣10萬。然後,再號召家中屋頂有空間的有志之士提供屋頂出租。提供屋頂者可獲得租金。

只要2,880元,雜誌+亞諾納25吋行李箱一次帶回家!

由於「再生能源法」保證收購20年用電,股東每年可享有至少2%股利。獲利從哪裡來?以30坪大,裝置容量為10KW的太陽能裝置為例,若是房子位於台北市,一年日照大約1000小時,一年可發出1萬度電。以今年收購價行情,每度電7.16元,一年賣電約7萬1600元。扣除設備成本,大約10年至12年回本,接下來的8至10年就可淨賺。

至於出租屋頂者,租金以台灣平均日照所得電價收入6%計算,每年每坪租金約新台幣150元。雖然不高,但20年後,設備可優先轉移給出租者。此外,太陽能板也能減少日曬、降低室內溫度,省下冷氣電費。對屋頂有防漏功效,也可省下修繕的錢,是屋頂出租者的額外好處。由於「一人一千瓦」的創始成員大多以女性為主,她們稱自己是「屋婆」,已到處幫忙找屋頂!

解決能源問題 必須著眼未來

「一人一千瓦」的構想起源,與胡湘玲在德國的經歷很有關係。在德國住了20幾年的她,回想起1998年德國綠黨執政時,從地方團體到政府,對於再生能源的討論與運作,早已開始了十幾年。2000年,德國通過「再生能源法」。當時她每天打開收音機,總是會不斷聽到溫室氣體與京都議定書的新聞。

「德文有一個字『Zukuuft』(編注:未來之意)。在德國,常常都可以聽到大家一直說Zukuuft Zukuuft!德國人講的不只是現在,更著眼在未來!」胡湘玲說。對於台灣的核四爭議,胡湘玲十分感慨。1991年時碩士論文的題目,寫的就是核四爭議。「1990年代,台灣的能源難題,就是核四到底要不要,沒想到2014的今天,還是一樣!」「我們還有多少時間可蹉跎?」

然而,「一人一千瓦」必須依靠足夠數量的民眾入股,對於現階段的台灣而言,是否只是唐吉珂德式的夢想?胡湘玲說,「一人一千瓦」的精神,就是仿效2004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肯亞的環保鬥士馬薩伊的「綠帶運動」(Green Belt Movemnet)。她用30年時間在非洲大陸種了共3000萬棵樹,幾乎改變了非洲的生態環境。

這個看來宏大的計畫沒有任何財團支持。馬薩伊一開始先找了很多非洲婦女,告訴她們種樹的好處,只要有一個人在家裡種了樹,鄰居就會好奇詢問:「妳為什麼種樹?」只要一有人問,種樹婦人就給鄰居三棵樹苗。靠著口耳傳播,一戶傳一戶,30年的光陰,3000萬棵樹已欣欣向榮!

有些人會懷疑,做那麼多小規模的太陽光電有什麼用?胡湘玲說:「大水庫的水,也是一滴一滴累積起來的啊!這些小小的力量如果沒有加起來,永遠不會變大!」例如德國太陽能發電,八成以上都是20KW以下的小型裝置。發電應該從大型電廠的「大咖自己來」,變成「大家一起來」。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