駐紮希伯崙 真實體會以巴矛盾衝突
和許多前線士兵一樣,25歲、目前就讀希伯來大學的托梅爾(Tomer Nisimov),6年前當兵地點,就在以巴衝突頻繁的巴勒斯坦西岸。
有一年,部隊駐紮在猶太人和巴勒斯坦人混居的希伯崙。外人眼中,以軍的存在是為了保護猶太人。但對托梅爾而言,一群保守宗教派猶太人,其實也是麻煩製造者。
「猶太居民未必信任以色列軍隊,」托梅爾值勤時,常為這群猶太人的固執思想傷透腦筋。例如,他們占領一塊明明是巴人的土地,軍隊要求猶太人搬離,但猶太居民卻完全不甩軍隊,只聽自己社群領袖指令。猶太社群的領導人還唆使猶太青少年,恣意搗亂巴人的土地,亂砍農作物,加劇「猶、巴」之間的矛盾。
衝突天秤擺盪到另一端,是巴人的報復。巴勒斯坦青少年會拿著汽油彈襲擊猶太居民,巴方青年的行為愈來愈激進,甚至比大人還偏激。
為隔離以巴兩地居民,以軍角色是不讓雙方暴力惡化。但這也讓巴人和猶太人把怨懟轉嫁到以軍,令托梅爾十分無奈。
處理以巴衝突,國際媒體常同情弱勢的巴勒斯坦人,認為以軍「謀害」巴人。托梅爾直呼:「這種說法和實際情況不同。」他的真實處境是,「即便極端分子拿著手榴彈威脅,只要沒拔插硝,據用槍規定,我們仍不能開槍。」他認為,有時媒體會拿放大鏡檢視以軍,但很多畫面的背後,是巴人先挑釁,以軍被迫防衛。
服役期間,讓他強烈見識以巴衝突的巨大危機。退伍後,獲得更宏觀的視野,「這讓我多數軍中同袍變得更右派(強調生存安全)。」
以色列勇士2〉蓋(26歲)
邊境安檢官 火箭彈就在身邊爆炸
加薩走廊在外人認知裡,應是遙遠、戰亂頻傳的危險之地。26歲的蓋(Guy Tsror)就在以加邊界付出3年青春。
蓋在邊境擔任安檢官,每天管控的,是希望前往以色列或西岸地區探親、看病的加薩居民。但這群加薩居民要進入以色列絕對不容易,必須拿著以色列官方核發的通行證,才能過關。
如何觀察入境者安全與否?3年內「閱人無數」的蓋說,只要對方的神情不寧、冒冷汗、容易被激怒、顧左右而言他、服裝特別者,通常就會特別被關照。
曾有一位加薩婦女要過關,警報器多次響起。該婦女旋即被女安檢官詳細查驗。結果該婦女竟然在私密的內襯墊裡,夾帶爆炸粉末。
但最令蓋緊張的是,士兵都被要求不能配備武器。「先前有安檢官配備武器,被加薩居民搶奪,用來殺害以軍弟兄,」蓋說,能保護他們的,只有周圍配備槍械的以軍同袍。但意外發生,遠水救不了近火,他3年都情緒緊繃。
多年來,哈瑪斯頻繁向以色列射火箭彈出氣,常令邊境動盪不安。曾有一枚火箭彈,落在離蓋戍守的哨亭不到15公尺。即便有堅固的哨亭保護,但巨大震波仍震得他七葷八素。
「我友人同袍曾因恐怖攻擊,傷重被截肢,還有人因而陣亡,」歷經險境的洗禮,讓年方20多歲的蓋毫無稚嫩表情和口吻,顯露出穿越生死試煉的沉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