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美國喜歡製造魔頭?

遠見編輯部
user

遠見編輯部

1990-09-15

瀏覽數 13,450+

美國喜歡製造魔頭?
 

本文出自 1990 / 10月號雜誌 第052期遠見雜誌

美國人有將世界敵對勢力過度擬人化的傾向,對伊拉克總統哈珊的詆毀只是最新的例子。目前哈珊已經列入美國緊急通緝名單,華盛頓政府機關的辦公室裡掛滿他的照片,與罪犯照片陳列室中的另兩張老面孔--古巴總統卡斯楚和利比亞強人格達費並列。

一九六0年代早期,美國中央情報局就曾雇用黑手黨殺手暗殺卡斯楚,可是沒有成功。一九八六年,雷根總統派遣戰鬥機轟炸利比亞,白宮助理群恨不得有一枚炸彈正好命中格達費。

這些「英勇舉動」,不但提供卡、格兩人與美國作對的新動機,也使兩人在深受壓迫的第三世界人民心中聲名大噪。

有時候美國人因為將憤怒集中於一名惡棍身上,而忽視、甚至縱容同一地區另一個可能製造更大麻煩的傢伙。例如過去華盛頓深信古巴是蘇聯共黨的同路人,因此大力支持巴拿馬強人諾瑞加;就因為他反共,羅斯福總統還暱稱他為「我們的」混小子」。直到冷戰結束,毒品戰升高,諾瑞加才成為中情局的鏢靶,得到一張往邁阿密監獄的單程機票。

接下來輪到已故的何梅尼。由於美國政客和民眾對他深惡痛絕,因此在八0年代,美國的中東政策全力支持伊拉克總統哈珊。原以為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但因為哈珊擴張領土的侵略性較何梅尼更有過之,結果變成更厲害的敵人。

美國決策者如果認為除掉眼前這名惡棍就能解決當前危機,不但會失望,而且情況可能更糟。伊拉克問題專家列出一串哈珊繼承人名單,指出「這些人跟哈珊一比,哈珊簡直就像純潔的童子軍。」

布希總統處理此次波斯灣事件堪稱高明,唯一的瑕疵是,他在一次記者會中暗示,宰掉哈珊是美國政策的目標,儘管幕僚群力勸他要節制,但每當他提及哈珊時,總忍不住咬牙切齒。就像前幾任總統面對卡斯楚和格達費時一樣。

美國人活在「名人文化」中。在國內,他們老是在尋找英雄;在國外,他們卻尋找超級壞蛋--美國人似乎很難瞭解外國人的特性,只有挑出一、兩個大撒旦,透過這些獨裁者或侵略者的可惡行徑,才能解釋為何外面的世界對自己這麼不友善。

美國人一心希望遙遠國度的人民喜歡自己,是一件好事;但在揮軍相向時也如此要求,就成為弱點了。每當美國政府的干預造成他國狂熱的反美示威,大多數美國人會直覺的怪罪當地一名邪惡、譁眾取寵的強人,而不反躬自省。

現在訂雜誌就送>>亞諾納行李箱:TSA鎖+手機支架+煞車輪一次到位

美國前任中情局局長及國防部長斯勒辛格提出他中肯的觀察:「大美國心態的前提是,其他社會也都希望生活得和我們一樣。如果別人沒有生活得和我們一樣,那一定是因為有一個像魔鬼般的人物存在。哈珊固然是人面獸心,卻吸引了大多數與我們完全不同的阿拉伯人;愈指責他,就愈有可能錯估阿拉伯人的社會及政治現實。」

布希總統促成空前成功的國際合作,哈珊也激起阿拉伯世界的團結。不論哈珊最後能否得到科威特的油田,阿拉伯世界仇外的深淵已找到了出口,要止住那股奔流比對付哈珊更費時。

雖然伊拉克必須嚐到挫敗,才能使有意步哈珊後塵者牢記嚴厲的教訓;但同樣重要的是,由於阿拉伯世界在此一事件中深感受到西方的羞辱,因此波斯灣危機絕不會就此結束。

(取材自TIME)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