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遊佛館 10大精采

佛教百科全書 看不盡的奧妙

林讓均
user

林讓均

2013-12-20

瀏覽數 23,400+

遊佛館 10大精采
 

本文出自佛陀紀念館深度遊

剛屆滿雙週年,但不少人已多次造訪佛館。他們的招呼語不是「你去過佛館了嗎?」而是「你去過幾次了?」儘管如此,占地超過100公頃、籌建過程達10年之久的佛館,像是一本博大精深的百科全書,就算一看再看,仍有看不盡的奧妙細節。常有遊客驚呼:「什麼!我都去過這麼多次了,怎麼沒看到這個、那個?」

因此,本刊特別歸納出一個「佛館10精采」的旅遊主題,帶讀者探索佛館有哪些創紀錄「之最」,一次掌握佛館主要特色。這些包括「最多人」「最素7-ELEVEn」「最大鼓」「最平等」「最高佛」「最珍貴」「最穿越」「最逼真」「最大願」「最大桌」等10個精采「之最」,不僅讓你看熱鬧,也帶你看門道。下次逛佛館,保證你不會再路過或錯過了。

佛館「流通處」,紀念品一次購足

在佛陀紀念館,除了禮敬大廳一樓有許多櫃位,可以讓你買名特產、文創商品與珠寶藝品之外,在佛館也有幾處被稱之為「流通處」的紀念品展售處,可以讓你帶一些紀念品回家做紀念。之所以稱為「流通處」,是因為佛館想藉著流通相關的文創商品,來與大眾結緣。堪稱為佛館流通處的地方,除了本館一樓與二樓的幾處展售櫃位之外,還包括成佛大道旁的「四給塔」與禮敬大廳一旁的「一筆字紀念品專賣店(自在紀念品店)」。

四給塔彷彿一個小型圖書館,展售各種佛教經典與宗教叢書,而其中最暢銷的書,莫過於星雲大師出版的《佛光菜根譚》,從發行以來,已經賣破百萬冊,其中集結星雲大師幾十年來學佛的心得與人生體驗,經常被大陸觀光客指名「掃貨」。

除了佛教典籍,四給塔與各個流通處也都有精美的佛手珠,每串手珠長年在佛館聆聽佛音梵珼,據說頗有加持之效。因此,手珠也是館內流通處最受歡迎的祈福小物,許多遊客來會買上幾串自戴或致送親友。

如果你對佛館的文藝創作、興建緣起有興趣,那麼像是四給塔等流通處,也備有《人間佛國》等書。以及一套五冊的佛館系列藝文簡介,讓你一次瞭解「禪畫禪話」「護生圖」「十八羅漢」「觀音殿33觀音」「佛陀行化本事」等藝文作品的典故。至於,星雲大師的一筆字相關文創商品,想蒐羅,就一定要到造訪禮敬大廳旁的「一筆字紀念品專賣店」。

精采1 最多人

大高雄觀光人次最多,日湧2.5萬人

佛館有哪三多?正確答案是:人潮多、椅子多、廁所也多。人潮有多少?從佛館開幕的第一年,吸引觀光人次就將近1000萬人(根據觀光局統計,101年度約906萬人),平均每天湧入約2.5萬人。如此分析起來,佛陀紀念館是2012年高雄地區觀光人次最多的人氣景點。且佛館內部統計,近千萬人次的遊客當中,約有一半來自海外,其中大陸遊客更占40%,儼然成為觀光客來台必訪的代表景點。

參拜佛牙能保平安

「奶奶,您還沒看過這個吧?」2013年10月下旬,從中國大陸南京遠道而來的20多歲毛小姐,已是第二次到佛館參觀了,這回她帶著奶奶楊女士,沿途介紹佛館有哪些驚奇事物。「每次來,我都會去參拜佛牙,」毛小姐直說,自己雖然沒有佛教信仰,但還是推薦家人來台灣時,要到佛館走走。因為不僅有很多文物可以看,還可參拜佛牙,讓心裡覺得平安!

精采2 最素7-ELEVEn

全台只賣素的超商,平日7點打烊

進入佛陀紀念館的第一站,就是「禮敬大廳」,在這裡可以上淨房(洗手間)、嘗美食、買紀念品。星雲大師的用意是,先讓大眾把生理需求安頓好,再來逛佛館,追求心靈上的依託。在禮敬大廳,會驚喜地發現「哇!佛館裡居然也有7-ELEVEn跟星巴克!」親切感油然而生。

店裡堅持不菸、不酒、不肉

的確,這裡有一家全台灣最「素」的7-ELEVEn「福門門市」,為尊重佛館文化,店裡堅持「不菸、不酒也不肉」,食物清一色是「蛋奶素」。「避免讓茹素多年的信眾們,不小心破了戒,所以佛門聖地上的7-ELEVEn,只賣素的!」7-ELEVEn公關范潔儀表示,門市裡隨處可見「蛋奶素可食」的牌子,就是讓茹素者能安心取用。

貨架清一色賣素食泡麵

走進7-ELEVEn福門門市,可以發現一整面貨架,都賣素食泡麵,幾乎全台的素食泡麵類別都群聚於此了。但茹素者並非只有泡麵可選擇,7-ELEVEn自有品牌的素炒飯、冷凍烏龍麵與素排餐等,也都是暢銷商品。除了吃的,這家7-ELEVEn也闢出大面積的文創小物與台灣特產展售區,專賣祈福小物、文創潮T、各地特產,讓外國觀光客看得到台灣在地特色。

不過,想逛這家全台最素的7-ELEVEn,遊客們可得把握時間。因為一般門市是24小時營業,但福門門市必須跟著佛館作息,平日晚上7點、假日8點,就會打烊。

精采3 最大鼓

1200公斤大鼓,還是一面護生鼓

走在500多公尺的成佛大道上,很快可以發現「萬人照相台」兩側的鐘鼓樓。許多民眾抬頭一見這對莊嚴大器的鼓與鐘,還未聽見鐘鼓聲的警醒,光是眼見即心生敬畏。

樹皮取代動物皮 彰顯護生理念

先說南面鼓樓上的大鼓,光是鼓面,就達直徑210公分(7台尺)、高度則有270公分(9台尺),重達1200公斤,鼓桶採用國外進口的花梨木。這面氣勢十足的鼓,可說是現今全台灣最大的一面鼓。但這面鼓的特色,並不在於「大」,而在其「護生」意義。鼓面採取植物纖維、玻璃纖維與化纖材料,而非傳統的動物皮,因此這面鼓擺在佛陀紀念館,格外彰顯「護生」的意涵。

84年老店承接製鼓重任

其實,這面大鼓可是「系出名門」製作團隊是已有84年歷史的新莊「响仁和製鼓廠」,負責製作的更是响仁和第二代傳人王錫坤。對王錫坤來說,做鼓並不是一件困難的事。台灣不少知名表演團體,如朱宗慶打擊樂團、優人神鼓等,都是向他買鼓,不時還有訂單從世界各地飛來。

但這次遇到佛館的案子,王錫坤給了自己三個挑戰。首先,鼓面要夠大。「佛館太大了,如果只是一般直徑150公分的大鼓,放上去就顯得不夠大器!」王錫坤親自到佛館考察,決定做一面從佛光大道看上去,一眼就能望見的大鼓,因此大膽將鼓面尺寸,拉大為直徑210公分。

創新複合材質 研究耗10年

下一個挑戰,是鼓面的材質。植物纖維難耐濕熱,較不易保存,韌性也較低。為克服這道難題,他不僅選用2~3種樹皮做為纖維基底,還加入大量化學纖維與玻璃纖維。這種創新複合材質,是他與輔仁大學織品服裝系共同研究10年的成果。最後一個挑戰是,「我不希望『大而無當』,我的鼓還是要有美好的鼓聲,因為鼓聲就是鼓的靈魂!」王錫坤解釋,一般動物皮做出來的鼓聲,最佳音質可以維持60~70年,這是植物纖維鼓面比不上的。

手工刨削鼓桶 雕琢曲線

為此,他細心調和各種纖維的比例,光是乾燥木頭,就花了1年4個月,更別說得以手工,一寸寸刨削鼓桶的曲線斜度了。整整長達兩年的製鼓時間,他把這張一層樓高的鼓皮,不斷地拉上拉下,只為了將之調整至最佳狀態。

鼓聲警醒人心 音質傳60年

「這面鼓做完,我手還痛了一年耶!」王錫坤笑說,好在皇天不負苦心人,最後敲出的鼓聲渾厚而悠遠,很能發揮佛館暮鼓晨鐘、警醒人心的教化意義。他相信,這面鼓的最好狀態,至少可維持50~60年。

精采4 最平等

強調眾生平等,三尊女羅漢入列

在本館前的「菩提廣場」小葉欖仁樹下,也藏有一個「之最」。原來,樹下有18尊青斗石刻製的羅漢石雕像,由雕刻大師吳榮賜創作。羅漢,指的是「斷除煩惱的人」,其中,多是當年追隨佛陀的弟子。

性別平等 傳達進步觀念

仔細端詳過一輪的佛館18羅漢,會發現很不一樣,因為裡面居然有3尊女羅漢在列!這可說是佛陀紀念館的一項創舉,首先把女羅漢列入十八羅漢之中,之所以要這麼做,不只是跟上時代潮流、想表達「性別平等」的進步社會觀念,更因為「佛法之前,眾生平等」。星雲大師想以此主張,人人不分貴賤貧富、男女老少,皆能透過自身修行,開悟成佛。

大愛道 尼眾僧團帶領者

這難得的三尊女羅漢,是何許人也?又有什麼故事呢?首先,是位於廣場左前方、名列佛陀女眾弟子之首的大愛道。大愛道的俗世身分,正是佛陀的姨母,當佛陀還是悉達多太子時,出身七日母親摩耶夫人就過世,因此由大愛道撫育長大。佛陀出家之後,大愛道也追隨之,破例讓佛陀收為第一位女弟子。從此佛教僧團中有了比丘尼,大愛道也成了尼眾僧團的帶領者。大愛道往生之後,佛陀為報哺育之恩,曾親自為其抬棺。

蓮華色 為保護佛陀殉道

廣場右前方的第一尊羅漢,是另一尊女羅漢蓮華色。蓮華色歷盡人世滄桑,出家後因根性超絕,練就比丘尼中的第一神通。尼眾僧團遭遇外侮,通常由她解決,但後來蓮華色為保護佛陀,遭叛賊攻擊而殉道。

妙賢 福德深厚開悟證道

位於蓮華色身旁的,是最後一位女羅漢妙賢。妙賢因天生容貌姣好,出家後外出托缽,曾遭路人非議,私下為美貌而悲哀。但她未因此喪失修道初心,很快就開悟證道。除了女羅漢的故事,這十八尊羅漢的姿態各異、工法也有別,值得訪客細細推敲。

周利槃陀伽尊者 拂塵除垢

例如,幾乎每尊羅漢周身光滑,但拿著掃把的周利槃陀伽尊者,卻是從掃把到衣服,都用粗筆刻劃,只有身體與臉部是光亮的。原來,這位尊者因為愚鈍而感到自卑,佛陀教他「拂塵除垢」。於是,他經常掃地,居然也因此心性漸朗,了解外在的塵垢可以掃除,內在的愚闇也能靠智慧洗滌。因此創作者吳榮賜就以粗筆雕刻,來處理這個作品的外在部分,更凸顯掃地尊者內心的明淨特質。

精采5 最高佛

佛館地標,108米銅鑄坐佛

佛陀紀念館的視覺焦點,就是總高度達108米的「佛光大佛」,從國道往高雄大樹的方向看,遠遠就能看到這個崇高的標的物。這尊右手結蓮花印、左手予願印,結跏趺坐的大佛,本身40米,加上基座高達108米,等於有36層樓高。祂不只是「世界最高銅鑄坐佛」,也創下「施作工期最短」「完全由台灣團隊製作、研發」等紀錄。

工期超短 僅費時一年多

負責設計、製作與組裝大佛的工程團隊,就是總部位於桃園的「聖光雕塑」。聖光本身就是創紀錄的團隊,曾經製作組裝世界最高立佛、高達120米的東京本願寺阿彌陀佛。另外,位於新竹天恩彌勒佛院的台灣最高立佛──72米高的彌勒佛,也是聖光的作品。

「『佛光大佛』這案子,最富挑戰性的地方,就是施作工期非常短!」聖光雕塑總經理莊朝凱說,一般來說,一個戶外佛像,從設計、製作、到戶外組裝,通常需要3年;但是佛光大佛卻只花了1年4個月,足足少了一半以上的時間。

光是佛首就三層樓高

西堤餐券+雜誌一年才 $2,680,這組合太划算!立即訂閱>>

在不到1年半的時間中,光是廠內製作就需要1年左右,只剩4個月能完成運輸、高空懸吊、組裝等高難度作業。為了搶時間,銅板組件的量體,只能做得比一般尺寸大一倍。「如果說作品本來需要拆成300片,現在只要拆成150片,運輸與組裝的時間都少一半。但量體尺寸與重量卻大了一倍,難度也多了一倍!」莊朝凱指出。例如,佛光大佛光是「佛首」,就有三層樓高度、90公噸的重量。

800公噸佛身無縫接軌

為解決這「多一倍」的難度,聖光雕塑平常最多使用400公噸的吊裝工程車,這次特別出動800公噸的車。再把銅鑄組件一片片吊上108米的高空,陸續進行組裝。最終,總算驚險完成佛首加佛身總重800公噸的大佛,且完全無縫接軌,大佛周身光滑流暢、找不出一絲接縫。聖光100多人的工程團隊,通常按照正常的時間作息,只需一班制,但是這次的任務,卻是以3班制、24小時輪班的模式,加緊趕工。

從早到晚都有不同丰采

正因為日夜都在作業,所以能掌握天光、日照的每一分秒變化,去進行調色動作,所以大佛的色彩塗裝,顯得立體有層次,並非一色到底。「在早晨看大佛,會覺得祂很年輕;但黃昏時看,又覺得祂變老成了。一天看下來,真的好像見證佛陀經歷了一生!」莊朝凱回想。

精采6 最珍貴

全球僅存三顆佛牙,一顆就在佛館中

許多來到佛館的訪客,第一個要看的就是「佛牙」。西元前543年,佛陀在印度拘尸那羅涅槃,根據記載,祂在人間留下三顆佛牙,一顆在斯里蘭卡、一顆在中國大陸,最後一顆則不斷輾轉、遷徙。以下是祂的過程及最後落腳處:這顆際遇曲折的佛牙,原先在印度被收藏了1000多年,13世紀因為伊斯蘭教入侵印度,被祕密送往西藏「囊極拉齋寺」保護。

歷經戰亂波折 終抵台珍藏

豈料,1968年,中國「文化大革命」爆發,囊極拉齋寺被毀,佛牙從此下落不明。直到1998年,星雲大師到印度參加佛教盛會,失落的佛牙才浮出檯面。原來30年來,這顆佛牙一直受到西藏貢噶多傑仁波切的貼身保護,他有感年華漸老,無力建寺供奉佛牙,因此決心轉贈給星雲大師。

兩個月之後,就在4月8日佛誕節的前夕,佛牙從印度啟程、繞過尼泊爾、轉往泰國,幸運地躲過隔天尼泊爾爆發的黨爭事件,搶在機場關閉的前一刻起飛前往台灣。這顆2600多年前的佛牙真身舍利,闖過了好幾道的驚險關卡,才在1998年4月9日順利飛抵台灣。

那一天,佛光山聯合台灣各界,舉辦了盛大的佛牙恭迎法會,由星雲大師接下佛牙舍利。此刻,佛牙重光!因為身世曲折而備顯珍貴的佛牙舍利,煥發榮光、重現世人眼前。佛陀紀念館的建館因緣,也因為這一顆佛牙而開啟。

供奉玉佛殿 開放民眾禮拜

目前,佛牙舍利被供奉在佛陀紀念館的「玉佛殿」,開放給民眾禮拜。而玉佛殿也有修持活動,坐在佛牙之前,聆聽法師講述佛陀的證道事蹟,彷彿弘法49年、講經300餘會的佛陀又穿越時空,透過佛牙向大眾宣揚真理。在玉佛殿與佛接心的奇妙經驗,你一定要親自體會。

精采7 最穿越

48座地宮藏珍寶,48個百年之約

佛陀紀念館還藏著一個穿越千年的「時空隧道」,第一個入口,就在本館一樓的「地宮還原」展區。

四大軸線乘載歷史軌跡

時空隧道入口上方,架著一個電子螢幕,倒數100年的數字不斷躍動。一旦數字全面歸零,就表示時空隧道即將開啟,將帶人們從100年之後回到現代,挖掘出現今送進地宮的各式珍寶。原來,佛陀紀念館的地下埋藏有48座「地宮」,每個約有6坪大的空間。

星雲大師設定每100年,開啟一座地宮,起出其中的珍寶文物,讓後人研究,而後再放入當代文物,等待下一次的開啟。等到48座地宮都開過一輪,也已經是4800年後了。「大約每5000年,就有一個大循環……相信在未來每個100年,地宮開啟的時候,我們都會再回來,見證歷史性的一刻!」這個穿越時空的祕密,不僅是佛陀紀念館劃時代的創舉,也是星雲大師與眾生的千年之約。

從5年前,佛光山就開始向全球大眾募集珍寶文物,只要符合「歷史、信仰、生活、文化」這四大軸線。也就是乘載著當代歷史、具有文明代表性、並且為人類共同記憶的物件,就有機會被送入地宮,成為千百年後再見的歷史文物。

巨型時空膠囊 封存寶物

目前,地宮文物的最大捐贈者就是星雲大師,共捐獻3000多件,包括他貼身用過的手機。千百年後的地宮開啟,現在的我們見不到。但這些珍寶文物一批批送入地宮之前,還是可在佛光山的「佛光緣美術館」的「地宮珍寶展」,先睹為快,一覽這些未來的地宮寶物。

王建民簽名球也入選珍寶

48座地宮,仿若48個巨型的「時空膠囊」,究竟將被封存其中的,包括哪些寶物?佛教文物與藝術,是最大宗的館藏品,其中有一件「思惟彌勒菩薩」,是頭戴寶冠、右手托臉、右腳單盤的形象。據說與日本法隆寺一尊國寶級菩薩一樣,象徵佛法自印度東傳中國與日本的傳播途徑。

而另一個來自華人科學家捐獻的「航空母艦儀錶板」,則被視為現代尖端科技的代表。有趣的是,當代我們習以為常的用品,也有被選入地宮的珍寶中,例如大同寶寶、王建民的簽名球等。因為,這些都是當代庶民記憶的一部分,可供後人研究昔日社會文化。想當初,人手一支的BB Call走入歷史後,不是也掀起一陣懷舊風嗎?

聯合國表達合作興趣

珍寶入地宮,一時千載,千載一時!「4800年的地宮之約」這個世界創舉,據說讓聯合國也感到扼腕,直說怎麼都沒想過可以這樣辦,並對佛光山表達合作的興趣。

精采8 最逼真

全台首座360度環形螢幕,就在大覺堂

喜歡藝術的民眾,值得來佛陀紀念館多走幾趟,因為佛館不是只有靜態展覽,更有動態表演。許多來佛館看表演的觀眾,走出場外還是久久難以回神,固然表演內容精采,然而展演場地「大覺堂」的體驗式影音效果,更是震撼。

容納2000人 滿天祥雲朵朵

位於佛館、本館二樓的大覺堂,是3層樓的挑高設計,偌大的空間可容納超過2000人。其中最大的亮點,就是位於圓型舞台正上方的「全台首座360度環型螢幕」。

平時,螢幕隱身於天花板中,當舞台燈光一亮,觀眾可留心天花板的變化。往上望去,會看到滿天祥雲朵朵,正中央是一朵華美的蓮花,而蓮花外圍著一圈白色布幔,如夢似幻地冉冉下降,體驗360度環型螢幕呈現的視覺饗宴。

佛陀飄揚半空 聲音竄耳際

這扇寬13米、長16米的外投式環型螢幕,可說是全場的視覺焦點。當影像一投影其上,往往就會引來全場觀眾的讚歎。如果影片主題是佛陀說法,那麼,你會看到栩栩如生的佛陀飄揚在半空中,聲音透過環繞音響直竄耳際,彷彿佛陀真的現身,在一旁為你說法。

至於其他表演活動,因為有大覺堂多種聲光媒體設備及體驗科技的輔助,無不令人身歷其境,就像來到劇中設定的時空中。因此建議愛好表演藝術的遊客,不妨隨時留意大覺堂的展演資訊。

精采9 最大願

百萬心經入法身,動員百萬人 成就大願

負責佛光大佛工程的聖光雕塑總經理莊朝凱,回憶起施工經過,想起許多的神奇之處,尤其是在一年多的工期當中,特別在進行戶外組裝的時候,明明當時是夏天,但是那一年的降雨卻特別的少。「好幾次,明明大雨已經下到屏東里港了,卻忽然止住,沒有再下過來,唯獨佛陀紀念館這一帶放晴!」至今想來,莊朝凱仍嘖嘖稱奇。

施工過程一直有佛祖庇佑

這種不可思議的體驗,不只發生在大佛製作團隊身上,其實整個佛館的工程團隊都覺得:「佛祖冥冥之中,自有庇佑!」佛祖的特別眷顧,顯然是乘著眾人的祈願而來。2009年,佛館的工程正式啟建,就曾經有100多位工務人員,自發性地在工地現場抄經,祝禱工程順利。同年,佛光山發起「百萬心經入法身」全球信眾抄經活動,邀請十方大眾,一起抄寫《般若多羅蜜多心經》。

兩年募集逾100萬部抄本

短短一年多的時間,就募集超過100萬部心經抄本,抄經者跨越種族與國家的疆界,分別來自26個國家。佛館開館之後,佛光山便將這百萬份心經,連同百萬個宏願,一起奉納入大佛的法身之中,創下世界紀錄。

五樓藏經閣奉納心經

之所以要抄經,因為這是最簡單的修行法門之一。抄經者在抄經之前,必須要先洗手、漱口並收斂心神,這些準備動作,也等於是一個淨化身心的儀式了。抄經時,身體必須端坐、透過毛筆筆尖凝聚心念,一撇一捺將祈願化為文字、一筆一劃將祝禱形諸篇章。

也因此,儘管心經只有短短260字,卻能串聯來自全球的十方大願,為佛館建立頂天立地的精神根柢。而奉納百萬心經的地方,就位在本館中央塔剎、摩尼寶珠之下的五樓「藏經閣」。

精采10 最大桌

賓客太多免煩惱,這有108人大圓桌

煩惱賓客太多,不知如何刪減宴客名單?或者場地不夠大,抱怨無法同聚一桌聊個過癮嗎?這些問題,其實只要一張大桌子就能搞定。可是,這麼大的桌子上哪找?來佛陀紀念館,就找得到!

清淨無憂 如同坐臥淨蓮中

在佛館、大佛座下的「佛光樓」9樓,有一張可容納108人的雙層大圓桌,不但可以提供宴客、開會使用,現場還有兩個大螢幕可投影。來到這你會發現,自己如同是在蓮花之間用餐、開會。因為天花板上有一朵綻放的蓮花,地毯上又織著另一朵,好像整張大桌被托在其上,人則如同坐臥淨蓮之中。往前望,四聖締塔一覽無遺;向後看,窗景中鑲嵌的是大樹鄉間的綠樹藍天,大有心曠神怡之感。

同桌結善緣 非金錢能買

但是,想在佛陀座下同聚一桌,可不簡單。佛光樓的大圓桌並不對外開放,目前專供佛光山、佛館的信眾護持使用,而且需要專案申請。有人問星雲大師,為何不開放,收費就好了?但大師認為,同桌吃飯講究緣分,有些事情並非有錢就能買得到。他希望把這份「能夠同桌」的善緣,留給對佛館、佛光山慷慨付出的有緣人。

更多精采

故事與細節等你來發掘

逛過佛館十大「之最」,你是否更清楚佛陀紀念館的主要特色?其實,之所以會有這麼多人,已經逛過佛館許多次,但是卻依舊不厭倦,就是因為它有太多的細節與故事,值得人們細細體驗與發掘。例如,看完「鼓樓」、了解佛館有全台最大鼓,進入下一站前,別忘了轉頭,看看對面的「鐘樓」。雖然沒有標榜「之最」,但是「鐘樓」內那口採用傳統蜜蠟工法、歷經15個月鑄造而成的梵鐘,卻是由韓國揚名世界的「聖鐘社」所打造。

平安鐘鐫刻5000字經文

特別當農曆過年期間,佛館會開放民眾上鐘樓敲平安鐘,別忘了仔細品味鐘上鐫刻的5000多字金剛經文,因為裡頭不僅有佛法教義的深度,同時也有藝術鑄造的難度。現在,循著這本導覽,讓我們帶著法喜禪悅,再一次「發現」佛陀紀念館!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