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金線台中:打拚出頭天

孟錦明
user

孟錦明

1990-09-15

瀏覽數 16,250+

金線台中:打拚出頭天
 

本文出自 1990 / 10月號雜誌 第052期遠見雜誌

沿著彰化的和美、台中的大甲、南投的草屯……等台灣中西部海岸平原做一次巡禮,立刻可以感受到整個大台中地區(包含台中市、縣、彰化和南投)獨具特色的經濟生態。

隨處可見綠意盈盈的水田,菜園間,座落一家又一家鞋廠、玩具廠與成衣廠……。

「加工業最鼎盛的時期,鎮上三步一家鞋廠、五步一家皮包廠,」住在台中縣清水鎮、本身也經營皮件工廠的蔡明松回憶,八0%的清水鎮民都曾經參與過各種型態的加工業,不是自己經營,就是在親友開設的工廠工作,家庭主婦更是人人力行「家庭即工廠」,利用農閒空檔做計件代工,有時,連小孩也一起加入代工行列。

六0年代,這些工廠替代了收益日漸菲薄、難以糊口的農業,挽留住原本打算湧入都會謀生的本鄉子弟。他們留守家園,憑著傳統農家勤奮、打拚的幹勁,以人海戰術從日本人手中搶下各種勞力密集的加工型產業,然後一項又一項「台灣第一」的產品,就從台灣中部往全世界輸出。

目前,大台中地區是全省中小型加工業最密集的地帶,共有一萬四千多家工廠,大約占全國製造業廠家的三分之一,尤其以機械、製鞋、成衣最發達,外貿協會統計,台中地區的產業每年出口金額也大約占全台灣出口總額的三分之一。

隨著各類加工產品出口量激增,台中人一點一滴累積出巨額的財富,根據行政院主計處統計,去年台中平均每戶的年儲蓄增加到十五萬五千元,全部十家信用合作社的存放款總額二三二一億元,都超過了台灣經濟重心所在的台北市。

誇張的消費性格

過去三年,金錢遊戲與消費熱潮席捲全國,就連一向以「工作辛勤、花錢保守」著稱的台中人,「也不可避免的受到波及,」台中市政府新聞室主任周志富振振有詞的為台中漸形奢華、派頭、誇張的消費現象提出辯護。

台中人的消費能力與慾望都比以往旺盛許多,豐沛的人潮、錢潮也提供了大膽展現創意點子的場所。

外觀建造得如海盜船、歐洲王宮的庭園咖啡、占地數百坪或者上千坪的啤酒屋、中庭挑空五層的KTV、二十四小時營業的牛排館……,台中地區餐飲業五花八門、噱頭十足的「奇招」,往往令初到台中的外來客傻眼,甚至連色情行業在台中都充滿新奇怪異的「創意」。入夜後的台中街道,隨處可見或大或小的霓虹燈招牌,閃爍著「汽車旅館」、「米酒浴」、「泡沫浴」……等字樣。

「台中簡直是酒色財氣的天堂,」中部一位文化界人士語帶譏諷的批評。

台中處處流露濃厚的消費性格。

民國六十八年,台中第一家五星級飯店(全國飯店)開幕,「我們幾個做鞋的同業一晚上就喝掉四、五十萬元的XO,」一名曾經「躬逢盛會」、目前收起鞋業,改行投資證券業與建築業的商人追述往事,語氣中仍掩不住得意與懷念。

前年,台中龍心百貨週年慶,舉辦購物滿兩萬元即贈龍蝦一隻的活動,在三名來自沙鹿的婦女相互「比拚」下,創下最高紀錄、贏得勝利的那位,「共抓了六隻龍蝦回家,」從事百貨批發業的胡先生說。

愈來愈多外來人口像花蝴蝶一般在台中集散,更凸顯出台中消費都市的特性。

阿兵哥是財源

一到寒、暑假的星期天與國定假日,成群結隊、穿著草綠色軍服的阿兵哥遍布台中市各大小街道商店,每年這些在大度山成功嶺受訓的大專兵,「至少能夠為台中帶來十億元的財富,」三十三歲的MTV老闆黃清元估計;鄰近縣市的居民也利用假日攜老扶幼湧入台中逛街購物、上餐館打牙祭、看電影……,「假日的台中是那些外來客的,台中人反倒不出門,」已在台中居住十五年以上的王家玫表示。

「週一到週六業績都是平平,」龍心百貨公司協理洪醒說,「一到週日,營業量立刻暴增好幾倍。」幾乎每到週末假日,台中市幾家綜合性的百貨公司都會雇大型遊覽車定時開往沙鹿、員林、草屯等腹地鄉鎮,負責輸運偏遠、交通不便地區的消費客源,「掌握住星期天的消費人潮是最重要的,」洪醒說明在台中經營百貨公司的訣竅。

消費熱潮近幾年在台中呈現跳躍式的成長,改變了台中的面貌。

曾因大專院校密度最高而有「文化城」美譽的台中,搖身一變成為帶動全省熾熱賭風的「大家樂」最早發源與流行的地區;色情行業的猖獗更使台中由「文化城」墮落為「風化城」,甚至還吸引台北人入夜後開兩小時的車到台中「尋歡作樂」。

這一點,台中人抗議了,「理容院、賓館,都是台北人下來開的,」從現任台中市長林柏榕開始,不少台中人異口同聲的指出,色情原來並不屬於台中,「是外來人口污染了台中。」

【會員限定活動】想懂護國神山的背後?和《造山者》導演一起看見時代的選擇!立即報名>>

其實,剝除表面上的五光十色,傳統農村儉樸、惜福的生活習性與價值觀仍以各種若隱若現的方式,出現在台中人日常的舉止言談中。

有創意無品味

來自彰化鹽蒲鄉一個農村家庭、亞哥花園董事長莊文勤的企管理念顯得相當「鄉土」與「厚道」。「做事業像拿著一把刀,用來開路的一面是利的,對著人的一面是不傷人的刀背;不能為了求利求名,把自己變得兩頭利,」小時候挑過水肥、種過田的莊文勤表示。

這位四十六歲、膚色紅潤、自稱常常「與花卉說話」的企業家,管理女性員工的標準非常有趣,「我希望她們將來出嫁以後,都是公婆眼中最好的媳婦。」

天熱的時候,總是一襲運動衫、一條灰布短褲的邱水源,絲毫看不出董事長的架勢,六年前將模具廠交給兩個兒子經營的他,現在處於半退休狀態,每天早上他會搭公車到大里,在這裡他留著三分地「種青菜」,夾在兩旁三樓高的水泥透天厝中間,那一畦嫩綠的菜園十分醒目,「上面的水泥灰落下來,菜就長不好了。」邱水源指著馬路對面正在興建中的樓房,很不高興的說。

然而,快速的商業化已經使台中人慢慢將老式美德拋在腦後,台中一天比一天庸俗不堪,空有新奇的創意,卻沒有品味。

有美術館、科學博物館和兩座文化中心的台中,支持藝文活動的人口卻「少得可憐」,一位曾在台中辦過演奏會的音樂家十分感嘆的說出他的親身經歷:「辦一場音樂會,得事先聲明不收費才有一點觀眾來,來了以後,還有人抱著來看電影的心態,在場內高聲喧嘩,小孩更在過道上追逐奔跑。」

至於今台中人驕傲萬分、聲稱「硬體設備一流、外觀建築雄偉」的省立美術館,開幕迄今超過兩年,「每次展覽,掛在牆上的作品比參觀的人還多,」大明工商美工科教師曾得標痛心的說。「最惡劣的時候一天還賣不出二十張入場券,」一名美術館員工私下透露。

展開文化省思

正由於缺乏文化精神的內涵,去年台中市政府為增加路邊停車位,決定將沿著公園路上一整排樹齡高達百年的路樹全部砍去,「卻沒有一個市民對這個決定感到憤怒或想到要去抗議,」敬華大飯店總經理陳文苓對台中人的冷漠無知感到十分失望。

東海大學生物系教授林俊義指出,文化精神不能落實到日常生活,是台中都會圈未來發展過程中最大的致命傷,「沒有文化根源支持的都市,就像是飄浮在空中的汽球,隨時可能被戳破。」他說。

事實上,愈來愈多的台中人開始有類似的文化省思,並且開始默默為文化扎根,東海大學建築系畢業的台鼎建設董事長白錫旼,在台中大度山的向陽坡上推出一批充滿人文色彩、與傳統建築迥然不同的個案:理想國。

「理想國代表人對生活品質永無止境的追求,」白錫旼強調,規畫三年的理想國社區裡有藝術街坊、幼稚園和一年一度的「村慶」節日,白錫旼的下一個目標是成立一所專辦成人教育的「大度書院」。

從勞力密集產業靂集的工業區,轉變為五光十色、奢華眩目的消費都市,台中經歷了一場巨變,變得更好,也變得更壞;但是,這場改變尚未結束,未來的台中可能變成充滿人文特色的國際大都會;也可能步上北、高兩市污染、擁擠、交通癱瘓的後塵。一切全看大家的選擇。

台中第一

.儲蓄率最高--中部因素來以「工作辛勤、花錢保守」而聞名,根據行政院主計處統計,台中平均每戶的半收入比台北市少七萬元左右。卻比台北人更會存錢,每戶每年平均儲蓄十五萬五千元,名列台灣第一。

.信用合作社家數第一--十家信合社存放款總額二三二一億元為台灣最高;台中人善於存錢的習性,使地方性金融機構得到蓬勃的生機。

.近三年來房地產價格上漲幅度最高--平均漲幅五倍,比台北約三.五倍還高。發展腳步比較緩慢的台中市,仍留為大片可供建築業發展的土地,方便投機客、財團炒作;尤其市區重畫後,一千一百公頃以上的農地變更為建築席地,地價也跟著水漲船高。

.汽車普及率最高--台中而只有兩家公共汽車公司,公車少而難等,一般市民多以汽、機車代步,平均每一千人擁有一三九.二輛小轎車,也是全國第一。

.擁有全台灣最高(四十六層)的大樓--寬闊的土地,給建築業很大的發展空間,中港路上散布著三、四十層的超高大樓

.有遠東最大的職訓中心--位於台中工業區,台中的腹地台中縣、南投縣、彰化縣是全省中小型加工業最密集的地區,這些工廠的職工,全部由位於台中的省立職訓中心代訓。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