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化縣衛生局,因查出大統長基長達7年的黑心油事件一炮而紅,從來沒有哪個地方政府的單位,像彰化縣衛生局這樣,受到民眾英雄式的讚賞。11月13日,大統混油事件已爆發三個多星期,但大統連退貨盤點都還沒完成,彰化縣衛生局仍在為善後加班處理。未料,這天竟爆發泰山進口橄欖油也含有銅葉綠素的大消息,泰山工廠在彰化,管轄權同樣落在彰化縣衛生局。
這天晚上6點多,食品衛生科還是燈火通明,一組人在白天緊急進入泰山工廠查廠,到6點尚未回來,局裡電話此起彼落,人來人往,一團忙亂。一群記者圍在衛生局,焦急地詢問查廠結果。「查廠沒有這麼快啦,」衛生局局長葉彥伯手上拿著廠商疑似問題橄欖油的進口資料向記者解釋:「幾瓶有問題的橄欖油都是來自西班牙這家Victoria,我研判……。」
加上之前富味鄉(同樣在彰化)在所生產的黑麻油摻雜棉籽油、玉米胚芽油等事件,彰化衛生局可說是「連中三元」,馬不停蹄地在第一線,處理這幾次轟動全台的食安事件。
娘子軍團把關 扳倒黑心油品王國
葉彥伯帶領的食品衛生科十多位稽查員娘子軍,站在最前哨,他們依個人主要管轄業務,彼此以「大統小姐」「泰山小姐」「富味鄉小姐」稱呼,相互協助、打氣。從這個屢創佳績的地方衛生局日常工作的困難,正反映了期待政府百分百把關食品安全,其實可能期待過高。
彰化共有37家食用油工廠,衛生局每年會派人稽查,每次至少半天,看個仔細。然而,大統長基董事長高振利違法銷售含銅葉綠素的食用油已7年,富味鄉銷售摻了棉籽油的芝麻油也有兩年歷史,第一線稽查員即使每年進入工廠檢查,還是查不出重大不法情事。
甚至在接到大統橄欖油不純的檢舉線報後,稽查員剛開始進入工廠,望著高聳的儲油桶,沒有明確資料、線索,依然不得其門而入。「一開始我們不知道如何查我們要的東西,」彰化縣衛生局技士陳昭君表示。
這一連串的事件,彰顯了第一線衛生稽查員在平日例行性稽查或專案稽查時人力、物力、資訊不足的情況下,又缺乏搜索權這樣的公權力,很難查出狡猾商人的不法與犯罪事實。針對大統,彰化衛生局試了多種方式才突破,是一場精采的「道」與「魔」的鬥智過招過程。
努力惡補油品知識 分進合擊揭不法
葉彥伯指出,台灣目前的法令沒有規定廠商要登錄生產資料、要保存多久、如果不提供會如何處罰等,一開始拿不到證據可指出大統怎麼違法,甚至根本不知問題在哪裡。而且,當時沒有人聽過「銅葉綠素」這種東西。
其實早在一年多前,2012年10月16日,彰化縣衛生局就接到神祕檢舉電話,開始前往大統工廠抽驗油品。葉彥伯指出,10月份開始查,標準程序就是先送驗,年底檢驗報告出來,發現用以區分油品的脂肪酸組成,大統的確不同於一般橄欖油。「但政府沒有脂肪酸的公告標準可比對,」葉彥伯指出,這樣的檢驗報告無法認定大統不法。
第二次嘗試從勘察工廠下手,但現場巨大的儲油槽和調和槽間以管線連結,無法抽取油品檢查,也看不出異常。葉彥伯表示,雖然可質問廠商,但廠商就回說:「去年的資料不見了。」油品沒有問題,資料不見了,怎麼罰?這讓彰化縣衛生局陷入膠著狀態,神祕檢舉人持續打電話進來舉報,顯然事情不單純,但就是找不到證據。
被暱稱為「大統B小姐」的陳昭君透露,他們後來去惡補,求助於食用油業者,詢問混油與脂肪酸的專業知識,補足專業知識後,才了解到用XX油跟XX油混合,脂肪酸可能會如何如何。一番周折後判斷高振利應是混了別種油,終於踏出第一步。
第三次,他們又決定換別的方式,從比對進出貨資料著手。但距離開始調查已經過了7~8個月。2013年6、7月,陳昭君和主要負責大統的「大統A小姐」兩個人一組前往工廠,預先計劃好兵分兩路查不同部門的資料,分散注意力。這天,老天也幫了一點忙,有好的計畫,再加上一點運氣,第三次稽查終於取得可以請檢調出動的關鍵證據。
新法上路有利稽查 說服檢調仍有難度
「前兩次高振利都在工廠現場,第三次他剛好不在,員工根本搞不清楚我們在查什麼,」陳昭君指出,高振利在前兩次都提供一些「他已過濾好」的資料,表面上看不出問題。這次,他們花了4個小時,順利取得今年2至5月的進貨、生產、倉儲、出貨等資料,只查橄欖油,拚命記錄,不敢影印,以免高振利起疑心。
陳昭君說,他們也到工廠四處巡查可疑處,當時進入一間調油室,除了看見一桶桶超過人身高的大油桶,還見到一個小型的調油桶,是在其他食用油廠看不到的東西,很可疑。加總數字後發現,這段期間大統進口的橄欖油數量遠低於銷售出去的。
拿到證據後,彰化地檢署終於師出有名,再向國稅局取得大統報稅資料及進出口產品資料,祭出搜索權,才從高振利辦公室查到四桶「銅葉綠素」及油品配方表,確定大統違法添加銅葉綠素,混油假冒,罪證確鑿。最後弄清楚,大統以廉價油品混入橄欖油,賺取暴利,而因橄欖油必須呈現一定程度的綠色,大統因此違法添加銅葉綠素。
台灣每年進口7600公噸的棉籽油,大統使用了四成,棉籽油價格只有橄欖油的1/8,用以替代橄欖油可大幅降低生產成本。彰化地檢署在大統工廠中找到200多張的食用油配方,正是高振利多年來精心「研發」的成果,甚至能將脂肪酸調到和真正的橄欖油相去不遠,難以查驗。
「今年中通過的食品衛生管理新法,對我們第一線稽查人員最有幫助的,是檢調參與規定的放寬,」葉彥伯指出,過去要確定對人體有害才能請檢調出動,現在是有疑慮就可以出動。也就是說,按照舊法,彰化縣衛生局必須先知道大統違法使用銅葉綠素且有證據,才能請檢調出動。但依照新法,橄欖油進出貨數量有差異,可解釋為「有疑慮」,檢調就可出動。
舊法時期,衛生稽查員辦事更困難,例如2011年同樣發生在彰化縣的塑化劑事件。彰化縣衛生局於5月13日接獲中央衛生署通知,指稱含塑化劑的起雲劑來自彰化縣秀水鄉的金饌生技公司,金饌的上游是員林鎮協成化工。彰化縣衛生局立刻展開調查,但廠商不配合,因此在5月19日通報彰化地檢署,請求檢方協助。
葉彥伯回憶,當時大家都沒聽過「塑化劑」「起雲劑」這種東西,稽查員早上9點到彰化地檢署,由於必須提供「塑化劑對人體有害」的證據,才能請法官開搜索票,而當時台灣找不到任何證據,事情就這麼僵著。
葉彥伯當時人在議會,畢業於陽明醫學系的他擁有醫藥專業,他用手機查到國外原文資料,把網址email給同仁,同仁在地檢署借電腦,印出來,搞到下午4點才拿到搜索票,晚上才展開搜索,成功查扣廠商的骷顱頭桶罐。但要請檢察官出動,就耗掉一整個白天。「地檢署問我,有這麼嚴重嗎?我說,比三聚氰胺嚴重,」葉彥伯指出,食品安全有一堆化學專業問題需要克服,必須向檢調、法官解釋、說服,是第一線稽查員的困難之處。
建立查核資料庫 才能有效揪出不法
大統油品事件,掀開台灣歷來最嚴重的食品安全危機,業界估計,大統總體市占約兩成,在小吃攤販夜市這種低價餐飲市場市占更高達五成。可說台灣每一個人都是受害者,牽連眾廣。能夠揭開犯罪真相,公權力要在關鍵時刻發揮關鍵功能很重要,而第一線衛生稽查員,在第一時間、第一現場可以做的卻很有限。
第一線稽查員,目前尚欠缺一項最有力的工具:廠商的產品資訊。政府應該要求廠商詳實登錄原料進口、進貨、生產、銷售等資料,以備查核。「如果沒有查核程序、沒有可供比對的資料,很難在第一時間查出問題,」葉彥伯坦承。
過去的衛生稽查員,可說是被蒙著眼、手握小刀與邪惡大廠對峙。有了新法,小刀換成尚方寶劍,但還是被蒙著眼。科幻電影裡常見到生化機器人以眼睛掃描,就能從資料庫中讀取眼前標的物的各種重要資訊,從而判斷接下來如何行動。衛生稽查員現在需要的,就是這種強大的資料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