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中華台北隊的亞運包機往北京振翼高飛,海峽兩岸的關係也有了微妙的轉變。
睽別亞運二十年,近三百位台灣選手在大陸土地上重返亞洲最具規模的體育競技場,參加二十項比賽和兩項表演賽。
「注意眼神!」「身體壓好,氣勢要出來!」移師到北京訓練的中華台北武術隊,在大陸教練的呼喊聲中個個揮舞得氣喘噓噓,汗水順著髮梢滴下。
武術是今年亞運新增的比賽項目,大陸有意藉此「發揚國粹」。中華台北武術隊領隊洪得明表示,大陸為了表現對台灣的善意,選派了曾經培訓多名國手的三位教練來指導台北隊;甚至很早前就將兩塊原供亞運使用的地毯運到陽明山,讓台灣選手適應場地,「大陸也希望台灣選手有好成績,增加以後兩岸接觸的信心。」
中華奧會主席張豐緒和秘書長李慶華,六、七月間已先後赴北京參與籌備事宜,教育部體育司長趙麗雲獲邀為亞運會來賓。而與軍方淵源深厚的華視總經理武士嵩(足球協會理事長)和黨營的中廣公司總經理唐盼盼(棒球協會理事長)也是這次盛會的當然來賓。此外,「愛管閒事」的高爾夫球協會理事長陳重光,也有機會共囊盛舉。
右手相握,左手戒備
而中華台北奧會派駐北京的聯絡員、體壇老將齊劍洪,身穿花衫、精神健旺地與大陸體總人員打成一片,年輕的女助手也「齊爺爺長、齊爺爺短」,喊得好不熱絡。
大陸體總聯絡部的張中民說,台灣代表隊在離開亞運二十年後能重返陣營,「是海峽兩岸的大事,中國人團結的好事。」尤其亞運期間正逢中秋團圓佳節,只要台灣選手拿了金牌,大陸就會特別舉行慶功宴。
亞運季中,兩百多名台灣記者活躍於北京。明華園歌仔戲團也在九月初的國際藝術節中展現台灣地方藝術。而北京市副市長張百發八月間曾在香港表示,台灣方面已捐贈七十萬餘美元給亞運會。
看來,在五環的奧會旗幟之下,兩岸建立互信與善意似乎有望了。 然而,就在同時,新華社八月間公布破獲一批台灣特務案;電視新聞播出閩平號漁船悶死二十五人慘不忍睹的畫面,並嚴辭抨擊,將一切責任歸於台灣。
某一亞運體育賠的警衛攔下一名台灣遊客,要求看證件,「免得放了特務進來!」
一位關心國際局勢的北京市民,也提醒台灣人民以科威特遭伊拉克併吞為戒,「再有錢也沒有用。」
中共官方也有小動作。「人民日報」、「新華社」、「中新社」等官方媒體提到中華民國代表隊時,均擅自以「中國台北」取代「中華台北」的奧會名稱。
兩岸關係,畢竟還是外鬆內緊,雙方雖然伸出右手相握,卻都在背後握緊了左拳,時刻戒備。
估計有逾萬名台灣民眾在亞運期間前往大陸,但其中也偃伏著重重問題。一位專門做台灣旅遊團生意的旅行社負責人說,台灣來客經常盲目地指定少數幾家高級旅館,哄抬了價格,造成團體價比個人價還高、一房難求的荒謬現象;種種挑剔行徑也嚇退了不少旅行社,「原本期望亞運期間多接些台灣團,現在並不樂觀。」
重新思考兩岸關係
台灣遊客財大氣粗的作風令大陸人側目,「如果他們有六隻手指頭,就會戴六只戒指。」而某些男性觀光客不顧大陸政府禁令,隨意召妓,也為旅行業者製造不少困擾,一位業者說:「我警告他們小心台胞證蓋上「嫖客」戳印,有人卻說換張證不就行了!」
「六四」過後赴大陸的歐美旅客銳減,台胞卻一支獨秀,但有位接待過許多台灣客的導遊說:「如果將來歐美客人回流,我們絕不會再做台灣的生意。」
亞運極可能是中共振衰起敝的一個轉機。倘若大陸藉此打破了在國際間的僵局,再度活絡了它的政治經濟脈動,不論是台灣的政府、商人或遊客,恐怕都得在兩岸關係上重新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