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要民主,不要獨立-國是會議傳出的警訊

蕭 辛
user

蕭 辛

1990-07-15

瀏覽數 14,450+

要民主,不要獨立-國是會議傳出的警訊
 

本文出自 1990 / 8月號雜誌 第050期遠見雜誌

誰是這次國是會議最大的贏家?是民進黨?是李總統?是台灣老百姓?似乎任何判斷都言之過早,一切還要看會後台灣島內的各種演變,更不可忽略海峽對岸中共的反應。

從台北或北京來看,國是會議中,民進黨以及支持民進黨理念的一些學者,所提出的主張,已經使「台灣獨立」的藍圖清清楚楚地露出了檯面。撇開一些學理上的爭辯,這些主張包括了:

(一)把台灣省畫出四省到六省,省長由人民投票產生。

(二)總統也由台灣的人民直接投票產生。

(三)重大的改革由公民投票來決定。

(四)國民大會、監察院、考試院均應廢除,立法院變成所謂單一國會。

(五)資深的國大代表、立法委員、監察委員應立刻退休;總統民選要儘快舉行。

(六)國是會議後設立憲政推動及監督小組,變成超國會的機構。

按照這些主張,剝掉美麗的彩衣,事實上否定了中華民國的憲法。中華民國的台灣就變成了新台灣國;總統制,也因為老代表的退休,切斷了與大陸的象徵關係。同時,在台灣安全前提下,與大陸保持冷淡的交流。

激進下的社會成本

國是會議中大部分的國民黨代表及另一些學者,考慮到激進改革帶來的社會成本,則認為:

(一)把台灣已有的二個院轄市,增加到四個或五個,台灣仍是一省。

晶片王國背後,世代賭注如何與信念交織?導演帶你進入真實第一線>

(二)總統應民選,但經由國民大會以選舉人團方式產生。

(三)公民投票缺少法律基礎,不宜貿然採用。

(四)五權分立的制度應當調整,不宜廢除。

(五)資深民代的退休時間按照大法官會議的解釋,可至明年底。

(六)憲政的改革應透過現有的體制來運作。

他們認為,政治改革可以透過這些步驟,為什麼要選擇風險大的激進方式?

任何的改革--尤其重大的政治改革都需要付出代價。但是,民進黨在國是會議中的訴求,衡諸台灣的政治生態,人民要求安定的願望,以及大陸可能表達的嚴重反應,是過於劇烈、過於冒險。政治改革一如經濟改革,「過慢」則被拋棄在國際競爭之後,「過快」則造成紛爭與混亂。

關鍵人物

有權力來釐清當前政治改革速度與幅度的關鍵人物,就是身兼總統與國民黨主席的李登輝。

剛經過國民黨提名風暴的李主席,可能正在引發另一項政治改革,還是另一次政治風暴?如果運作順利,他將變成改革功臣;如果引起反彈,他將變成政爭箭靶。從目前的跡象來看,在國是會議中,國民黨內部即已出現了重大的裂痕。

最清楚的例證,莫過於國民黨與民進黨已經幕後協議好「總統應由全體公民選舉產生」時,參與國是會議的大多數國民黨代表事前全然不知;知道之後,也仍然堅持反對這十二個字,要求改為「總統應由民選」六個字。

尋求政治改革的領袖們,應該不能忽視一點,大多數的人民要政治改革,但不要政治改革偽裝下的台灣獨立。以二千萬人民的福祉與北京作賭,是一場太危險的賭局。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