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號10003號的IDF戰機從航發中心緩緩的滑進清泉崗機場跑道頭,加速、升空,這次序號將近二百次的試飛,像畫筆在地平線刷出一道乾淨俐落的弧。
才幾個月前,還有不明內情的立法委員和新聞媒體把lDF謔稱作「I don’t fly」(我不會飛)。般發中心試飛組組長吳康明提起這段往事,不滿的說:「那時心裡真恨。」
航發中心的會議室裡,來自不同單位的將領經常聚會,交換意見。九年內,國內將耗資一千七百億元,製造二五0架IDF,填補老戰機的防禦空隙。空軍總司令林文禮透露,三、四年之內,IDF就要分發到部隊。
音速之謎
資深飛官、基地修護人員,已經陸續前往航發中心接受訓練;最少已經有二個飛行大隊新設了油漆味猶存的「IDF準備室」。
IDF無疑是新寵。不論軍校生、飛行員,包括航發中心華錫鈞上將,無不躍躍欲試要「飛它一下」,也期待它能制伏下一代假想敵--二.二倍音速的中共「殲八乙型」戰機。
IDF的最高飛行速度,至今仍是最高機密。世界權威的詹氏防衛週刊,曾根據IDF兩枚TFE1042引擎推力和飛機重量估算,最高只有一.二馬赫(音速一.二倍),不只落後現役F104很多,連F5E都不如,表現並不理想。這種說法一再流傳,幾成相當普遍的「共識」。
但不論華錫鈞上將或吳康明上校,對於這種分析都表現出委屈。林文禮總司令則不肯明掀底牌,他說:「已達到空軍最低的要求。」
不能透露身分的權威消息來源透露,IDF既然要逐步取代現役的F104及F5E,F104的速度已經是二馬赫,F5E是一.六馬赫,IDF試飛時,最高速度確定早已超過一.六馬赫,所謂「達到最低標準」,可能代表著要突破F104的二馬赫,在速度上躋身世界一流戰機之林。
清泉山岡基地一位隊長透露,IDF試驗高速飛行時,需要空軍速度最快的F104尾隨,用F104而不用F5E,理由是「只有F104追得上」。
不完美但可以接受
最近,和中華民國合作研發IDF專用引擎的美國蓋瑞特公司,在國際航空展公開展示型號TFE-1088的軍用引擎,推力比IDF所用的TFE1042引擎高五0%,各方面因而紛紛推測,第二代IDF可能將換裝更先進的TFE1088。由於引擎技術的往來,牽涉到軍售及台灣、大陸、美國三角關係,華錫鈞主任被追問到蓋瑞特的新產品是否會裝在IDF上時,竟然回答:「1088?沒聽過。」可見問題之敏感。
根據現場觀察,IDF將配置中、短程空對空飛彈,射控雷達採用和美國F16接近的GD53型,操作方便如電動玩具的「線傳飛控」系統……等,儘管先後有二位中將向「遠見」表示,lDF在硬、軟體方面仍有頗多問題待克服,但他們仍認為,能在非常短時間(不到七年),相對便宜的研發代價下(約十億美元;以色列的LAVI花十二年、二十億美元;瑞典JAS39花十年、四十億美元),IDF的成就已算得來不易。(文現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