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龍應台:融入國際社會文化必須走在最前頭

特邀貴賓》文化部部長

王怡棻
user

王怡棻

2012-12-14

瀏覽數 11,250+

龍應台:融入國際社會文化必須走在最前頭
 

本文出自2012峰會專刊

中華民國第一個文化部自9月成立以來,我想分享一下這五個月在部內所做的事情、觀察跟體驗。中華民國政府自1949年12月開始,整個中央政府有八個部,其他增加的都叫委員會或是像衛生署之類的,受制於它的組織章程規定是八個部,被稱為「天龍八部」,但自今年9月以來就變成「天龍九部」,可說是60多年來增加的第一個部。

現在民眾對政府施政有非常多的批評,但是當把時間和歷史的光譜拉開來看的話,我覺得我們還是要給那些已經努力過的人一些掌聲。60多年來第一次成立一個新的部,而且還是文化部,有些人確實值得享受掌聲的。

我今天有三個對自己的提問。第一個提問是,這五個月以來,我跟我的團隊在做什麼?第二個問題是,文化部成立五個月以來,我心裡最大憂慮是什麼?第三個問題是,如果有一個阿拉丁神燈,能讓我許願,但我只能許一個願望,那我會想要什麼?

為台灣文化發展鋪好軌道

文化部是第九個部門,緊緊跟在交通部後面。文化部的組織結構,簡單來說是史無前例,它到底在做什麼?很大一部分關係到文化的產值,也就是跟企業有關,其中有個綜合規劃司,它要做趨勢的研究,不只看到眼前產業問題,還要找到解決策略。我們做文化政策不能只看一任,只看三年或四年,而應該像是鋪鐵軌的人,如果你不知道你的下一站,或是可見的暫時終點站,你是不可能鋪下腳下這段鐵道的。

以2030年來看,在今年2012年出生的孩子剛好滿18歲,那時他們剛成年,他是否能在暢銷書排行榜上看到台灣作家的作品?他在聽CD或iPod時,歌曲是否有台灣的創作者?我們做過統計,在中國大陸的KTV點播中十首有七首來自台灣歌手,所以就流行音樂這塊來看,台灣歌手創作力非常強,但是今年出生的孩子到18歲時,是否還是這樣的狀況?這是我們在做規畫時要想的。

我們電影產業小但創作力很強,2010年台灣本土創作影片有65部,2010年的總產值是121億。2011年達到151億,是個大幅度的增長。至於電視產業,我知道在座很多大陸朋友喜歡看台灣的政論節目,跟台灣本地人對政論節目的觀感不太一樣,不過我們現在所謂的黃金時段,有40%都是韓劇,有30%是大陸的劇本,這時候你不得不緊張,台灣的編劇者到哪裡去了?我們號稱台灣是創作力最充沛的地方,但為什麼打開電視都沒有台灣的創作?這時候就要思考未來的政策,從源頭就讓創作能源源不絕。

出版業必須數位化、國際化

至於出版產業,它幾乎是個落日產業,它必須轉型。台灣現在登記有案的出版社有1萬家,它們每年出版種類有4萬種,以人口密度與出版數來看,台灣出版密度是全球第三名。但它同時是傳統產業,快要消失了,必須在很短時間數位化跟上產業趨勢,必須在很短時間跟上國際化趨勢。

我們出版數量這麼大,好像文化力很強,但是出口到外國的比例卻非常非常少,也就是說我們在國際化上有很大的成長空間。我在想是否能用單一售價機制,讓獨立書店、特色小書店,和連鎖書店一樣有競爭力。我在考慮能否讓我們的出版品國際化,而且一元多用。比方像歐美出版社,同樣一個文本,可以翻譯成很多語言。像《大江大海》它可以不只是一本書,它可以拍成電視劇,拍成電影、動漫、畫成漫畫,可以同時進行英文版、法文版、德文版。這就是國際化一元多用的出版題材,這是傳統出版業在升級時可以思考的方向。

另外,我是南部鄉下漁村農村長大的小孩,在一路長大的過程裡頭都感受到城鄉差距。我還記得18歲第一次到台北,才知道台北女生用那麼多化妝品,才知道他們是怎麼看地下刊物,才知道什麼是歌劇。在我成長過程裡頭,這種文化跟知識的落差非常大。所以現在我會要我的文化官員在做資源分配時,一定要想到我們服務的對象是誰?對象當然是藝術家、當然是作家、當然是電影導演,可是真正最核心的應該是全體國民。

【7月空中沙龍】會員免費參加>>半導體產業如何成為護國群山?

提升美學涵養與閱讀風氣

在台北市最精華地段的學生,5分鐘距離可以到國家劇院,10分鐘可以到電影院,他得到的文化陶冶、得到的資源,與山區裡破落貧窮的孩子差異有多少?這是我要求文化部官員,在做每一筆文化資源給出時,思考的方向。

另外在美學涵養方面,我有一個驚人的數據,台灣人平均每人每年看幾本書?大約是2本,非常少。新加坡平均是每人每年看9.2本書,所以在閱讀風氣和美學培養上,我們都有很多努力空間。

另外是國際布局,我們都知道德國在全球都設有歌德學院,那是用文化的內容在做外交,它的外交其實是在做文化的輸出。你說法國外交部在做什麼?它的外交部有一半是文化部,它外交活動有一半在做文化。BBC在做什麼?價值的傳播。

美國、英國、法國、甚至瑞典都有全球布局,台灣卻不被算在國際一員,於是要用文化進入國際社區。我們要用文化的方式和國際接軌,跟國際社區做朋友,讓國際社區認識我們的情感。你要走入國際社會不能用政治,那行不通,要跟國際做朋友,讓國際了解你、認識你、尊重你,文化應該走在前面。我們現在很努力在做全球布局,現在有3個海外文化中心,明年希望增加到11個。

最後就是兩岸,我們做很多兩岸合作,一方面是跟著馬總統開出的ECFA政策,另一方面,我們持續和北京談電影要怎麼合作,但又要保護我們的創意產業﹔我們還在談流行音樂的智慧財產權,流行音樂是個非常有產值的產業,但因為智慧財產權問題使得產值大量流失,所以我們在想要如何修法保護這個產業,比方電信法第9條要不要修,以上是我們最近在做一小部分事情。

文化部2012年的預算是156億,占整個中央政府總預算的0.8%。送去立法院審查的2013年預算是163億,占0.84%,可能有人說我們只增加0.04%會不會太少?但實際上我們中央政府明年預算收入的增加只有0.3%,所以44個部會行政院要統刪10%。在這樣一個大荒年,文化部成立了,得到預算還多5%,我不敢抱怨,我只有一個心情是,天啊!拿到的預算163億一毛錢也不能少,希望能為文化界多爭取一些資源。立法委員曾揚言要凍結我們的72億,我們一定要抗爭,因為文化是我們的立國之本。

憂慮:社會不信任公務員

談完我們到底在做什麼,我要談我現在最憂慮的是什麼。我擔憂的事情很多,比方跟大陸的交流要如何又積極又保護、如何又大膽又謹慎?有100件值得我憂慮的事情,但我今天只要談一件。

我憂慮的是這個社會的氣氛,對公務員的高度不信任。當人們對政府的團隊,尤其是公務員高度不信任時,會發生什麼事?一個公務員團隊是很多文官的組合,所謂文官就是專職在思考如何讓這社會進步,但若社會給他的訊息是你多做多錯,少做少錯,你最好不做時,我不相信國家會進步,這是我最大的憂慮。

我前幾天到高雄視察我們的衛武營,這是繼30年前我們的兩廳院以來,台灣最大的文化建設,它一天出動1000個工人在做。我去視察這工程時,心裡感觸滿深的,覺得有很多公務員在為這衛武營做策畫,兩年後整個南部地區,包括雲林、台南都能在這邊獲得美學體驗。我相信參與的公務員一定會有光榮感,一定會有自豪感。兩年後他帶著兒子或孫子經過衛武營時,他會高興地說,「這是我做的。」公務員需要有光榮感、需要有自豪感,才會有動力把事情做好。我最大的憂慮是,我現在看到的台灣,是只有批評沒有珍惜、只有攻擊沒有鼓勵的一個社會。這令我非常憂慮。

最後一個提問,若有神燈能夠實現一個願望,那會是什麼?我會希望一夜起來,台灣整個氣氛變了,當你做不好的時候,我不是罵你罵到臭頭,而是說,我知道時局很壞,來,我們一起來為他們加油,一起把事情做好,然後給他很大的掌聲。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