堪稱黨務門外漢的蕭萬長,接下往日蔣經國時代最受重視的組工會主任一職,不少人對他畫上了問號。
政大法律系教授黃越欽擔憂,人脈陌生的蕭萬長擔起這必須「腳踩到地,頭頂著天」的任務,涉身複雜的選舉恩怨,「太辛苦了。」曾與蕭萬長在組工會短暫共事的一位黨工也指出,辦黨務,人要四海,狠得起,與黑道也得來往,而蕭萬長卻不脫「行政官僚一板一眼的架式。」
面對外界質疑的眼光,蕭萬長以一貫舒緩的口吻表達了他對現職高度的興趣,視黨務為「技術官僚職業的延長」,並自許將注入企管精神(見專訪部份);上個月他宣布將考慮開放黨營事業股票由黨員優先認購,就是一例。而許多人也忽略了在前年國民黨十三全會中,圓滑的人際運作使他超越所有財經部會首長,以排名第二十二當選中央委員。
不過,雖然蕭萬長目前已「換台演出」,多位財經人士仍將他的特長定位於經濟領域,並肯定預測:「蕭萬長接經濟部長,是遲早的事。」
搭上經貿列車
民國六十年,我國退出聯合國,次年中日斷交,外交情勢江河日下;就在那年,蕭萬長做了影響他一生事業至鉅的抉擇,離開外交部轉至國貿局,從此搭上一路奔馳的經貿列車。
他在國貿局十六寒暑,正值我國外貿起飛的黃金歲月。大幅出超導致中美貿易摩擦迭生,這位善於折衝協調的談判專家曝光頻仍,聲名大噪,「蕭萬長」三字儼然成為國貿局的代名詞。
七十八年底大選,民進黨「地方包圍中央」的策略奏效,兩黨政治雛形初現,政黨競爭變為台灣政治舞台的主要戲碼。當時已任經建會副主委的蕭萬長,再度躍上舞台中央,接任原由悍將關中擔綱的國民黨組工會主任。
因緣際會,這位常掛憨厚笑容的農村子弟,多年來有意無意的總身處於聚光燈的焦點,演出極艱鉅卻備受矚目的角色。「他非常能掌握冒出頭來的關鍵,」一位財經圈內人觀察道。
走對了路,加上苦幹實幹,使蕭萬長遙遙領先與他同時起跑的其他人。當他以我國首席代表身分坐上談判桌時,當年與他同期考入外交部的同學,席位遠排在他之後;而以我國的外交逆境,經貿代表在涉外關係上,也比外交人員享有較寬廣的空間。
曾採訪國貿局新聞多年的聯合晚報證券組組長姚鷺察覺,蕭萬長離開後,「國貿局的全盛時期似乎過去了。」
一位財經界前輩形容他聰明、吸收力強,「做任何職務都有表現,而且不那麼老套,是很優秀的行政人員。」聯合晚報的姚鷺也說,經常累得嘴巴潰腫,胃病發作的蕭萬長,「比起其他不做事的老賊,是真正在做事。」尤其他在國貿局這個三級行政單位,能攻破不少握在高層的不合理制度,促進貿易自由化確有貢獻。
出身嘉義鄉間,當年為盡孝道而忍痛放棄留美深造機會的蕭萬長,歷經多年涉外事務,視野廣闊,善於掌握國際經貿脈動。他任經建會首席副主委期間,仍以中美貿易小組執行秘書身份在幕後協助談判事宜,當時頗受李總統重視的「加強對美經貿關係行動綱領」就是由蕭萬長親手撰寫;而蕭萬長與國內業界的淵源更可補主委錢復之不足。
蕭萬長形容自己「很笨,很嚴肅乏味,但待人很誠懇。」而許多熟識他的人異口同聲指出,人際關係圓熟練達,是宦途順遂的蕭萬長最大的資產。
馬英九加吳伯雄
「他能用適當的、使人窩心的方式獲取他需要的人心,」一位熟知國貿局內情的人士透露。早年曾任國貿局長的汪彝定是蕭萬長事業中的伯樂,而蕭萬長會將年幼的女兒留在家中,偕太太拎兩碟小菜,散步順經汪家,陪他吃飯。而據另一官員瞭解,李登輝在副總統任內,一度對王建瑄和蕭萬長都很賞識,王建瑄的個性是無事就不主動求見長官,蕭萬長則經常親切自然地去串門子,建立了良好私交。
這種細膩、善體人意的處人技巧,運用在公務上,也幫助蕭萬長排除了不少阻力。曾隨他多次赴美談判的國貿局第三組代組長蔡練生說,蕭萬長除了談判桌上縱橫捭闔,也能藉私下的溝通斡旋使對方產生信賴好感。即使在他調任經建會後,去年九月的智慧財產權談判,美方依然希望文森.蕭能參加。
但一位財經教授則批評蕭萬長做事較注重「賣點」,掌握政治現實面,有時不免重權宜而輕原則;另一位官員認為他「做人太周到,不敢得罪人」,以致決斷的魄力不足。
由當年「第一位台籍國貿局長」,到今天「第一位台籍組工會主任」,遲早成為「第一位台籍經濟部長」,蕭萬長模式代表了台籍技術官僚崛起的一種典型。文化大學新聞系教授彭懷恩,將他界定為馬英九(外省籍技術官僚)和吳伯雄(民選出身的本省人)的中和--雖不具民意基礎,卻有草根的背景。
談起即將進入麻省理工學院深造的大女兒,蕭萬長笑開了懷。在講究家世背景的政治圈,他就像一名白手起家的殷實商人,點滴累積資源。
一位與蕭萬長結識多年的資深記者,最近與他晤談後,道出觀察:「他總是很滿足,認為自己擁有的都是多得的。」
專訪
蕭萬長:隨時要有贏的策略
深受李登輝總統賞識,以溝通協調能力聞名,強調企管精神的蕭萬長,接受本刊獨家專訪時指出,在威權下降的政黨競爭中,國民黨隨時要有贏的策略。
問:從歷史的眼光看,你是第一位接掌組工會的台籍人士,請問這有何特殊意義?
答:我不贊成我們現在強調這些,這是沒有意義的說法。台灣光復四十多年來,政府推行各項建設,大家都受同樣的教育,同樣的文化背景,我們的祖宗也都是一樣,只是來得早晚不同。我想信李主席派我來時,腦中想的不是「你是台灣人」,我覺得這樣的觀念是危險的。
我在國際間看多了,世界各國中,不要說是同一種族的,人家進步國家,不同種族的也沒有強調這些。反正適才適所嘛!
我從來沒有這個心,卻被人家強調,很為難。
問:你去年年底調任組工會主任時,許多人非常意外,請問這項安排的用意何在?你上任以來有何心得?
答:我不太清楚李主席為何派我來此。但我想,我完全是個新人,可以從另一角度看事情;另外,既然現在是政黨競爭的型態,就該有企業經營的的眼光,我可用過去在經貿方面的歷練來推動黨務革新。
上馬就要往前衝
這項工作非常艱鉅,具有挑戰性,但也沒時問學習,一上馬就要騎,就要往前衝。整個環境對國民黨有利有不利,有形條件慢慢被侵蝕後,很多不利因素就凸顯出來,而民主政治既是政黨政治,就要競爭,隨時要有贏的策略。
問:這次總統選舉,歷經許多波折,據你瞭解,李主席的心情如何?他就任後會展開什麼新局面?對你有何期許?
答:我只負責組織工作這部分,主席、總統看見的則是全面的。他交待黨務革新非常重要,要盡全力推動。我一上任就碰到鄉鎮長和縣市議員選舉、縣市議長選舉、立法院院長遠舉,都是很迫切艱鉅的。從臨全會提名總統、副總統到總統、副總統選舉,有很多階段性任務要處理,黨務革新的工作耽誤了一下,現在要多花時間在這方面。
最近二十一縣市黨部主委的調動,就是黨務革新行動的一部分。過去好的傳統我們要繼續維持,新的時代需要也要去瞭解,中國國民黨是經得起時代考驗的政黨。
問:最近一次縣市黨部主委調動名單,為何幾經波折才發布?
答:過去名單都保密,決定了馬上公布,公布後就沒有話講。現在權威性少了,黨內民主呼聲高,派出去的人,也不像從前,一公布就被接受、同時也可順利推展工作,現在最重要的是,他有沒有戰鬥性,一去了馬上要戰鬥。所以要考慮周詳,找那最合適的人。
問:你歷任外交部、國貿局、經建會各職,目前擔任黨務工作,這些階段對你各有何意義?
答:從外交到經貿,是我自己選擇的路,當時是覺得我們對外關係中,經貿的角色會慢慢重要起來。在國貿局十多年,很值得懷念,也建立了相當的貿易制度和對外關係。經建會一年三個月,也很愉快,會裡有很多專家,從理論來分析財經問題,我則從實際整體來看,互相配合。
面臨改造的時機
過去的行政工作有法規制度,現在做組織工作則是情感工作,對人大於對事,要不斷有耐心地溝通,建立共識。這點說來容易做來難,因為現在每個人都有很高的智慧,價值判斷都不同。
從傳統的觀念來看,人家會說現在我們的組織散漫,紀律蕩然,黨性薄弱。可是現在是否有辦法很快地提升黨性黨德?當整個世界都在變時,國民黨的屬性值得我們深思。比我們當年組織更嚴密、更有權威性的外國政黨,現在都面臨要改造的時機,我們也有這問題。現在大家都有很大的企圖心和參政意願,我們黨也必須要有包容性。
問:你在國貿局長任內,最感欣慰的有那些事?
答:目前大家都說行政機關沒有法令依據,不能辦事,以致公權力不彰。我們至今仍無「貿易法」,但我在國貿局時用行政命令辦事,社會上並不覺得我們無法無天,這是因為我們沒有私心,不偏不倚。我們當然要法治,但縱使沒有法,也不是不能辦事。
國貿局在體制上是個很低的單位,編制待遇都不高,但社會上給它很高的期許,使大家能不計較待遇、前途努力去做,這是國貿局很可愛的地方。
問:聽說你將重回經濟領域,甚至可能出任經濟部長?
答:懊!沒有沒有!我從來沒聽說這樣,這種揣測我不知是什麼。我公務員當了二十幾年,大部分時間在經貿領域,對這方面關心和瞭解是很自然酌。但我對目前的工作也有很高的興趣。
基層黨工升遷難
問:據你觀察,目前基層黨工有那些最重要的問題?
答:基層黨工升遷管道不通暢,影響士氣。而且整個工作環境愈來愈難,工作條件沒辦法跟著充實,工作方法不能創新,因此少數人覺得落寞,不瞞你講,黨工在權威式政治環境中社會地位很高,現在卻又沒受到應有的尊敬,年輕人不嚮往這工作,不注入新血,黨就會老化,這是我們根本的問題。
我們不能期望黨工變成聖人,犧牲奉獻,這太理想化了。基本的工作條件和待遇都要比照一般辦理,在這樣的條件下,可以訓練他們成為有理想肴抱負的社會工作者。
(林蔭庭採訪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