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中的后里,日頭赤炎炎。30年前,后里細木工廠隨產業外移沒落後,后里馬場、鐵馬道與大型遊樂園的觀光人潮,只在假日湧現。
往舊圳路轉,路愈狹,視野愈寬,綠油油一片廣袤的稻田間,出現一棟色彩繽紛的鐵皮屋,上面畫著一男一女,拿著木槌與畫筆。看到這個就知道,已經找到「木匠兄妹」的工廠了。
木匠兄妹如其名,就是哥哥妹妹一起經營。這天,木匠哥哥、今年35歲的周信宏,人如其畫,穿著工作服,出來迎接,妹妹周佳惠因待產在家休息。七年前,從事廣告公關的周信宏帶著擔任音樂老師的妹妹周佳惠,一起放棄在台北的工作,回到故鄉,決定重振父親的傳統木工廠。
七年過去,昔日蕭條的木工廠,不但轉型為親子DIY木工休閒觀光園區,自行開發的商品還打入誠品書店、博客來網路書店、機場免稅店等,連知名機車品牌YAMAHA也委託他們製作禮品。
周信宏原來是心疼父親事業風光不再,28歲回來接班,但他沒想到,轉型開花結果,讓木工廠成為驕傲的事業。儘管一開始,父親不只不看好,還非常反對。
父親38歲時創昌立木器廠,以外銷日本的木雕窗花與家具起家,全盛時工廠有30多位師傅,訂單接不完。
但大陸市場崛起後,產業外移,由於父親不願跟風赴陸設廠,只好面臨訂單消失、師傅流失與負債倒閉的命運。
家道中落對外人來說不過四個字,但對周信宏來說,卻是他在台北打拚始終忘不了的痛。每次回家,父親總隻身在工廠歎氣的身影,讓他決定回家闖闖看。
小朋友喜歡 就吸引全家人
世新畢業、任職過東森幼幼台的周信宏,2005年觀察到觀光工廠趨勢逐漸漸明朗、DIY居家設備的B&Q大受歡迎,他想到,或可經營DIY教學課程,讓遊客參觀傳統木工廠,進工房體驗。
然而,木工技術出身的父親,一聽到要大開工廠之門,立刻拒絕:「怎麼可以讓人家學我們的技術呢?」
為此,周信宏跟父親交涉了兩年,父親才終於讓步,清了倉庫的一個小角落給他試試看。
周信宏想起之前在幼兒台工作的經驗:只要能夠吸引小孩子,就能讓全家一起來消費。因此,剛開始的課程設計就融入木勞作與兒童帶動唱。
原本當音樂老師的妹妹周佳惠,也讓工廠與學校教學合作,使木匠兄妹工廠成為遠足的地點。小朋友去一次覺得好玩,就會吵著爸媽再帶他們去。
果然,策略奏效,原來一天只能接一個班,到後來,開進木工廠的遊覽車與上門的家庭愈來愈多,父親終於放手,讓兒子經營。
親子反應不錯,周信宏又承租下工廠周圍的農地,在原有的木工教室與傳統木工廠外,另闢有機蔬果園、遊戲區與餐廳,共占地1200坪,整個木工休閒農園的概念更完備,甚至還為各組織團體,規畫后里一日遊的行程。
2008年時,后豐大橋被暴雨沖斷,之後半年,完全沒有遊客進門。面對這樣的危機,反讓木匠兄妹找到新的機會。因為周信宏發現,不能再被動等遊客上門,一定要主動出擊。
被動轉主動 產品進軍通路
彼時,台灣發展文化創意產業的意向更趨成熟。基於父親代工廠的基礎,木匠兄妹具有設計、打樣與製造一條龍的生產優勢,周信宏心想:「何不把木匠兄妹的成品推到外面賣呢?」
既然要做,就要搶攻通路第一品牌,周信宏同樣以親子市場為起點,找到班恩傑尼玩具店,沒想到出奇順利。
但他想進軍誠品時,卻碰到釘子。因誠品認為木匠兄妹原來賣的動物玩具等10來項商品,不太夠吸引力,整體包裝也不到位。
周信宏這才體會,設計團隊十分重要,又找了四名年輕設計師。磨了11個月,木匠兄妹推出最暢銷的單品─復刻版的彈珠台,懷舊的玩具,大受歡迎。此外,還有跳棋、木馬、iPad架等各式各樣的生活用具,累積超過60項。
進駐重要通路外,周信宏頻跑創意市集與各式禮品展,建立知名度,接企業禮贈品訂單,包括Yaris汽車、涵碧樓等,都變成客戶。去年,機車大廠YAMAHA還委託設計機車形狀的購車禮。
「父親那代,只要有一技之長就可以創業,現在一定要創新,」周信宏說,台灣上一代創業家打下基礎。而第二代靠創意、設計、國際力,繼續接棒,最後終於將廢棄工廠起死回生。木匠兄妹已踏出成功的第一步。
返鄉接棒
觀察趨勢,掌握商機
危機變轉機,主動出擊
一定要創新、不斷求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