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3點半,莎士比亞烘焙坊位於高雄美術館區的二店。十來名員工,有的窩在三樓辦公室看財經與時尚雜誌,有的在二樓的整型房實驗麵包口感與新口味。在賣命勞力至上的烘焙業界,他們月休七天,每天上班九小時,福利算相當好。
「靖哥,這地瓜味道如何?」「不錯耶,下次拿來做麵包好了。」問話的男孩跟其他員工都20幾歲,而老闆武子靖,今年也才26歲,還沒當兵,卻已經打造出事業一片天。這五層樓高、總投資額超過700萬的麵包坊,可說是他夢想的二號基地。
不願盲目求學 高分考進高餐
2010年4月,第一間莎士比亞烘培坊在高雄文化中心附近開幕,招牌蜂巢麵包經常一出爐就被搶購一空,去年又因得到世界麵包大賽甜麵包組的特別獎,創下一個月180萬元業績,開店一年就損益兩平,目前已有16間餐廳固定叫貨,上門提案入股投資的金主更是不計其數。
武子靖就讀台南長榮中學,受到母親的鼓勵,高三前,西點蛋糕、西點麵包與調酒的三張丙級證照已入手。到了高三,生活除了讀書就是考試,一天寫13張考卷,莫不是為了考上台成清交。「考上了,然後呢?」武子靖有些茫然。
通常,一個高中生想要考技職院校的餐飲科,鐵定鬧家庭革命,武子靖的狀況卻完全相反。在他猶疑不決時,在大學當教官的父親竟主動提供他高雄餐旅學院的訊息。父親勉勵他,成功的定義是不管從事什麼行業,都能做到頂尖。
那年,技職院校剛開放高中申請入學,帶著指考可上國立大學的高分,武子靖進入高雄餐旅大學烘焙管理系,走了一條與高中同學都不一樣的路。
赴日比賽摘銀 燃起烘焙熱情
升大二時被選為系學會會長,優先拿到相當於青少年技能奧運的「全國技能競賽」的報名簡章,衝動報名後,他才到處求救。
毫無經驗、從沒認真思考做麵包的武子靖,用了三個月時間,不停練習,在北中南分區初賽中,奪得南區第三名,卻輸給兩名高職生。他下定決心在決賽中雪恥,後四個月,加倍努力,放棄所有玩樂,沒想到,不只拿下全國競賽的第一名,還當選國手。
選上國手到隔年赴日比賽是成長最多的一年。前半年,他先到中華穀類研究所受訓,訓練他的師傅正是選拔吳寶春擔任代表隊的裁判長、中華穀類研究所副所長施坤河。
受訓第一個月,震撼教育:武子靖完全沒機會摸到麵糰,相反的,施坤河從怎麼洗東西、握掃把、掃地與拆解烤箱等基礎教起,「比賽很注重清潔,基本的都做不好,也不用摸麵糰了。」施坤河還教他,做麵包前,動腦想一想,就不用經歷20次的失敗。
在施坤河身上,武子靖學到理論知識與實務的結合,當他了解攪拌機與不同國家烤箱的加熱原理,摸麵糰時,才知道麵包做不好,問題出在哪個環節。
後半年,他回到學校,每天下課後,同學照樣玩瘋,他卻得一個人留下來練習。比賽分四個項目,全部練習完,至少六、七個小時,結束往往是凌晨1點,收一收,回宿舍大概2點半了。
但辛苦一定有代價。抹去臉上的麵粉,迎接他的是來自國際的鎂光燈。2007年,武子靖在日本靜岡國際技能競賽中拿下麵包組銀牌。這一役,讓他初嘗甜美的果實,燃起他對烘焙的熱情。
網拍麵包 獲吳寶春鼓勵開店
2009年,武子靖與學弟王鵬傑等人組團赴香港參加國際廚藝美食競賽,拿下金牌。為了準備,前一年練習的材料費,全自掏腰包,做出來的麵包丟掉可惜,於是拿到無名小站賣,沒想到反應不錯。
2010年初的某個冬夜,武子靖在研究室打報告,王鵬傑突然闖進來說:「我們倆合資開一間店怎麼樣?」
那晚,武子靖反覆問自己:「現在不做,十年後會不會後悔?」答案很明顯,但他們想知道「寶春師傅」的意見,沒想到,吳寶春非常鼓勵,「年輕人就是要做一間自己的店。」
幸運的是,許多廠商看兩個毛頭有骨氣,紛紛願意支持。2011年,武子靖獲得法國第三屆世界麵包大賽甜麵包特別獎,一舉打下知名度,一年開三間店,今年6月,第四間店鋪也在高雄人潮最多的巨蛋捷運站開幕。
雖然武子靖明年要當兵,莎士比亞烘培坊充滿變數。但確定的是,繼吳寶春後,台灣烘焙界已有好幾顆值得期待的新星。
基本功
選擇走不一樣的路
從掃地、洗東西學起
想開一家人文薈萃的烘焙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