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歲的台灣人,可能剛從研究所畢業,在職場找第一份工作,有些可能還在服役。但去年4月,年僅28歲的鍾子偉,就當上了日商三麗鷗公司的中國區總經理,成為三麗鷗有史以來最年輕的分公司負責人。而且還不到而立之年,他就出過三本書,分享他從放牛班保送台大、就讀哈佛MBA的見聞、以及想給當代年輕人的建議。
如此跳躍、領先、又精彩的人生歷程,鍾子偉怎麼達成的?他天生幸運嗎?其實沒有。
2009年鍾子偉踏出校園時,正值金融海嘯威力最強的景氣谷底。按過去經驗,每位哈佛MBA畢業生會有3份工作選擇,平均年薪約10萬美元,但那年,很多同學畢業後求職都不順利。
才在2008年慶祝百年的哈佛商學院,也在那年的畢業典禮,首創「道德誓詞」的宣讀儀式,「大家都說,我們是美國近70年來最衰的一屆!僅次於30年代的經濟大恐慌,」但鍾子偉發現,周遭並沒有多少人在抱怨,「或許我們第一份工作會難找一點、起薪比以前低一點,但這樣會影響一輩子嗎?」他覺得不會。
不講日文 卻賣Hello Kitty
鍾子偉先到知名服裝品牌Polo Ralph Lauren實習,之後一位學長居中牽線,讓他到舊金山的三麗鷗總部面試,當時,他是唯一不會講日文、而且坦承不迷Hello Kitty的人,最後反而雀屏中選,「可能是我最老實吧!」他笑說。
事實上,在哈佛迎新晚會上,他跟同學自我介紹時曾說,「我不是一個可愛的人,不喜歡粉紅色或Kawaii(日文「可愛」)的東西。」結果兩年後,他竟為Hello Kitty工作,回想起來令人莞爾。
一開始,他負責事業開發部,不久被派到洛杉磯,管理一家瀕臨破產的供應商,高層打算花兩年時間整頓。他到現場後,大刀闊斧地削減成本、重新打理供應鏈,才花一年就損益兩平。
如此優異的表現,使東京總公司詢問鍾子偉,是否有興趣到大陸工作?就這樣,他成了三麗鷗公司最年輕的分區總經理。
頂著名校光環,職場晉升速度又快人一等,大家可能以為鍾子偉的求學路,應該很順遂。然而,他是從放牛班一路往前爬的。
自小跟著在美深造的父親,鐘子偉10歲才回台灣,但已習慣當地環境的他,一開始非常抗拒,「剛回來時,連拿筷子都不想學!」
生活已經不適應了,上學更讓他痛苦,語言不通,在班上受排擠,成績也一落千丈,國一就被編到放牛班。他感觸良多地說:「在美國,我過了快樂的童年。反而是回台灣,感受到歧視的眼光,因為我是放牛班的。」
熬過痛苦適應期,他的成績開始突飛猛進,之後考上台中二中,還被保送台大外文系。
對於自己的人生規劃,鍾子偉一直很有主見、也勇於嘗試。
18歲就該掌握人生的方向
像大三時,他就默默地實踐自己的出版夢。他擬定半年的計畫時程。前三個月集中火力寫稿,之後便提著企劃書拜訪出版社,每次開會前,他都仔細研究出版社的成立背景跟歷年作品,「這樣準備,對方才知道你不是個小孩子,不是來鬧的!」
對於時下許多台灣年輕同輩的茫然,鍾子偉有很深的感觸。
他有次回來找同學聚會,對方跟他抱怨,正苦惱該念研究所、還是考公職?他當下納悶:「倘若年輕人只因為找不到好工作,就一窩蜂地考公職,那對公務員來說不是侮辱嗎?」
他發現,台灣從小教育是,「乖乖念書、把試考好,其他不要多想,」不鼓勵年輕人探索志向。但滿18歲以後,突然又要求趕緊為自己負責、找到未來方向。
例如,師長們總愛問孩子:「你有沒有辦法考上某科系?」而不是「你覺得自己適不適合某科系?」這種環境下長大的青年,自然無法學習思考未來。也因此,台灣可以培育很棒的工程師跟專業技術人員,卻難以孕育有創意的企業或品牌經營者。
他主張,一個人在年輕時感到茫然是一定的,但過了18歲,就該多方嘗試,在過程中對本身長短處與優劣勢進行「冷酷分析」,找出最適合自己的路。
還有,很多人深信「第一份工作會影響一輩子」的迷思,把很多畢業生搞得人心惶惶,初進職場便挑三撿四、猶豫不決。
但鍾子偉反駁,根據統計,哈佛商學院學生畢業後的五年內,平均會換到第三份工作。他畢業至今3年,很多同學都開始進入第二份工作,「所以第一份工作不必完美、更沒那麼重要!」
分析自己
勇於掌握自己的生命
對自己進行冷酷分析
第一份工作不必要求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