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協助青年可以輕鬆一點達到獨立、成家立業的目的,近十年來政府已投下大筆預算來扶助青年。例如失業補助金、育兒津貼、育嬰假、購屋低利成家方案等諸多服務,都是以往年輕人,聽都沒聽過的政策。
只是年輕人對這些政策的了解有多少?使用率又有多高?
五大政策中,失業給付最常被使用
根據《遠見》的「青年大調查」,分別從扶助青年成家、育兒、創業、就業、失業相關的五項代表政策,加以詢問。結果發現,提供購屋優惠貸款及租屋補貼的「青年安心成家」政策,有過半(50.1%)沒聽過或不清楚內容。而俗稱育嬰假的「育嬰留職停津貼」,也有超過四成不清楚細節,真正受惠者不到3%!
和工作相關的三項政策裡,推動多年的「青年創業貸款」,雖有極高知名度,但由於創業門檻不低,因此實際用過的不到1%。至於剛推出的「青年就業讚」,補貼青年進修技能課程,因開辦時間不長,有將近八成受訪者表示不清楚內容,使用率只有0.3%,當然也最低。而知名度最高、受惠人數也最多的,竟然是「失業給付」這項,超過一成受訪表示,曾申請過失業給付。
每年砸50億,求職效果見仁見智\
其實在政府各行政單位中,各種幫青年找工作、實習、買房、托育的補助政策,數量之多已到令人眼花撩亂的地步。
單就「就業」面向,據青輔會統整資料,最近3年來,包括經濟部、勞委會、教育部、文化部、農委會、原民會、交通部等,合計共提出約50項不同方案,只要上網查「青年創業聚寶圖」,及「青年就業資源地圖」兩大平台,即可一覽無遺。
估算下來,光是政府幫青年找工作的經費,每年就投下約50億元,透過職涯探索、實習、職訓課程、就業媒合、創業輔導等不同機制進行。若加計其他部分的扶助資源,經費更是龐大。如內政部的「青年安心成家」方案,預算已從民國98年的13.9億元,倍增至101年的27.8億元。還有琳琅滿目的青年融資措施,由政府負責擔保、分由民間金融業承貸的貸款,都不算在政府預算內。
龐雜政策資源,需跨部通盤整合
為幫助青年求職,除遍布各鄉鎮逾300個就業服務站,勞委會還設立「全球就業e網」,推出24小時服務專線(0800-777-888),甚至透過7-ELEVEn的ibon資訊系統,把各種求職訊息發送出去。最近,職訓局還找上教育部合作,希望追蹤應屆畢業生的動向,進一步掌握青年就業狀況。
然而,因涉及「個人資料保護法」,目前處理進度不如預期。連青輔會也曾找上國防部,向即將退役的官兵們推薦工作,直接到軍營舉辦就業說明會。簡單來講,現在的政府,就像一個捧著飯碗的老媽子,緊緊跟在青年的屁股後頭,忙著推銷工作給他們,就怕他們不上工、沒事幹。
但青年失業率仍是其他年齡層的三倍。
待業中與失業中的年輕人,似乎比較大的問題在於就業意願不高,而非真的沒有工作機會。而又怕他們買不起房子、不敢生小孩,也盡量提供資源讓他們敢買、敢生,只是年輕人總有別的顧慮,因此結婚生育率也屢創新低。看來光是福利政策並不能完全解決青年問題。
花那麼多資源是否有效,政府也須評估,以免最後浪費掉的,其實也是目前年輕人的未來國家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