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漫派的最後鋼琴大師霍洛維茨(Vladimir Horwiz),離開蘇俄六十年,終於在今年五月,首次回國舉行演奏會,在西方這段時間,他念茲在茲的心願是「在我還沒有死以前,我一定要回趟俄國」。
如今,他又回到美國紐約,安靜地享受他的餘生與回憶。
樂曲的結尾
六十年前,一個穿看整套藏青色西裝,繫著領花的俄國青年,神經緊張地梳著頭髮,小心走向邊境檢查站。他雖然只有前往德國進修六個月的簽證,但是他知道,他是不會再回來了。
他的旅行箱裏有六件襯衫,半打領花,和幾雙襪子。在他雪亮的皮鞋裏夾了幾百美金。當時正值俄國大革命之後,對私帶外幣判刑極重。在這節骨眼上想這些似乎是太遠了些,他唯有裝得若無其事地走過去。誠如英國戲劇家王爾德(Oscar Wilde)所說「除了天才,我沒有什麼需要報關的」。
所幸守關軍人是音樂愛好者,很快就認出面前的青年是來自基輔的鋼琴家,隨便看了下文件,然後拍拍他的肩膀並叮嚀說:「你現在去彈給那些有錢人聽,賺他們的錢。有一天你錢賺夠了的時候,可別忘了回來彈給我們聽,可別忘了祖國啊!」
霍洛維茨從未忘懷這刻骨銘心的叮嚀。在離開祖國六十年後,今年五月終於重返蘇俄,了卻多年心願。八十一歲的霍洛維茨說:「我從未忘記蘇俄冬天下雪和春天來臨的氣息,我依然記得清清楚楚。我得在我死之前回趟俄國,這對我來說像樂曲中的小結尾,現在正是回去的時候。」
音樂裏沒有殺戮
霍洛維茨這次返鄉,身兼音樂家與文化大使的雙重身分,他說:「我不是共產黨,但是比大多數美國人瞭解他們的想法,我們都知道,無論那裏都有好的和壞的。今天的俄國,所謂好的是他們創作的音樂,我希望在俄國的演奏能讓好的更好。在音樂的啟示裏沒有殺戮和毀滅。」
霍洛維茨這次返鄉,比常年作曲家史特拉文斯塞(Igor Stravinsky)和舞蹈家喬治.巴蘭辛(George Balanchine)在一九六二年的歸鄉更為轟動。
在莫斯科音樂學院的拉哈曼尼諾夫大廳結束記者招待會後,一擁而上的俄國記者要求霍洛維茨簽俄國名字,許多學生都帶著興奮的心情,瞻仰大師的風采。一位女孩子帶著眼淚表示:「讓他得到一個空前的成功,對我們來說非常重要。」
霍洛維茨鋼琴演奏的影響是多方面的,他的聽眾有一半以上是同行,他們很注意他的彈奏,作為技術方面的借鏡,流風所及,多年來美國鋼琴界到處都是「旋風式詮釋」的模仿者。
所謂「旋風式詮釋」背後有一段小插曲。
一九二八年霍洛維茨初抵紐約,參加紐約愛樂交響樂團演出,由英國指揮家畢勤(Sir Thomas Beecham)擔任指揮,演奏柴可夫斯基第一號降B調鋼琴協奏曲,由於指揮並未重視獨奏者,匆匆排練後,正式登場,演奏間指揮的速度較預定的緩慢,霍洛維茨甚感不悅,但仍勉強配合,聽眾也感到他們之間的默契有問題,一直拖到第四樂章,樂隊奏完開始的四小節後,獨奏者迫不及待,像脫韁之馬,將整個樂隊拋在身後,畢勤在後奮力追趕,終不可及。次日紐約時報樂評家奧陵,唐納斯(Olin Downes)稱舉霍洛維茨的演出為「旋風式的褻術詮釋」(A whirlwind of virtuoso interpretation)。
反對過分練習
霍洛維茨也收門生,但是這位大師並不容易相處,一九四四年到一九六○年初,霍洛維茨教的學生人數經常保持在六個左右。有時候霍洛維茨情緒不好,會不經過事先通知就取消授課,這對學生來說並不是愉快的經驗。
在他的門生中,真正能掌握霍洛維茨的「旋風式的藝術詮釋」者並不多,其中能得到霍洛維茨真傳的是拜倫.金尼斯(Byron Janis)。一九四四年霍洛維茨聽完金尼斯的演奏後,收他為門生,金尼斯回想當年的情況表示,那時的心情帶著崇敬、鼓舞和一點恐懼,因為「從別人那兒聽到的,加上看到有關霍洛維茨的報導,我想和那麼一位偉大的藝術家共事將是件困難的事。」霍洛維茨的教學法是有點特別,他反對過分練習(他自己就很不喜歡練習)。有時候大師會躺在地板上聽,不時提醒學生:「鋼琴是件歌唱樂器,唱吧!用鋼琴唱歌。
充滿魔鬼氣息的本性
一九三三年霍洛維茨與指揮大師托斯卡尼尼最小的女兒婉達在義大利米蘭結婚,當時新娘不懂俄國話,新郎也不會義大利話,兩人只好用法語交談,有趣的是,這五十年來,法語就成為他們用來溝通的語言。
霍洛維茨是一個「雙性戀者」,他形容他們的婚姻,「我娶了一個天使,她嫁給一個魔鬼,而在我本性中,充滿了魔鬼的氣息。」對他而言,與女性相處是一種很特殊的經驗,與男人在一起,他反而覺得舒服些。
婚後第二年,他們的愛女蘇妮亞誕生後,由於霍洛維茨的雙性戀行為,使他們的婚姻陷入風暴中,一九四九年終於分居,直到一九五三年,兩人都沒有長期相處過。
霍洛維茨於一九四四年成為美國公民,現在住的美國紐約曼哈頓的房子,是他一九四七年以三萬美元買下的,有十四個房間,估計現值在三百萬美元以上。
這位八十一歲的鋼琴大師,對音樂與生命仍充滿著熱愛,每次在彈琴的時候,總能賦予新的意義,而在日常生活裏,他喜歡平靜、舒適 ,而有點離群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