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讀者回響

遠見編輯部
user

遠見編輯部

1990-03-15

瀏覽數 9,250+

讀者回響
 

本文出自 1990 / 4月號雜誌 第046期遠見雜誌

如何能「好還要更好」?

拜讀貴刊四十四期「李登輝的選擇」,心中深有所感。當台灣生活素質日益低落、公共建設付之闕如之際,主控各項資源的高層官員,不但不痛定思痛,加速改善我們賴以生存的台灣,反而將全部重心放在權力鬥爭上,無視逐漸惡化的生活環境。這樣的政府首長,如何讓台灣「好還要更好」?

當計程車司機無奈地說:「大家都爭著做總統,卻沒有人來關心交通」時,熱中做大官的政府官員是不是該反省孫中山先生那句名言:「做大事,不要做大官」?

新店 楊邦國

生活太枯燥了

近來,各報章雜誌紛紛玩起「誰是副總統」的猜謎遊戲,這個問題其實滿有趣,但是在大家的炒作下越來越無聊,也暴露出我們這個「轉型中」的社會一個奇怪的現象:為什麼有「想當副總統」這個企圖心的人,都如此害怕被視為有「野心」呢?被猜測的可能人選為什麼都不敢表達他們的意願呢?

在一個正常的民主社會中,有幸被視為副總統的候選人,應該是個榮譽,且該努力爭取的,不是嗎?

或許生活在台灣的我們是覺得生活太枯燥了,所以如此樂猜不疲。

台北 張筱慧

王永慶帶來了什麼?

塑膠大王王永慶密訪大陸而欲將六輕移設廈門的事情,由傳播媒體張揚開來,的確為表象平靜的社會投入難以預料的變數。

就政治面言:衝擊性非同小可,已然觸及兩岸關係的核心;尤其值「台灣地區與大陸地區兩岸人民關係暫行條例」亟待通過之際(迂腐的「資匪」說法竟還甚囂塵上!)彼此間互動關係是該重新定位了。

就經濟面言:由於涉及石化中下游業,骨牌連鎖效應將是不可避免(「經援」、「技援」的後果仍有待進一步觀察),屆時國內的產業結構恐怕得有番調適。這也是政府在擬訂決策時宜通盤檢視考慮的!

西堤餐券+雜誌一年才 $2,680,這組合太划算!立即訂閱>>

北縣 陳天鳳

留學生,請回國

貴刊二月號「諾貝爾大師建言」一文中,李遠哲博士提到,科學研究的過程中最重要的,是培養一批批優秀的科學家,但是台灣科技人才的嚴重外流,卻是不爭的事實。

每年大批留學生完成學業後,由於種種因素選擇留在異鄉,其中大部分是理工人才。究竟是國內的環境無法讓他們發揮所學?抑是台灣社會的不安讓他們恐懼回到造個曾經熟悉的地方?

我相當贊成把經費投注在科學研究工作上,但是希望這些國家培育了數十年的優秀科技人才,能為這個社會貢獻一己的力量,畢竟國家的科技發展,除了靠長期的經費支援外,人力的投入也是十分重要的。基隆 李惠虹

諷刺劇的題材

國民黨這次高階層的分裂,實在看得我們這些小老百姓心驚肉跳,活像他們活在另一個國度裡,而不管發生什麼事,所有的後果都要我們去承擔,這實在太不公平了。因為玩權術遊戲的是他們呀!

這次的政爭,讓我們看清楚他們的嘴臉,一個個假民主之名,行權力之爭的政客,從他們口中吐出的「團結、和諧」等字眼,活生生就是編寫諷刺劇的最好題材。在中國,果真沒有「雖千萬人吾往矣」的政治家?

彰化 蕭意珍

升斗小民要什麼?

遠見四十五期中,國防部長郝柏村說:「我們現在要把台灣經驗傳播到大陸,如果不讓民問同大陸來往,怎樣去傳播?」確實一語中的。

政府的大陸政策一貫曖昧不清,也不肯拿出具體辦法,當西德政府以大筆資金援助東德,促使東德民主化時,我們的政府卻任由七百五十億外匯在銀行中貶值,如果李登輝總統要的是「沒有聲音,默默做事的人」,我們這些升斗小民是否也能要求政府官員「不爭權奪利,默默做事」呢?

台中 余欣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