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水扁
長期鑽研國防問題的黃煌雄尋求連任挫敗後,陳水扁成為民進黨內繼起的一門重砲。
陳水扁曾在競選時揚言,進入立法院後首先要對付的是國防部長郝柏村。聽過政見發表會的人,對他以手代槍,在台上連喝兩聲「砰!砰!」的印象記憶猶新。
不再隔海開砲
事實上,進入國會前,陳水扁早已藉著妻子吳淑珍的名義向立法院隔海開砲。八十二會期內,吳淑珍提出一九八件書面質詢,居增額立委之冠,其中四分之一與國防情治有關。三年任期結束,相關書面質詢已累計到九0四篇。
陳水扁不諱言,大多數質詢稿都由他這位「地下立委」捉刀。但是因為他無法親自問政,以致砲火常在空中遭人攔截,或被削弱火力,或被競爭對手據為己有。如今,他可以理直氣壯地彌補這段「遺憾」。
豐厚的質詢資料多半依靠幕僚群。陳水扁早已體認到「一個委員,一個助理的時代已經過去」,因此前年便設立了吳淑珍問政辦公室。任期內,他計畫將幕僚增為十人,擴編成憲政司法、國防外交、財經金融和社會福利四組。
陳水扁期許自己不但要做一個出色的議員,還必須是一個「好的反對黨議員」。只是曾在選舉時喊出台獨萬歲的他,無意在意識形態上凸顯抗爭角色,而主張從公共政策著力。
如果有人以統獨問題挑戰他的立委角色,陳水扁會反駁:「趙少康為什麼有票?他不一定在意識型態上有特殊表現。」
他比喻推動政治理念如同傳教,「要人家信你,先從關心人民的生活開始。」
執著最重要
趙少康的支持者來自中間偏右,陳水扁的砲火則希望打動中間偏左的選民。他主張民進黨要茁壯,一定要增加中產階級的支持比例。
曾經是青商會會員,目前正申請加入扶輪社的陳水扁相當清楚中產階級「要改革,不要革命」的心理,也很瞭解談公共政策比意識型態更能贏得掌聲。一位離職的幕僚指出,「厚道、穩重」的形象,為他在中小企業界贏得寬廣的人脈和資金。陳水扁也不否認,競選期間不乏扶輪社友出錢出力。
台大法律系第一名畢業的陳水扁雖不如謝長廷口齒伶俐,但是他的專長知識和精神,在擔任台北市議員期間即受人肯定。一位曾經扮演黨內外溝通角色的學者推崇他「在法學上有深刻探索」。昔日議會同僚趙少康也曾公開稱讚他是「不錯的人才」。
他的問政特長不在咄咄逼人的言辭或粗暴的舉止,而是一股鍥而不捨的精神。在他堅持下,打破了台北市政府多項延續了三十幾年的慣例。例如議長、副議長因故缺席,不能由代理人當主席,必須改由大會公推。
「執著最重要」是他歸結多年抗爭的體驗,如果不能堅持到底,他發現「不但常常前功盡棄,而且容易被個個擊破。」
走出倒八字
陳水扁曾經說過:「黨團幹部如果所推非人,會事倍功半。」如今他被推為新任幹事長,負起協調和凝聚黨團力量的重任。熟悉他的人,都認為陳水扁的個性愈發圓熟內斂了。
八年前,他曾因為黨外市議員兼營事業,發出「拿人手短」的評論,引起「同志」不悅。蓬萊島案判決後,他辭去議員職務,並且放棄上訴,在盛傳「當選過關,落選被關」的在野陣營裡,也引起「勇猛有餘,謀略不足」的議論。
他認為坐牢及妻子受創癱瘓,使他在待人處事方面另有一番體認。但是他強調原則和立場不會變,只是為了早日達成目標,「手段上可以有更多的包容」。
被歸納為「體制內政革者」的陳水扁曾說:「有些中心思想,未必要講得赤裸裸。」心中鎖定長遠目標後,他淡然一笑:「要走倒八字,路才會愈走愈寬。」(曹郁芬採訪)
林正杰
「環保可能是我問政時間和篇幅中,比例最大的。」被五萬五千多張選票送進立法院的林正杰,已經為自己畫開明確的市場區隔。
在各色政治旗幟間,舉起寫滿生態哲學的「綠色拍檔」,他是唯一不凸顯台獨意識,仍受台北市民青睞的民進黨立委候選人。採訪在野黨多年的政治記者楊憲村形容他是「台北市的異象」。
三十八歲的林正杰辦過五本雜誌,出過七本書。在眾多口才犀利的民進黨立委中,他的筆像一把利刃,能夠雕琢出具有動感的新聞事件。
前年九月,他在「給民進黨主席姚嘉文的公開信」中,赤裸裸地挑開民進黨內若隱若現的省籍傷疤。去年六月,他在赴大陸前發表「何必有我」,討論民進黨內的民族認同。兩篇文章都在輿論界引起廣泛討論。
書生問政
接近過他的人,多半認為他有書生問政的氣質。談都市文化、省籍融合、生態保育和草根民主,他在學術圈和新聞界都有不少知音。
新國家連線的葉菊蘭在選舉中聲勢鼎盛,林正杰在台大學生的假投票中,卻超前兩百多票。「他相當能掌握年輕一代的心理。」政大教授黃越欽說。
環保記者楊憲宏撰文推薦他,作家朱天文捐贈「悲情城市」一書為他募款。在他的捐款名單上,不乏學者和記者具名贊助。談起他的人脈,林正杰自豪地說:「我可能是顧問最多的國會議員。」
自認個性浪漫、內向,林正杰卻有一個剛猛的外號。街頭小霸王。前立委許榮淑形容他「不但具有知識分子的氣質,還有群眾運動家的本能。」
事實上,從民國七十五年以「誹謗罪」被判刑入獄之後,林正杰一直是出色的街頭表演者。他以小劇場的方式在街頭演出「綠色求生隊」;在政見發表會中,他手拿麥克風和聽眾一問一答;面對辱罵他是「台獨分子」的青年學生,他可以靜坐在國父紀念館前沈默地執筆對答。
林正杰心理明白,書生加上街頭小霸王的形象,為他贏得足夠的選票,但是今後他只想專心致力於立法院的舞台。「現在應該到了可以暫停的時候,」林正杰冷靜地說:「我們已經繞過警察,和國民黨領導階層面對面碰上了。」
嗅不到火藥氣息
他指出,民進黨今後該朝兩個方向努力,一條路是走進議會,直接對國民黨領導人施壓;另一條路就是走進選民的客廳去組織群眾,「讓他們變成黨的血肉。」
擔任國會議員,他第一年的重要目標是成立後援會。林正杰趕在舊曆年前,向選民發出成立「綠社」的訊息。從其中的三大計畫:讀書會、都市社會運動和聯誼活動,難以再嗅出昔日橫掃街頭的火藥氣息。
「議會三劍客」時代,林正杰給人一種豪氣,卻也容易衝動的印象。昔日市議會同僚郁慕明便指出「好像人家激一下,他就上了。」出獄後,一些好友發覺他的性格有了明顯的改變;「他喜歡專心聽人講話,愛思考,愛平心靜氣地研究問題。」
他期許自己扮演一個政策分析者的角色,至於如何贏得燈光和掌聲,「我會用比較學術性的方式,」他眨著細長的單眼皮說:「我可以把質詢資料整理得很出色,然後提供給新聞界。」
從眷村走入黨外,林正杰的外省第二代身分,使他在反對陣營中始終沒有固定歸屬。籠統分類,他通常被歸入美麗島系;再細分,他往往又被視為前進系的龍頭。
在尖銳的統獨論戰中,他主張將各種論調「放在冰箱裡二十年」,使他腹背受敵。從「黨外長子」到「綠手指」,林正杰有意揮去省籍和意識型態的陰霾。
身為反對黨議員,他對結構性的不平等待遇,如媒體壟斷,國會全面改選……,仍將抗爭到底。至於憲法和國體認同的爭論,「如果抗爭只是符合民進黨激進群眾的情緒,」他斷然地說:「我寧可不要。」
不做黨團俘虜
政治理念經過了民意檢驗,曾經不斷在反對陣營中尋找座標定位的林正杰說:「我不會變成黨團的俘虜。」對於新角色,他在心中有一部自己的腳本。
(曹郁芬採訪)
洪其昌
「五二0」與「六一二」兩件官司,使得曾以全國最高票當選國大代表的洪其昌成為民進黨內享有高知名度的「運動型公職人員」。
他像一個來勢洶洶的雪球,懷著獨立建國的使命感衝向目標,無論縱橫街頭或是參選公職,都是為了滾動更豐沛的衝擊力量。
對他而言,參選只是過程:「選舉是很好的動員方式,可以藉此教育和組織民眾。」至於滾雪球的目的,他不諱言:「是改變代表「中國」的舊體制。」
「台獨」是洪其昌最鮮明的旗幟。出身虔誠的長老教會家庭,他認同長老教會的本土精神,主張台灣是一個「形成中的民族國家」。在政治立場上,曾任「黨外編輯作家聯誼會」會長的洪其昌則被視為新潮流系由黨務跨人公職的指路標。
積極非暴力
洪其昌的意識型態,使他被歸為反對陣營裡的極端。然而奉美國黑人民權領袖金恩博士為精神導師的洪其昌,並不期許自己成為出色的政治人物。他慢條斯理地說:「我是社會運動和社會改革者。」
無論抗爭對象是國民黨還是大企業,他相信自己是為弱勢團體爭取「社會公義」,活動空間也隨時可以跨出國會舞台。
洪其昌對於媒體上出現的繞勇剽悍形象頗不以為然,辯白自己採取的是「積極非暴力路線」。擁有醫學碩士學位,曾任馬偕醫院精神科主任的洪其昌,私底下是舉止爾雅的白領階級。他口齒清晰流利,但是談吐斯文,嘴角時常浮現笑意。
一月中,他為四名新國家連線的台南市議員候選人沿街拉票,再次展現他的群眾魅力。嚼檳榔的市井小民為他開道;醫師夫人在窗口對他比著勝利手勢;穿著考究的中產階級全家開車隨他遊行府城。
濟世救人的醫師形象是他從政的一項資產。選舉期間,長老教會和新潮流的動員系統為他拉票,醫師公會和成大醫學院的教師也公開為他助陣。
在新人倍出的政治市場裡,洪其昌以三個英文字剖析自己受民眾青睞的原因:能力、操守和奉獻精神(ability, integrity, and commitment)。事實上,專業背景加上長期從事社會服務工作的經驗,使他在勞工、衛生及社會福利政策方面,都有寬闊的施展空間。
曾經為陳婉真、楊青矗和方素敏助選的洪其昌,是個可以一手執筆,一手握麥克風的公眾人物。他心思細密,辦過雜誌,是參與擬訂民進黨黨綱,黨章的重要起草人。
有政治潔癖
他的姿態雖然溫和,但是挑起的街頭議題,如豎立「二二八」和平紀念碑卻敏感火爆;再加上他立場強硬,多次街頭活動均以警民衝突收場。
懷著宗教家的熱忱和信仰參政,有政治學者認為洪其昌理想色彩濃厚,對現實較為不滿,是新國會裡較難妥協的反對人物。
有人形容洪其昌有某種程度的政治潔癖。他對金錢與地方派系介入選舉毫不留情地抨擊,即使傳聞賄選的人是黨內同志,他也公開在演講台上披露。
談起黨內候選人送禮,他冷冷地說:「黨太縱容他們了。」
身為民意代表,洪其昌否認自己是個不能妥協的人。「政治實務需要妥協和溝通,」但是他有底線:「將來立法院要能代表台灣國。」
他的鮮明態度,被人預測會在立法院中撐起一幅「台獨死硬派」的旗幟。
洪其昌表示自己並不拘泥於特定的符號,他只是想建立「符合國際和政治事實的國家認同」。在求學時代地理常考一百分的洪其昌或許未曾料到,台灣是不是中國的一部分,會成為他最棘手的課題。
(曹郁芬採訪)
謝長廷
在詭譎多變的政治舞台上,有群眾魅力的政治人物很多;謝長廷是極少數能在群眾熱烈掌聲中意外跌倒,又冷靜地從人群中光榮站起的一個。
言辭尖酸犀利,在民進黨陣營裡比比皆是,謝長廷卻獨特地同時兼具柔軟感性的一面。
兩屆市議員任內,謝長廷滔滔雄辯的氣勢,使朝野兩黨議員相形見絀;一次次街頭運動,他獨領風騷,拿著擴音器巧妙地掌握群眾起伏不定的情緒。貌不驚人、身材瘦小的謝長廷,彷彿是以唇為槍、舌為劍的謀士,縱橫議場內、街頭上,來去自如。
唇為槍舌為劍
二月間,叱吒黨外沙場十年的謝長廷,靠十萬多張選票把戰線拉到風雲際會、群雄並起的立法院來。
言辭銳利、反應靈敏,一直是謝長廷從政最厲害的武器。八年市議會質詢中,任何法案、議題只要遇上謝長廷,就像狹路上橫著一輛大卡車,不能輕易通過。一位跑議會的記者回憶,謝長廷可以在很小的地方挑毛病,使得會議冗長地開下去,直到達成他的目的為止。一旦他進入立法院,「政府官員有苦受了。」記者肯定。
和謝長廷共事八年,也是以辯才著稱的郁慕明承認謝長廷口才好、反應快,但「他太精了」,郁慕明搖著頭說。
謝長廷的精明還表現在他參與各種街頭運動,卻能倖免於牢獄之災。「六一二滋擾案」他被判刑一年六個月,為免法院速審速結,影響他參選,他還將戶籍遷到澎湖,造成法警送達判決書的困難。他高票當選立委,也等於逃過這一劫。
亮麗花俏又扎實
政大法律系教授黃越欽分析,二十一位民進黨籍立委中,有很多是名嘴、名律師、名群眾運動家、議會名將,謝長廷身兼所有頭銜。如果立法院是一條大馬路,個個委員莫不卯足勁在上面飆車;以謝長廷的法學素養和機智辯才,要在立法院飆據前茅,是不遑多言的。黃越欽評斷謝長廷在立法院,彩度、質感俱佳,而且「他會很亮麗、花俏且扎實。」
新的會期中,民進黨團已有足夠人數提案,謝長廷在這方面更可以一展長才。他認為自己最大的長處是「能提出理論,並落實在法案制定上」。當民進黨尚未組黨前,他先提出柔性政黨的組織,並舉辦後援會、公證會,一步步邁成組黨。
「任何政治主張一定要落實」他堅信這樣的理念。他表示將在新會期中把「自決問題」從理論納入法案制定中。
「憲法維新運動」是謝長廷問政的重心所在。他指出將用國會質詢以及街頭運動雙管齊下,推動憲法維新的實現。執業十餘年,律師出身的他,有意逐漸把台灣所有政治問題導向憲法運動,以落實「新國家」的理論。至於問政方法,他深信「原則和目的不能妥協」,手段卻可隨時改變。削瘦的他並不贊成以肢體語言問政,「手段是要有道德基礎的,」他肅穆地說。
做事成功,做人失敗
在擔任市議員時,他就有許多助理;進立法院之後,他更上層樓要設置國會助理辦公室,召聘各領域人才,俾使自己成為一個專業立委。他的助理經費源自幾百位固定聯絡的選民交會費支持,以免受利益團體左右。而他也將以國防、司法、法制三個委員會為優先考慮,以期落實他的憲法維新運動。
謝長廷的尖銳靈敏固然凝聚他的鋒芒,卻也引起同儕的不滿,一位民進黨市議員就形容他「做事成功,做人失敗」。當市議會爆發榮星案之際,謝長廷窮追猛打地追究此案,招致其他同黨議員憤慨。「他對自己同黨也一樣刻薄、趕盡殺絕。」一位和他同事許久的議員有感而發。從風雲一時的市議會黨外三劍客到一人孤軍奮戰,謝長廷得到群眾緣卻失去同僚的好感。
在人才濟濟的民進黨立委黨團中,謝長廷並不明顯屬於那一派系,因此他認為自己可以扮演整合的角色。然而會不會重演市議會舊事,誰也沒有把握。
謝長廷一直欣賞能堅持理想、正義色彩的立法委員;在競選時他曾提出四大優先:台灣、文化、環境、弱勢優先,他表示會把這四點當作立法院質詢重點。
背著這樣的理想,言辭凌厲、喜好靜坐、寫古詩的謝長廷朝另一個政治舞台走去。
(蕭富元採訪)
陳定南
七十八年十二月初那場激烈的選舉,多位省議員、立法委員轉戰地方,角逐百里侯寶座;但自地方行政首長轉任立法委員的只有兩位,陳定南是其中之一。
自侃是「半路出家」,陳定南從默默無聞的商人一夕間成為炙手可熱的政治人物,民進黨希望拉他入黨,國民黨曾有意延攬他入閣。八年縣長任內,他推出一連串叫好的縣政計畫,替宜蘭縣爭取到前所未有的五十四億多預算;而他一絲不苟的辦事態度更為他贏得縣民的崇敬與全國性的知名度。
商人、縣長到立法委員
過去八年,不論是政府考績或民意調查,陳定南的成績一定是前三名,宜蘭縣政風也因為他用心整飭而位居全省之冠。從商十餘年,他巧妙地把企業管理辦法引進縣政府,大大提高公務員行政效率。他要求自己與屬下不收紅包、不包工程、不收回扣,重建公務員尊嚴,縣政府內職員不再像過去把胸前名牌摘下。這位因為注重環保、傾心規畫宜蘭遠景而名噪一時的縣長,以清廉、剛毅不妥協的個性,博得宜蘭縣民「陳青天」的美譽。
挾著宜蘭縣近二分之一選票的聲勢進立法院,陳定南問政最火的利器,也是他與其餘立委迥然不同的長處,是八年縣長任內所累積的行政經驗。
一探國防預算黑盒子
長期經營地方,他發現中央有很多政策、法規不合時宜,趕不上社會需要;他舉環境保護法為例,由於政府沒有邀集地方環保局人員參加,只是「閉門造車,不能因地制宜,」曾以制定「環保大憲章」造成轟動的陳定南疑惑不解地說。他形容因有這種「切身之痛」的經驗,將來都可以在國會裡反映。
全面檢討現行公共政策的制度與規章,是陳定南在立法院的問政重點。他自信八年地方基層經驗,讓他更有本錢在公共政策上提出具參考價值的實務經驗。凡事講求完美,重要開會場所的插花都很注意的陳定南,曾親身參與規畫及監工宜蘭縣立體育館。這種事必躬親的態度,雖然累壞了身體,卻積累了一般立法委員所沒有的經歷。
預算委員會是陳定南在立法院最能使力,也最想參加的委員會。他之所以想進預算委員會,是因為「政府一切施政是以預算做基礎,」他分析;他也不只一次強調他對國防預算的興趣,「我很想看看國防預算的黑盒子」陳定南帶著神秘的口吻說。
八年縣長任期,全程參與預算的編列,對於經常性的支出,陳定南很輕易就可看出其中蹊蹺。曾有一次宜蘭縣教育局體健課編列了六百多天的出差預算,經陳定南慧眼一查,實際上只需兩百多天出差費即可。在立法院裡,像陳定南那麼熟稔預算編列的委員並不多見。
曾帶頭反六輕,與王永慶激辯;李登輝總統在一次與陳定南同車而行的機會中,也勸他不要反對六輕;即使如此,陳定南仍沒有改變他的決心。八年任內,因裁人二室、電影放映前不必唱國歌等多項行政措施讓政府頭痛萬分的他,在當選立委後,馬不停蹄地參加各項研討會。他把這些活動當成是「新生訓練」。
更有實力可以抗爭
陳定南的問政策略是以把握提案權為主,對現行公共政策做全面檢討,並提出相關法案或修正案。身體狀況漸佳的他,預期立法院新會期一定很熱鬧,因為現在有二十三位民進黨團成員,「更有實力可以抗爭。」陳定南堅定地表示。
據政大法律系黃越欽教授觀察,陳定南在立法院的問政風格會非常獨特,在該精明的地方很精明,大原則小地方都可以掌握好。黃越欽十分推崇陳定南的想法深刻,不會不著邊際。
雖然聲明加入立法院民進黨團,陳定南堅決不參加政黨的意志始終如一,也因為一直保持無黨籍身分,他相信自己不會像朝野兩黨有時會為反對而反對,反而更可以超越黨派之爭,在立法院擔任居間協調溝通的角色。他充滿自信地表示,有很多好的法案由他來提會比較容易通過。
面對各方好手雲集的立法院新會期,陳定南肯定推動新憲法制定是國會新情勢,他也贊成以制定新憲法作為推動國家進步的藍本。陳定南指出,推動新憲法制定,除了在議事廳抗爭、引發相關問題之外,還須藉助議堂外的社會運動。他更主張「新憲法的戰場是全台灣」。
努力成為專業立委
在大選時,陳定南就已向全宜蘭縣民承諾他要成為一個專業立委。事事求好的他在積極尋找兩個服務處地點之餘,也希望延聘法律、經濟、政治、社會、科技等方面研究助理,以壯大問政陣容。
從成功商人、模範縣長到立法委員,立法院將因注重品質、實事求是的陳定南加人,議事品質更提升。
(蕭富元採訪)
彭百顯
過去在立法院,凡屬於政治性議題,以法政見長的民進黨籍立法委員總是全力以赴,發揮不同的政治理念。然而在重大財經議題上往往無法向國民黨挑戰。
這樣政經不均衡的局面,在彭百顯跨進立法院,並擔任民進黨團財務、經濟組負責人之後,可能就會打破。
沒有顯赫的從政背景,也缺乏能言善辯的口才,在幅員遼闊、農業為主的南投縣,彭百顯以經濟學者的姿態異軍突起,奪得第一高票。在立法院民進黨團一片法政旗海中,他穩穩地撐起財經招牌。
民進黨團財經生力軍
彭百顯在合作金庫累積了十五年經驗,負責徵信調查、放款,以及企業和產業研究,可以輕而易舉地看出政府金融政策的缺失。「證交稅為什麼是千分之六?」他相信有很多立法委員並不知道答案。曾在財政部金融小組擔任五年研究員,他對政府的金融政策不僅參與,更有深刻性的瞭解。
被彭百顯尊稱為老師的台大法律系教授李鴻禧剖析,將來彭百顯的財經背景會在民進黨團內發揮主導財經的功能。除了法政議題的抗爭,民進黨還多添了具財經實力的生力軍。
身為文化與中興大學經濟系副教授,彭百顯最不能忍受的是政府雖號稱是財經內閣,對面臨轉型的台灣經濟,卻提不出任何具體政策。「政府官員對市場的判斷還不如產業本身。」他略帶憤怒的口氣說。因此他決定進入立法院後,裝嵌了多年財經歷練與經濟專長的炮火,要猛烈攻擊政府的財經政策。
「以後我會給經建會多一點「照顧」。」他對從外交領域轉任經建會主委的錢復特別「關照」。
透明的預算
預算審查是彭百顯另一項著力之處。他表示預算是分配國家資源的指導方針。幫許榮淑及多位黨外立委看了七、八年國會預算書,並曾多次參加立法院預算聽政會,他感歎許多委員連預算書都看不懂,「很多預算都是在胡裡胡塗之下通過的。」他攤開雙手無奈地說。
「預算上如果不能駕輕就熟,你根本審查不出什麼來!」他充滿自信地指出要使預算更趨於合理、透明。
他更表明要把國營事業的預算當作重點,直接深入瞭解。他打算組織一個助理小組,花一個星期的時間針對台電的預算做深度調查。
「深入」是彭百顯期許自己的問政方式。他並不想用肢體語言來凸顯自己,以爭取媒體報導,而十分欣賞卸任立委黃煌雄對一個問題深入瞭解並堅持的問政方法,他也比較傾向這樣溫和理性的訴求。
至於在從政態度上,他又頗為佩服相識多年的好友許榮淑,因為她「直來直講」,不耍手段。跑了多年民進黨新聞的記者楊憲村則評估,彭百顯可與謝長廷列人同一級,也「很有衝勁」。
政治不要太藝術
雖然以財經學養進入國會,彭百顯也有他自己簡單的政治理念。他認為政治不要太藝術化、太講究手腕,所以他讚賞許榮淑的直。家就在寺廟邊的他還懷著「給慈悲者權力、給智慧者責任」的信念,他相信如果政治真能如此,就不用擔心會有不合理的事。
由於新國家聯線成員大舉入侵立法院,意識型態的問題,可能將攤在檯面上討論。主導民進黨團財經議題的彭百顯,並不願意在意識型態上辯駁。他寧願多花時間、精力在國家財經政策上,因他歸結出台灣要能夠生存下去,在於「經濟不能失敗。」
從學界出身,彭百顯始終認為讀書人適合做幕僚,不必站在政治舞台上,而他之所以投入政界,是希望讓社會體制早日健全。正在接洽中小企業認養助理的他,希望找到三十家中小企業每個月贊助一萬元,以聘請十五位助理,加強問政內容。他還積極研究廢除不合時宜的經濟法規,期待在立法院的新會期中大展所長。
(蕭富元採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