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兒紅》深情版第三度巡演,卻碰上李國修暫別劇場。新任導演黃毓棠,將如何傳承李國修的精神,同時帶給觀眾更深情的演出?以下為精彩介紹。
從親情到家國認同 詮釋多元 1996年,屏風十週年,李國修推出膾炙人口的自傳式作品《京戲啟示錄》。戲中講述,面臨事業危機的「風屏劇團」團長「李修國」,希望藉由一段1940年代梨園班戲班子血淚興衰的故事《梁家班》,扳回一城。在扮演劇中主角做戲鞋的父親時,他也重新體會父親對他的影響。全劇可見大時代的動盪,也可以看到李修國的兄長鄰坊,但,就是不見母親的身影。
對李國修而言,母親,曾是他成長中不可觸碰的禁忌。國共戰爭時,李國修的父母來到台灣,但母親過度思鄉,得了嚴重的憂鬱症,整整十年未邁出位於中華商場的家門。
年少時,李國修難以理解;到了中年,看盡人情冷暖,他才體會母親內心的思鄉之苦。《京戲啟示錄》落幕後,李國修沉潛七年寫出《女兒紅》,一樣是風屏劇團,一樣是「李修國」,但從母親一件嫁衣開始這趟橫跨70年的迴游。
台北藝術節行政總監徐開塵認為,《京戲啟示錄》藉父子親情書寫中國父權社會下小人物的悲歡,帶來生命省思;《女兒紅》則透過對母親的懷念再次展開尋根之旅,舞台上翻轉演繹的不只是劇中人物故事,更觸發觀者找回自己生命的記憶,有如在劇場裡進行重要的人生功課,令人悸動不已。
「國修寫劇本最厲害在於:開頭就告訴你生命本是缺憾,有些人就是會缺席,會離開,不能在現場,」新任導演黃毓棠解釋,表面上,《女兒紅》的劇本講的是親情,緬懷母親的回憶,但劇本的深度,卻在於詮釋一個人對家國的認同。劇裡的修國本想追本溯源找祖譜,但最後,他明白不必追了,「父母親在1950年5月1日來到台灣,這裡就是我們的家,家從這裡開始。」
母女互動戲分增加 張力更強
既然是李國修的自傳故事,黃毓棠怎麼來詮釋,會有什麼不同?
今年34歲的黃毓棠,大學開始追隨李國修,從行政助理做起,陸續擔任《三人行不行》《徵婚啟事》與《西出陽關》等多部大戲的導演與副導,唯有《女兒紅》兩次公演,他都恰巧錯過。
李國修一直期待,女大弟子黃毓棠能從女性的思惟,重看性別與家庭等議題,發揮創作潛力。
此次終於挑起《女兒紅》導演的重擔,對黃毓棠與屏風來說,別具意義,因為去年8月,剛升為人母的她,也有個小女娃了。
黃毓棠分析,《女兒紅》的劇本已經非常完整,但過去版本的演出中,較少著墨母女之間細膩的互動與情感。比方說,開場第二段,修國的母親在大姊出嫁前,仍態度堅硬,表明不會踏出門參加婚禮,女兒怨懟不解。以前,這部分只有台詞,沒有用力處理,現在,母女各自的任性在開場就會碰出火花,張力十足。
《女兒紅》前兩次公演,頗受好評的,除了故事動人,還有大量穿插山東歌謠、客語戲與竹板快書的演出,多語夾雜仍精彩流暢。此次卡司大換血,李國修的角色由資深演員郭子乾擔綱,而季芹與劉珊珊兩位完全不會山東話、客語的班底也將分別扛起重任,黃毓棠興奮地說:「觀眾可以看到幾位屏風班底演員重新發光。」
但語言訓練不簡單。就像一個人學過英文,但要用英文演出,情感是很大的障礙。演員必須準備好語言,才能開始走戲。目前,語言指導包括李國修、朱德剛、樊光耀、謝小玲與此次也擔綱一角的彭佳霓,她是客家歌手彭佳慧的妹妹。
樊光耀說書 用真情打動人心
不過,有個角色難以替換,那就是樊光耀所飾演竹板快書的說書人。樊光耀戲中有一段〈武松扮新娘〉,由於技巧高超流暢,單單排練,就令全場爆以熱烈掌聲。
樊光耀橫跨相聲、舞台劇、廣告、電視劇和電影,還受過完整科班訓練。但很少人知道,《女兒紅》是他演員生涯中,很重要的成長過程,因為這是李國修為他量身打造的角色,也是他繳交演員功課時,第一次「一次全過」,還受到李國修稱讚。往後上台表演,再也不需上表演課了。
原來,樊光耀藉由《女兒紅》通過的是另一階段的表演教育,也就是「內在情感」。李國修常告誡演員,演技像是一種魔術,讓觀眾產生幻覺,很多時候可以靠炫技。但很多戲沒有特技,只要真實的情感。而真實的情感往往會比技巧面的追求更難。
距離第一次演出已8年,樊光耀經過種種人生歷練,對於《女兒紅》的副標:「尋找一段生命安定的旅程」也有更深刻體會。現在的他加緊回顧當時的筆記,希望角色的餘溫不要消散,甚至再加溫,「這齣戲就像女兒紅,也跟人生一樣,酒放一放,存一存,愈陳愈香。」
box 李國修養病,精神仍與屏風同在
一直以來,李國修都是屏風的靈魂人物。去年12月,他因病暫停所有演出,包括預定重演的《女兒紅》,震驚大眾。一片嘩然中,屏風將會如何?以下為黃毓棠的說明:
講現實點,國修老師可能關係到屏風的生存或停擺。但我們真的沒有人往悲觀想,我在臉書上寫,大家唯一能幫助老師的,就是正面的覺得他會平安回來,那是群眾的念力。
「我們知道老師的病況是嚴重的。可是很多人有奇蹟,不是嗎?國修還沒生病就是一個奇蹟呀。我現在是心疼國修,所以有點感傷,以前講到這,我已經哭了,但國修太堅強,不肯給我們擔心(哽咽),他在What’s App上跟我聊天,開排時還傳來加油的照片,他已經很努力告訴你:「我會努力為屏風回來。」你不可能不加把勁,把事情做好。唯有我們把製作、宣傳與導演這三角形穩住了,國修才能安穩回來,否則他豈不是白帶我12年?」
如果他真的休息兩年,我跟另一位接班的導演黃致凱(花博《百合戀》導演)已有共識,先把票房撐住,下半年規劃更好的演出。我有自信,如果觀眾喜歡屏風,再回來看《女兒紅》或我們的創作,國修精神一定在!(王思涵)
box 2012台灣國際藝術節
《政治媽媽》非看不可
在2012台灣國際藝術節19檔節目中,首度來台的侯非胥.謝克特現代舞團贏得顧問黎家齊、韓仁先與徐開塵的一致推崇: 侯非胥.謝克特此次帶來的《政治媽媽》,融合了以色列民族樂舞,在搖滾重度憤怒的快速舞步中,展現出體制下,個人與群體、服從與叛逆間的對立、游移。詭譎多變的政治,與溫暖深情的媽媽形象如何連結?這場由現代舞蹈潮流指標的舞團所帶來的全新力作,不容錯過。(王思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