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從藝文界制高點, 以願景帶領下屬前進

首要考驗 振興庶民藝術 政務委員 黃光男

彭漣漪
user

彭漣漪

2012-03-02

瀏覽數 15,550+

從藝文界制高點, 以願景帶領下屬前進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本文出自 2012 / 3月號雜誌 服務,啟動新中國

雖然還不清楚擔任政委有哪些資源可以為台灣藝文界做多少事,黃光男過去已多次證明自己大膽創新、以小搏大的執行能力,不必用太多的資源,就能達到國際級的效果。

1995年,黃光男擔任歷史博物館館長,辦出一個接一個國際級的大展,熱熱鬧鬧地行銷史博館,讓向來依賴政府補貼、從未賺過錢的冷單位,變成年行銷1.2億衍生商品的遊客熱點。

在他任內,史博館和27個其他國家的博物館締結姐妹館,以「館對館」的合作策略,引進了包括美索不達米亞、馬雅、埃及等展品,相當成功。

做事犀利果斷又有情懷,與世界接軌是最高原則

有件小軼事讓黃光男感到很窩心:有一次他去愛沙尼亞,竟在街上看到有外國人拿著台灣歷史博物館出品的提袋,追問後得知,原來這位愛沙尼亞人曾到台灣觀光,還去了史博館參觀,臨走前買了提袋做紀念。

與世界接軌,是黃光男歷任台北市立美術館館長、史博館館長、國立台灣藝術大學校長等職務時,最堅持的指導原則。

1989年擔任北美館館長期間,按著當代美術發展史,陸續辦出德國藝術「Bauhaus」展、反藝術流派達達主義等大展,造成轟動,使當時的北美館成為亞洲三大當代美術館之一。

「黃光男是個肯做事又有情懷的人,有夢想,但做起事來犀利果斷,」與他結識多年的作家陳義芝表示,就是這樣的特性,才能讓一些老機構「虎虎生風」。

後來黃光男擔任台灣藝術大學校長,犀利作風依舊,和約旦、波蘭、法國、蒙古大學等外國學校締結姐妹校,老師交換、學生互訪。「我想有不少人很討厭我吧,」黃光男不避諱表示。「那時有老師被他訓到跑去廁所哭,」台藝大藝術與文化政策管理研究所所長賴瑛瑛透露。

賴瑛瑛從北美館時期就跟過這個長官,「他是位嚴厲鞭策下屬的人,但也是位有溫度的長者,」她說,黃光男習慣以願景帶領下面的人前進。 她舉例,過去台藝大老師只要做好教學研究的工作,但黃光男不希望大家只待在學術象牙塔中,因此鼓勵老師跟學生到外面接案子,在跟外界互動的同時促使自己進步。

例如,舉辦研討會、表演等,以藝術與文化政策管理研究所來說,五年來大概從文建會、教育部、文化局等政府機構接下約50個案子。

現在訂雜誌就送>>亞諾納行李箱:TSA鎖+手機支架+煞車輪一次到位

家境貧窮,學會絕地逢生

黃光男這種「絕地逢生」的能力,源自於小時候的家庭處境。家裡屬赤貧農,祖父母和父母都不識字,身為老大的他,要照顧四個弟弟和三個妹妹:「那時連蕃薯簽都沒有,我要到處找豬母草給弟妹吃。」豬母草就是「馬齒莧」,是農家用來餵豬的植物。

窮到盡頭,黃光男被逼著養成創造資源最大效用的能力,更珍惜讀書的機會。後來考上國立台灣藝專,一邊念書一邊打工,在工地挑磚頭、水泥,一天賺100元,同時還當家教,另外再申請獎學金,拚命賺錢。1963年,他開始在小學教書,每月薪水750元,還要寄400元回家。

草根性強,能與三教九流的人來往

今日能成為當代水墨畫一代名家,黃光男也歸因於小時候:他的祖母經常做手工藝賺小錢,他就在旁幫忙編斗笠,成為他在藝術上最早的啟蒙。父親在農閒時會吹南管、北管,則是音樂的啟蒙老師。大人雖不識字,但會說些三國演義的故事,教他做人處世的道理。黃光男就在這樣的庶民環境中長大。

陳義芝形容,黃光男草根性很強,三教九流的人都能來往,而他同時在藝術界也占有一席之地。在國內外舉行過30多次個展,40多次聯展,獲得中國文藝獎章國畫類、法國文化部一等勳章、日本創價大學最高榮譽獎章等。

直到現在,他再忙也要抽空畫自己最愛的水墨畫,「大概共畫500~600幅了吧」。此外,專論、散文也各寫了10多本,算一算,「共寫了400~500萬字吧」,包括60萬字的博物館經營學。

這次進入內閣,黃光男列了三大目標:「服務文教界、鼓勵高層次藝術創作、保存庶民藝術。」

其中對庶民藝術,他又有特別關懷,並已有滿腦袋的創新想法:台灣要幸福,鄉村文化、庶民文化要振興,廟宇可整理成社區的文化據點,和學校結合成教育中心,讓里民來這裡下棋、學茶道,讓藝術回歸到鄰里,可更積極的發展廟宇文化。

這位68歲的犀利政委進了內閣,站上藝術文化界的制高點,會帶來什麼樣的震撼,似乎已有跡可循。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