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初以來,彷彿春燕來到。美國市場開始傳出佳音。美國商務部1月發布去年第四季GDP成長達2.8%,為2010第三季以來最大增幅,ISM製造業指數優於預期,加上1月失業率下降至8.3%,創下三年來新低。美國經濟似乎揮別長久陰霾,露出曙光。
但是,美國真的復甦了嗎?市場普遍樂觀,聯邦準備理事會主席柏南奇卻態度保守,2月7日於參議院銀行委員會作證時,語重心長地對國會議員表示,「美國復甦還有嚴峻挑戰。」
復甦與否的幾大檢驗指標,首先是失業率。柏南克認為,美國失業數字下降,其實是許多人根本放棄找工作,讓勞動參與率跌至29年來新低點。目前長期失業人口超過550萬人,令人憂心。
想重振雄風 但更似明日黃花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戴蒙德(Peter Diamond)直言,美國目前最大問題就是長期性失業,導致勞工技能退化、與世界脫節,收入銳減連帶使支出降低,減緩復甦。為了救失業,今年競選連任的美國總統歐巴馬在國情諮文報告中頻頻向企業喊話,表示要重建美國為製造業基地。一方面停止工廠外移企業的減稅優惠,同時給予增加就業的廠商補貼。
然而此舉是否能促使工作回流?多數人並不看好。「外包是國際產業分工的結果,」中華經濟研究院院長吳中書表示。
除了成本考量,美國的人力素質也未必符合需求。蘋果前執行長賈伯斯去世前曾在一場晚宴中,毫不保留地對歐巴馬表示,「美國製造業不會回來。」 因為在中國,蘋果可臨時修改設計,即使將近午夜,工廠仍能在半小時內開工,日夜不停生產上萬台iPhone,此情形在美國不可能發生。
「亞洲強大的生產彈性及效率很難被取代,」台灣經濟研究院六所所長楊家彥說。 第二個檢驗復甦與否的指標,在房市。根據標準普爾(S&P)Case-Shiller住房價格指數顯示,全美房屋價格仍持續下探,紐約、邁阿密等11個城市房價都創新低,顯示美國人購屋持續保守。經濟預測學者鄧特(Harry Dent, Jr.)即在新書《2012大蕭條》中大膽預言,美國因為人口老化、消費減緩,房地產在跌至眾人預期的低點後,還會有再一波的下跌。
第三個檢驗指標則是信心度。目前美國企業與民間信心都未顯著回復。吳中書發現,美國企業資產中,現金持有比率大幅攀升,顯示對投資仍有疑慮。此外,民間儲蓄率上升至4%,也可以窺見美國人緊縮開支的心態。
「過去房產景氣好,大家捨得花錢。現在房產縮水,人們悲觀,因此傾向儲蓄,」吳中書說。
貨幣政策極可能持續寬鬆
除了失業率、房市、與信心度外,第四個檢驗美國能否復甦的面向,則是政府政策能否奏效? 政府振興經濟有兩手策略,一是增加公共支出,刺激需求的「財政政策」;一是調整利率、與存款準備金的「貨幣政策」。
楊家彥觀察,歐巴馬提出的財政政策常與共和黨衝突,在國會不易通過。在兩黨拉鋸下,只能仰賴自主性高的貨幣政策刺激經濟,因此有2008年和2010年購買2.3兆美元的兩輪量化寬鬆QE1與QE2,4000億美元的扭曲操作(Operation Twist),以及最近公布持續至2014年的低利率政策。
「等於是一隻手被綁住,另一隻手只能拚命用,」楊家彥形容。 只是,資金過度浮濫,也造成了負面影響。2月即有美國議員質疑聯準會的量化寬鬆,恐讓公債市場泡沫化,此外,當資金流到股市、能源、原物料市場,形成炒作,也會引發原物料泡沫化。
對於美國是否會祭出第三輪量化寬鬆政策,外界看法仍莫衷一是。中華經濟研究院研究員劉大年認為,美國景氣雖然沒有大幅好轉,但溫和復甦,聯準會應不至於推QE2。但吳中書則持相反看法,他認為只要通貨膨脹下降,失業率上升,歐洲債務重整動能不足,或國際政治情勢出現變化,都可能促使聯準會推出QE3。
歐債不根治 美元是避險首選
事實上,美國經濟目前最大變數在於歐債危機。美國銀行持有歐豬五國的曝險部位超過2300億美元,受牽連銀行多達700家。 儘管希債問題有解,讓市場稍稍吃下定心丸。不過,今年2到4月為歐債到期高峰,到期超過1500億歐元,西班牙、義大利與葡萄牙償債能力將面臨嚴峻考驗。
展望未來,由於歐盟區發展不樂觀,美元預料將持續成為避險工具。台經院楊家彥表示,雖然美國也有債務問題,但不若歐洲嚴重,未來若歐豬五國危機又起,美元可望再度走強。 面對不明朗的前景,楊家彥認為,未來一年經濟恐風雨飄搖,「繫好安全帶,戴好安全帽,才能安然度過,」楊家彥說。
box 美國會發生債務風暴嗎?
中經院:應該不會 趨勢觀察家佛里曼(Thomas Friedman)與外交政策思想家曼德鮑(Michael Mandelbaum)在《我們曾經輝煌》一書中指出,美國面臨的一大挑戰,在於負債與赤字不斷飆高。
經濟預測學者鄧特在《2012大蕭條》也指出,由於債務龐大,美國政府在2008年已施展乏力。據統計,2011年6月美國債務高達14.3兆美元。州級政府背負與退休金相關且未設基金的債務達3兆美元。美國是否會如歐洲國家發生債務風暴?中華經濟研究院院長吳中書持否定看法,「美國在研發教育、技術面維持領先地位,只要世界認可它的價值,它就有發債的本錢。」中經院研究員劉大年也表示,美債半數以上是由境內持有,債務危機發生率相對低。
此外,美國也意識到預算赤字過高而開始改善。歐巴馬向國會提出的最新預算案,即以降低赤字為重,將2013年赤字降為9010億美元,遠低於2012年的1.33兆美元。「對於挑戰,不能再視而不見,」歐巴馬說。(王怡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