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統計,過去五年,15至24歲的青年失業率節節高升。2010年,美國青年失業率超過18%,歐盟則為20%。這些數字是OECD自1976年統計以來,歷年最高。
日前英國倫敦暴動,被警方逮捕的滋事分子不少是失業青年。青年失業率高,可能導致青年對於生活缺少期待,而傾向犯罪或自殺;啃老族人數也增加,在義大利,超過700萬名18至25歲年輕人與父母同住。
美國 男性就業率僅63.5%,薪資亦大幅下滑
1969年,美國25至54歲男性的就業率為95%;2011年7月,就業率下降至81.2%。若無分年紀,今年7月,擁有全職或兼職工作的男性就業率為63.5%,僅高於2009年12月的63.3%。這些數據是1948年以來最低。
擁有工作的男性薪資也下滑,1969至2009年,20至50歲男性平均薪資下滑27%。
美國現在失業率在9%徘徊,失業對每個人來說都是嚴峻考驗,但對於男性更為創傷,男性因為失業而犯罪、入獄、離婚的比例遠高於女性。
美國 郵政總局快破產,4年內要裁12萬人
美國郵政總局過去四年虧損200億美元,預期這個年度會再虧損80億美元。造成郵政的黯淡慘狀,網路是罪魁禍首,聖誕卡、帳單多採電郵寄送。郵件數量減少,但郵差還是要造訪每一個郵箱,無論該郵箱有多偏僻,導致郵件成本增加,從2006年一封34分美元,到現在41分美元。然而,郵票價格卻無法調漲,使郵局無法控制成本與營收。
美國郵政總局預計關閉部分郵局,且週六不送信。今年8月的時候更宣布,到2015年之前,裁員12萬人。
英國 新興市場愛赴英投資,印度塔塔集團成英國最大企業
四個世紀以前,英國資金流向印度,成立東印度公司,成為大英帝國基石。如今,風水輪流轉,印度的塔塔集團(Tata group)在過去十年花150億美元收購包括泰特萊茶葉公司(Tetley Tea)在內的眾多英國知名企業,成為英國現在最大的企業。
英國成為金磚四國等新興市場企業投資標的,僅次於美國。原因在於英國開放的經濟,使得外國企業接管英國公司較其他國家容易。另外,英國擁有充足的法律、顧問等專家,以及強大品牌,這正切合新興市場需要。
非洲 大陸成非洲最大貿易伙伴
中國大陸與非洲貿易總額從2000年的100億美元,到2010年躍升至1270億美元。2009年,中國更取代美國,成為非洲最大的貿易伙伴。
可更新能源市場是中國前進非洲的原因之一。中國的工程和製造業最近可望在尚比亞、加彭、剛果等地完成共930億美元的水力發電建案,另外,中國企業也是非洲太陽能的最大投資者。
中國比美國、歐洲更吸引非洲政府的地方在於,中國專注於投資,不涉及非洲人權、環境、國內治理的問題。
德國 2022年前零核電,衍生成本320億歐元
德國政府6月宣布,2022年以前,要關閉國內所有的核電廠。經濟部預估,這項政策的成本包括失業、能源價格上漲、增加對國外的依賴等,總計320億歐元。
更糟的是,德國四大電力公司已經負債累累,其中意昂集團(E.ON)可能裁員1萬多人。其太陽能企業曾經是世界龍頭,現在和亞洲一比,也黯然失色。
然而,還是有一線曙光。雖然太陽能面板為亞洲優勢,但Centrotherm和Roth&Rau等知名德國太陽能大廠,仍擁有在市場獨占鰲頭的設備與技術。
印度 想搶占印度手機市場,軟體應使用印度語
印度是世界第二大手機市場,僅次於中國大陸。印度共有8億5000萬名手機用戶,其中1300萬人使用3G手機。去年印度才開始有3G手機,企業急欲打開充滿商機的市場。
全球最大的手機晶片製造廠商高通(Qualcomm)就花10億美元買下印度寬頻無線頻譜執照,加速LTE(Long Term Evolution)與3G部署,以期在此推動行動寬頻成長。
然而,對許多印度人來說,擁有智慧型手機非必要工具,市面需要出現更多印語App,才可望刺激印度人購買智慧型手機。
俄羅斯 看不到未來 22%成年人想移民
俄羅斯獨立調查機構勒瓦達中心(Levada Centre)調查顯示,22%俄國成年人想離開俄國,尋求更好的生活。這個數字是四年前的三倍,也是自蘇聯解體以來歷年最高。這些想出走的俄國人,並非窮人或絕望者,而多為企業家和學生。
俄國對於能源的依賴升高,政府濫用石油營收,致力於鞏固無效率的經濟架構,卻不投資如學校、醫院等人力資本;且因官僚腐敗、制度僵化,影響國內外投資意願。在俄羅斯,讓人們考慮移民的因素不是貧窮、失業、不穩定或革命威脅,而是一種感受不到未來的停滯感。
澳門 去年營收235億美元,博彩業大舉徵才
去年澳門博彩業營收高達235億美元,是拉斯維加斯的四倍。隨著澳門開設愈來愈多賭場,兩者差距持續拉開。今年上半年,澳門博彩業營收增加44%。
博彩業人力需求孔急,但對於只有50萬人口、失業率低於3%的澳門來說,尋找人力困難。
必須關注的是,全球股災造成賭客行為更加謹慎。分析師預測,由於西方經濟衰退和中國大陸經濟停滯,澳門博彩業營收成長率將減至10~20%。
新加坡 打房有成,第二季私宅僅漲1.9%
2010年,新加坡賣出1萬7645套單元房,打破1997年和2007年房地產鼎盛時期的紀錄。新加坡的過熱房市,受到國外買家的推動,外國人共買下約16%的房子。新加坡一直是印尼、馬來西亞富豪的儲富之地,現在印度、中國富豪也加入行列之中。
政府開始為過熱房市降溫,打房略見成效,今年第二季私有住宅僅上漲1.9%,為兩年來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