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底的布拉格,令人不安。
溫徹斯廣場上的氣溫零下五-十度,學生和工人二十四小時守護著鮮花、臘燭、標語圍繞的雕像台。不論白天、黑夜總有幾十至幾百人圍著看標語,聽隨興站到廣場中央的人發表議論,或靜默,或鼓掌叫好。
沿著廣場前的大街走下去,來往路人行色匆匆,與世界上任何大都市的人潮一樣,周遭的事物,包括數十碼外廣場上熱情與緊張的情緒,似乎無法感染他們。卻也有人不時駐足,細讀大街、小巷、地下車站、建築物和車廂裡外,到處貼滿的反政府海報,和一張張影印的小字報。
熱鬧的總部
鬧區裡,建築物依舊灰黯、破敗。最大的一家百貨公司,櫥窗裡熱鬧地裝點了閃爍的小燈泡,裡面人潮洶湧,貨架上貨色充裕,都是製作粗糙的低級品,價格卻頗驚人:一件普通的太空衣標價七百元,一架十九吋黑白電視三千元,而捷克一名有經驗的工人,月薪不過三千元。購物的人潮似乎怡然自得,在一列列的付款隊伍裡,耐心等候。
一座老舊的戲院充做反對組織「公民論壇」的總部。進出的人潮比百貨公司還熱鬧。大廳裡,分發海報、資料的服務台前,長龍幾條。裡面的小廳,要亮出證件經過准許才能進入,卻照樣擠得難以轉身。打電話的、找人的、議論的、搬東西的……熱情有勁,忙亂無序。
地下室的小劇場裡,「公民論壇」正在開記者會,站著的、坐著的,擠滿了兩、三百人,五、六台捷克的、外國的電視轉播機架在台前。幾條街外,政府新聞中心剛剛結束了一場記者會,四、五十人,一台捷克電視轉播機冷清地立在會場中。
「要換錢嗎?」
走出「公民論壇」,街上不時有人猥瑣地欺近身邊,一聲聲地問:「要換錢嗎?」在這兒,官價一美元兌九.七克朗,黑市可兌到二十,甚至四十克朗。
到國會大廈要求採訪國會議員,前來接待的兩位紳士衣冠楚楚,表情嚴肅:「有官方邀請函嗎?沒有?請到政府新聞中心登記。對不起,這兒不能問話、不能照相。」
成立才兩週的大學生聯合互助會占用了共青團的辦公室,問人:「共青團搬到那兒去了?」沒人知道。辦公室裡同樣人進人出,氣氛緊張忙碌。角落裡堆滿了睡袋、毛毯,「我們聯絡外地學生,支援示威,累了就在這兒睡,兩個禮拜下來,已經人人筋疲力竭。」可是熱情的學生聽說遠客來訪,送上咖啡、蛋糕,甚至紮著緞帶的鮮花;「請告訴外面的人,我們正在革命!」
十一月底的布拉格,興奮、希望,揉雜著緊張、敗落,就像街邊一面破牆上並排貼滿兩種截然對比的海報:「慶祝工農兵革命勝利!」和「要自由選舉,自由經濟,不要共產黨專政!」布拉格在蛻變中,「矛盾」是它的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