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新聞操縱了美國的大選。」觀摩了一九八八年美國總統大選,資深新聞工作者莫迺滇有感而發地指出:「美國的政治競選活動依靠電視新聞,成為電視新聞的附庸品、寄生蟲。」 在台灣,電視無疑是一種強勢媒體。彩色電視機在家庭中的普及率超過九五%。根據傳播學者潘家慶的研究,就媒介信任度而言,電視在一般人民心目中一直排名第一;假如只有一種媒介可以使用,他們希望保留電視。
中立性受爭議
但是,電視新聞在選舉時的「中立性」在台灣也始終受人爭議。
爭議點之一,是三台總經理王家驊、鍾湖濱與武士嵩都是國民黨中央委員。在選舉時究竟扮演「黨內同志」還是「大眾傳播媒體的守門人」,角色不容易分清楚。
爭議點之二,是電視台處理在野政治勢力的新聞模式。民國七十五年大選前的中正機場事件,三家電視台一律播出「暴民打警察」的畫面,與民進黨事後播放的「警察打民眾」錄影帶形成強烈對比。
今年雙十節,陳婉真示威遊行及土城事件又同時在三台電視新聞中消失。一位有著十年工作經驗的電視台主播不諱言:「中正機場事件之後,電視新聞的公信力已經破產了。」
當大選的腳步日益逼近時,有人感覺電視台為執政黨造勢的動作愈來愈明顯。電視台內的記者也感受到一種緊縮的「氣氛」。「選舉時。新聞的尺度必定比較緊。」華視記者李豔秋根據過去的經驗判斷。
尺度緊縮
究竟電視台在年底大選中將扮演何種角色?三台總經理如何看待他們經營的傳播事業?華視總經理武士嵩以「準備不及」婉拒了採訪。台視總經理王家驊和中視總經理鍾湖濱在訪問中,表達了他們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