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遠見39週年 遠見39週年 訂兩年送一年、訂一年送半年 再送暢銷好書

朱宗慶:世界一流和新銳打擊樂都在這裡

藝文推薦〉第七屆台灣國際打擊樂節

王思涵
user

王思涵

2011-05-03

瀏覽數 23,100+

朱宗慶:世界一流和新銳打擊樂都在這裡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本文出自 2011 / 5月號雜誌 黃金10年來了!

今年,「台灣國際打擊樂節」要邁入第七屆,創辦人暨藝術總監朱宗慶特別有感觸,「從1991年開始籌備到現在,已經20年啦!」

堪稱台灣打擊樂教父的朱宗慶,前年才獲頒國際打擊樂藝術協會的終身教育成就獎,目前也是台北藝術大學校長。推廣打擊樂,始終是他的夢想。

TIPC,國際打擊樂的交流平台

1990年代初,朱宗慶在台辦學與創團相繼有成後,心想,「何不讓世界打擊樂走進台灣,讓台灣的打擊樂被世界看見?」

當時,沒有以打擊樂為主的國際性音樂節,民間籌措藝文表演的經費難上加難,朱宗慶四處奔走,甚至誓言「即使沿門托缽,都要辦下去!」,引起媒體與政府關注,終於,「台灣打擊樂節」(TIPC)誕生了。

沒想到這一辦,就過了20年。全球已有61個頂尖打擊樂團來台演出過,發表過的世界首演曲目高達34首,國內57首創作作品也在此亮相過。

如今,TIPC不僅是全球最具規模及重要的國際打擊樂節之一,更是國際打擊樂的交流平台,朱宗慶難掩驕傲地說,「世界一流和各國最新的打擊樂演變都在這裡!」

今年打擊樂節正式更名為「台灣國際打擊藝術節」,主題為「擊刻撼動」。陣容堅強,來自美、日、法、德、保、以、荷、紐、韓與台灣共10個國家的知名樂團與2名打擊樂獨奏家,將在全台巡迴演出26場。

朱宗慶指出,由於三年才舉辦一次,每次約只有十個國家的團隊、十場演出,因此邀請的都是最經典、前端、特殊跨界的團隊,曲目與表演風格也絕對讓人耳目一新。

過去,打擊樂多擔任樂團的配角,沒有獨立的職業演奏空間,直到20世紀中,才陸續有些打擊樂家打破傳統,獨立成團,開創以擊樂為主的音樂風景。

如想感受當初這些突破傳統的先鋒魅力,朱宗慶打擊樂團與法國史特拉斯堡打擊樂團(Les Percussions de Strasbourg)均是此次表演的必看經典。

TIPC邀來經典名家、樂壇新銳

雖然TIPC國際眾星雲集,機會難得,但每年最先銷售一空的場次,還是引領台灣打擊樂壇25年、演出超過2300場的朱宗慶打擊樂團。4月中,朱宗慶打擊樂團到印度巡演,印度媒體還以「台灣的心跳」大幅報導。此次TIPC開幕表演,朱宗慶特別邀請雅典奧運開幕作曲家約翰.帕沙達斯(John Psathas)等,專為樂團作曲,預計將帶給觀眾嶄新的體驗。

法國史特拉斯堡打擊樂團則是全世界首個以打擊樂器為主的樂團,以結合東西方及非洲樂器的演出,在樂壇掀起新浪潮。

走過半世紀,史特拉斯堡打擊樂團每次演出,仍受到樂迷必朝聖,因為他們每每推陳出新,探索音樂極限,激發擊樂的發展。

【遠見 x 未來親子】全家一起讀,孩子成長看得見:週年慶限定組再送這些>>

本屆TIPC邀請兩位知名獨奏家與台灣擊樂團合作。第一位是德國演奏家與作曲家尼伯夏.契可維契(Nebojša J. Živkovic),「學打擊樂的人,幾乎都打過他的作品,」朱宗慶進一步地描述,尼伯夏的演出,音樂線條動人,演奏技巧富含挑戰性,非常不容易。此次來台,尼伯夏將與十方樂集合作。

除了經典名家,近來樂壇崛起的新銳,TIPC也都看得到,另一位獨奏家斯維特.斯托亞諾夫(Svet Stoyanov)就是其一。

斯維特出身保加利亞,目前在美國邁阿密大學任教,《紐約時報》曾評讚他運用樂器的純熟度「幾無瑕疵」。朱宗慶表示,台灣難得可以看到來自東歐的演出,斯維特此次來台,將與1002打擊樂團合作,東、西方新一代撞擊的火花,他自己也很期待。

來自中東以色列的皮卡杜二重奏(PercaDu),被指揮家祖賓.梅塔(Zubin Mehta)譽為「擁有不可思議的精湛技巧,」上屆首度來台時,還是樂壇新秀,但兩位演奏家表演身兼多角與迅速換位,「真的是出神入化,」讓朱宗慶驚歎。

另一參與《魔戒》配樂的紐西蘭自然元素打擊樂團(STRIKE),以絢爛與多變的風格見長,尤以跨界創意令人咋舌。除了將金、木、水、火、土等自然素材搬上舞臺,還結合管弦樂、劇場藝術及舞蹈,感染力十足。政大名譽教授吳靜吉觀察,打擊樂在台灣因從教育扎根,十分普及,除了以上經典、新銳與跨界的表演,還有許多驚喜有趣的擊樂演出,值得觀眾親自挖掘。

吳靜吉推薦其他值得觀賞的表演活動

《人間條件》《李小龍的阿砸一生》

5月份,表演顧問團推薦的活動不管是舞蹈、戲劇或音樂都非常精采。除了台灣國際打擊樂節,以下表演也不容錯過。

首先,創團80年的「英國皇家芭蕾舞團」首度來台,吳靜吉表示,觀眾可一窺電影《舞動人生》(Billy Elliot)中,礦工小孩當上芭蕾舞者的舞蹈魅力與英倫文化。

舞碼的部分,如《表演藝術》雜誌總編黎家齊指出,《吉賽兒》有「芭蕾之冠」的美譽,而《英倫經典》則集結英國皇家芭蕾舞團三位重要編舞家的作品,由舞團頂尖舞星輪番上陣演出,絕對值得一看。

再來,「綠光劇團」的《人間條件》以四部系列作,描繪台灣光復60幾年來的社會變遷,劇中角色都是打開窗戶就可以看到的人物,跟一般人非常接近。

編導吳念真告訴我們,身在悲壯的歷史河流,遭遇親情、愛情等變化,必須面對、必須創造,每部都讓人又悲又喜。吳靜吉記得他第一次看時,一直哭,本來覺得很丟臉,沒想到周遭都在哭,他放聲大哭了。本次四戲同時連演,非常難得,也是難度極高的創舉,一定要把握機會。台灣戲劇界近期崛起幾個被大家看好的新、中生代導演,例如王嘉明、蔡柏璋、魏瑛娟與黃致凱。

「莎士比亞的妹妹們劇團」的《李小龍的阿砸一生》由王嘉明執導。表演藝術協會祕書長于國華觀察,王嘉明擅長以幽默的舞台手法處理嚴肅的題材,這部作品回顧台灣1970年代,有懷舊的趣味,亦有向過去致敬和反省的態度。

另外,「台南人劇團」的《Re/turn》,由蔡柏璋擔任導演。「台南人劇團」很早就以台語相聲表演出線,吳靜吉認為,該團近年表現非常傑出,製作也很成功,是台灣濁水溪以南的驕傲。

兩廳院企劃行銷部經理韓仁先回顧導演蔡柏璋先前執導的《K24》與《木蘭少女》,都曾結合音樂與戲劇,備受好評,此次推出新作,值得推薦。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