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暴後的新選擇:有意義企業

王力行
user

王力行

2011-04-29

瀏覽數 16,550+

風暴後的新選擇:有意義企業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本文出自 2011 / 5月號雜誌 黃金10年來了!

進入21世紀,世界變得太驟然、太顛覆。人們愈來愈相信:唯一的不變就是「改變」。改變談何容易?面對危機,改變的可能大,因為不得不做;平時改變可能性小,除非有自省力。更有人說,樂觀的人較易改變,因他們充滿信心,懷抱希望。悲觀的人不易改變,因為他們恐懼,害怕失敗。

最近讀了一篇文章,討論「為什麼美國人樂觀?歐洲人悲觀?」結論是:美國建國歷史短暫,也沒有遭遇全國性災難的慘痛經驗,不像歐洲人歷經一次、二次世界大戰。即使到了今天,歐洲人還是不斷紀念上一世紀世界大戰的這個事件、那個人物……「這種歷史回憶,養成了我們的悲觀文化,」一位歐洲學者如此分析。 美國正好相反,他們相信科學會帶來人們更舒適快樂的生活,他們也相信正面思考,永遠帶來希望。

意義長,建立企業正面社會力量

正如最近出刊「Design Mind」的二篇文章,都談到未來企業應是「有意義的企業」(The meaning organization),也建議設置「意義長」(Chief meaning officer)。

這二文反映了美國人面對金融海嘯後的正面思惟:「也許經濟大蕭條根本不是衰落,為什麼我們不把它當成大轉型呢?」

「有意義的企業」一文開宗明義說:傳統企業與其在經濟衰退的逆流中掙扎,不如把以利潤為重心轉成對社會有意義的影響力,更獲消費者的支持,更能持續經營。 「有意義的企業」不是只生產產品賺消費者的錢,而是產品有更豐厚的價值,帶給消費者更好、更有意義的生活。企業要相信:在這個大眾失去信任、不確定的時代,只有企業給消費者的大過從消費者手中賺來的,這種企業才能永續經營。 「有意義的企業」需要「有意義的行銷」和產生「有意義的品牌」。這些都建立在一個概念上,那就是哲學作家狄波頓(Alain de Botton)所說的:「沒有財富,只有生命;所以人要把重點放在生命之檔,而非財富之檔。」

這也就是當天災人禍頻仍時,當人們重新評估生命的意義時,企業也應該要有正向的改變。最近,已有一些企業設立「意義長」(Chief meaning officer)這個職位來重新建造品牌。

一次帶走25吋+20吋行李箱!遠見雙箱豪華方案$3,980帶走,立即訂閱>>

「企業意義長」的職責和特色是什麼?非常明確,他能站在消費者的立場,做一個能創造產品和企業意義的溝通者和執行者:

‧傾聽:用回應、參與和同理的心態,對內和對外做誠實的對話。

‧和顧客用相同的眼光看事:每一次和顧客的對話都是再造品牌的機會。

‧和顧客共創品牌:要瞭解顧客的小事都是大事,顧客可能比你早瞭解產品的優劣,因為他們是使用者。

‧把自己當成媒體:研發、製作有意義的重點內容,用社群網站傳播出去。

‧多分享給顧客:給顧客的好處要清楚而明確分享,創造一個有意義的價值。

‧做一個溝通專家:第一流的溝通者對內可以凝聚共識,對外可以正確傳播有意義產品。要達到這個目標,需具備吸引人的說故事能力。

‧不只是創新的智庫,也是執行者;真誠的做你想做的。 企業這樣的改變,是否也意味著另一種突破和新選擇。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