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考試中,高普考、地方等各特考中的財經、政風、人事行政,司法特考裡的觀護人、監獄官考到諮商輔導和心理測驗,都會考到心理學。不過其他準備教師甄試、教師檢定的學生,也會來上我的課。
對很多考生來說,很多人都會直接放棄這一科,因為和其他科目領域差比較遠。但其實只要跟人有關的,都是心理學的範疇。
除了上課之外,我還在診所,也在社會機構做諮商、心理諮詢,不過為了吸引學生對心理學有興趣,我也會幫學生做工作適性諮詢服務,所以我收到很多學生的信。
不過學生的來信中,但有一半不是問課本的問題,各式各樣問題都有。像有學生要考警察,但她怕水,怕考不過游泳這一科,就來問我怎麼克服心理障礙。
分析起來,人事行政和觀護人的考生,念心理學念得最認真,其他人則因為還要準備法科,念得很吃力,問題經常是:不知道心理學在幹嘛?
但其實心理學是一門科學,所以一定要用有邏輯、有脈絡的方式來看。學生喜歡來上課拿很多講義和書,但就算那些看完還是不見得懂。所以我希望學生還是以基本為主,看完之後再去延伸閱讀,不要太鑽研難題。
我也會應用我在諮商和心理的經驗,給考生在生活和目標設定上的建議。例如減少電視和網路使用、每天早上花半小時看報紙、養成規律作息,心態上則依照個人狀況設定上榜目標、破釜沉舟、多勞多分等。念書資料也要下苦功,要把原始筆記再濃縮做成考前三個月念的和考前一週念的,重新分類。
三種題型,最常考問答加應用
其實考申論和選擇題,很像心理學中的「回憶」和「再認」。考選擇題比較簡單,因為可以從四個選項去辨識,這是再認的能力;但高普考的四題申論題,要憑回憶精確地把課本內容從腦海中提取出來,進而組織成一篇文章,相對較難,兩種能力是不一樣的。
題目的類型有三種:第一種是問答題,其實就是解釋名詞,唯一的方法就是背! 第二種是問答加應用,不只要寫出理論,還要學會舉例說明對生活的影響、延伸討論等。
第三種是典型的申論題,除了背和應用之外,還要會分析優缺點、做整合型的討論、批判題目。
考生一開始先練問答題,把筆記整理好,再來應用和分析。高普考裡第二種題型最多,四題裡可能會出兩題以上的問答加應用。
考題雖然每年會用不同的例子或時事去帶,但基本上都是換湯不換藥。 假設這一年考了解釋名詞「佛洛伊德的本我」是甚麼,你在做考古題的時候,除了考出來的一定要念熟之外,「超我」和「自我」也要詳讀下來。前年考「短期記憶」,今年就可能考「長期記憶」或「兩者比較」。
心理學共分15章,我曾經統計過去七年考古題,發現最常考的章節分別為:社會心理學、諮商理論、學習、記憶、感覺與知覺、發展心理學、健康心理學。 依照過去經驗,每年高普考有50%~70%比例是從考古題裡出的,但心理學只要拿40~50分就過高標,所以其實只要練好考古題,拿到50分,就過高標了。
其實我整理各科10年考題,把重複的去掉後,總共加起來大概150題,平均下來只要每天做一題,心理學這科就OK了,不用念太多其他東西。而且考題要從近到遠來做練習,到了考前兩個月時,看的順序應該要是發展心理學、社會心理學、學習、記憶等。
很多人都會說時事很重要,但心理學這科不需要特別去看,只要稍微知道一下教育、社會、國際這三類的新聞就好了,有空再去各縣市的心理諮商協會網站瀏覽一下,就比較知道哪些事件與心理諮商相關。
看到題目先抓配分、寫綱要
我其實花最多時間的是改學生寫的考題、寫回饋,幫他們從格式、排版開始調整。 我還會提醒同學,拿到題目時要先抓配分。題目下來,可能一題裡有三、四個小問,整個給25分,考生要先從題意中分析分數比重,然後把綱要條列出來,冒號後面一定要帶文字說明,不能只是1.XXX、2.XXX。因為老師也是這樣看重點、看關鍵字給分數,不是重點的,多寫也沒分數。
我建議考生每次都先花兩分鐘抓配分、再花五分鐘寫綱要,之後才開始真的寫考卷。另外要非常注意的是,畫圖沒有加分效果。心理學常用圖示說明,但在考卷上畫圖是不給分,念書可以用圖幫助理解,但考試考的是文字說明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