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台灣科技業蓬勃發展,大家都鼓勵孩子讀理工組,以後當工程師。只是沒想到金融海嘯時,科學園區裡不是「無薪假」就是「爆肝」。
相較之下,國家考試中理工科的缺額和錄取率都比行政類科好,收入又穩定,導致愈來愈多理工科系學生轉戰國家考試,呈現出一股「不當科技新貴、改當公職新貴」的態勢。
新科四等資訊處理榜眼曾浩程,就很幸運地搭上這波順風車。就讀中正大學數學系大三時就著手準備的他,2010年考上後,就被分發到台灣戲曲學院圖資中心工作,薪水將近4萬。此時他大部分的數學系同學才剛退伍,還苦於流浪教師過多、教職難覓。
由於出生時開刀造成神經受損,曾浩程領有殘障手冊,因此可以報考錄取率較高的身心障礙特考(99年普考資訊處理錄取率為2.74%,身障特考為9.76%)。這個考試所分發的單位通常已具備無障礙環境,工作也大多屬於較為單純、且不須外務的內勤。
不過,除了行動較不方便外,外表看來曾浩程和其他20幾歲的宅男沒什麼兩樣,對外人講話總帶點靦腆,但只要一問到國考的考取心得,他馬上就能侃侃而談。
無心插考卻考出志向
和同年一位考了15年、20幾次,終於考上身障特考的腦性麻痺考生不同,曾浩程並不是一開始就立志要考公務員。他本來是要準備轉學考的,因為他坦言,他的英文本來就很差,數學系的成績又都墊底,大三那年決定準備轉學考,「是考完轉學考後,才『順便』去考了公務員」。
喜歡電腦的曾浩程,雖然從小數學成績不錯,大學也念數學系,卻修了很多資訊管理、資訊工程的課,轉學考也以資訊科系為目標準備。
但讀了三年的數學系成績太差,讓他實在相當沒自信,為此他特地去補習班買了一套函授課程,悶頭K了三個月。本以為一定考不上,沒想到成績出來,中正、政大、北科大都備取,雖然最後沒被錄取,還是讓他頗驚喜。 轉學考後,他首次報考2008年的普考小試身手,離上榜分數差了5、6分,「我那時以為這樣算是差得少的,後來才知道差很多,」後來他改報隔年4月的身障特考時,差距縮小到只差0.09分。「看到0.09,當然就再加碼買一套函授,繼續考下去啊!」他笑說。
曾浩程說,其實轉學考備取沒上時,他就打算放棄數學系文憑,準備大五時用同等學歷直衝研究所。只是看到特考成績離上榜愈來愈近,他就轉而全心準備公職,研究所反而變成順便考的。
大五那年,他第三次衝刺,不但特考順利考取,研究所也考上中央(正取三)和北科大的土木所資訊應用組榜首。
打拚因人而異,但志向不妥協
問他,補習班教材真的有這麼神嗎?他說,一定有人自修就能考上,但他還是覺得念補習班速度會比較快。 那麼,是否直接報補習好呢?他也不肯定。因為他採取的是函授,曾浩程認為,他的身體狀況易產生疲累,上課容易打瞌睡,但看函授光碟時,累了就按暫停,精神好一點再繼續念,效果反而更好。 此外,他更斷絕過去總是翹課上網、晝伏夜出的頹廢生活,準備考試的時候一定把網路線拔掉,每天晚上10點睡覺、6點起床念書。他還刻意選修很多資工、資管的課,數學系的學分反而整個放掉,把所有精力花在專業科目上。
不過由於資訊處理這類技術類科,考生人數比較少,因此曾浩程都是自己閉關苦讀,頂多到論壇或討論區上參考別人的經驗,沒有特別找人組讀書會或討論。
他很不好意思地說,身障特考對他最有利的部分,就是不考英文。他坦白,其實他其他文科也很差,第一次考公職時,國文總分100只拿30幾分,作文只拿10分,連全都是選擇題、大學必修過的憲法和法學知識,也只得60分;英文更慘,考研究所時,中興的英文全部寫C,只有20幾分!
但他認為,能將自己從幾次落榜、成績墊底,推向特考榜眼、研究所雙榜,最重要的就是立定志向。這份一定要考上的毅力和決心,不僅讓他的計算機概論從65分躍升為85分,連過去考得不理想的國文,也漸漸讓他抓到命題方向,拿下基本分。
關於下一步:公職仍為最佳選擇
曾浩程被分發到的台灣戲曲學院(前身為國光藝校及復興劇校合併),是全台灣第一所從小學到大學的傳統戲曲訓練學校。學生從五年級或國一入學,歷經國小兩年、國中三年、高職三年、專科兩年、學院四年養成,學制很獨特,因此資料處理上和一般學校不同,無法採取類似的學務資訊系統。 擔任資訊工程技佐的他,主要工作就是負責資訊系統的採購與維護,要常和廠商接洽。對他而言,最難的是公務體制都要依照採購法,買個新系統都要處理很久,不像民間企業說買就買、說用就用;請購流程也很耗時間,他還在適應中。
未來公職生涯規劃又如何?他笑說,想先工作,過陣子考高考再拿碩士文憑,不強求一下子就全部拚完,畢竟專業科目很難念。但對於接下來的每一個挑戰,看得出來他都做好了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