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台北捷運古亭站9號出口的超高大樓,麥奇數位(TutorABC)公司像是個聯合國,21樓和23樓的線上教師,很多各種膚色的外籍人士,正字正腔圓地和全球各地的網路顧客學生對話,進行英語教學。
麥奇數位的線上英語教學生意蒸蒸日上,2010年又把同一棟樓的3樓也租下來。麥奇數位董事長楊正大總是強調「數位匯流精神」:「Give power back to the people(將權利還給消費者)。」這不免讓人好奇TutorABC是如何透過全球運籌,在雲上傾聽消費者心聲?
麥奇數位TutorABC目前真人線上即時互動課程的服務人次,每年超過200萬人次。師資運籌中心的教師與節點分布圖上,顯示目前在全球32個國家、60個城市,有超過1000位不同背景的專業外籍師資,24小時可隨時提供全球不間斷的語言教學課程。
技術服務部門的監控中心的監控區,工程師透過布滿整面牆的螢幕,注意全球各區,例如:英國、美國、歐洲在線上即時上課的情況。全球都集中注目在中國,「中國已不僅是中國市場,而是全球戰場,」楊正大指出。
整個大陸渴望與世界接軌,英語學習熱潮持續不斷,楊正大看準這個潮流,決定策馬中原,擴大麥奇數位的全球版圖。
用雲端模式做語言教學 麥奇數位自2004年即透過網際網路,提供客戶專業語言學習服務雲端上的全球生意,並做為整個服務的核心思惟。
1998年回台創業,楊正大就將「教育服務化(eduservie)、資源全球化(e-sourcing)、學習個人化(e-Learning)」新3E概念,做為麥奇教育集團的核心服務思惟。2004年公司成立,透過網路提供全球個人化英語學習服務,並一舉突破地理時空限制,將教室及教師資源無限延伸,在全球蒐集優秀教師資源,利用雲端將教師、教材及學習者超過200個軟硬屬性做動態配對,讓學習者,人在家中,也可以享受高品質、個人化的學習服務。
除了將服務及教學資源雲端化,楊正大更利用「全球搜尋」(Global Sourcing)的平台,來整合麥奇數位公司所需要的全球人才資源。他將這種做法稱為「人才雲端化」。
楊正大舉例指出,麥奇數位的研發團隊,經常在推陳出新,2008年看準中國崛起的熱潮,就打鐵趁熱在世界推出明言網(TutorMing)服務,在網路上,教全球各地不是華人的華文愛好者說中文。
楊正大非常自豪指出,明言網是一個全球中文學習平台,讓優秀的華人師資透過明言網,「不需出國離鄉背井,在國內就可以運用自身專業,教育分散在全球3600萬對中文有興趣的學生,徹底落實華人資源及人才整合。」
除了科技進步,可以加速人才資源整合,在冷冽的科技技術之外,人才更需要透過思惟的質變及開放的態度,消弭歧異,加速整合。「中國人普遍有『留一手』及較封閉的文化觀念,這其實對人才的進步及交流有非常大的限制,也很容易造成企業及個人成長的阻滯。所以我認為應該鼓勵人才交流,創造更有利於人才發展的環境和舞台,讓人才在全球為企業帶來新的思惟和資訊,」楊正大強調說。
六年前他進入這個創新的領域,很早就發現這一點,所以他的公司沒有傳統人力成本(headcount)的限制,而是強調多元面向的人才團隊(Medici Effect,援引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Medici家族培養大藝術家如米開朗基羅等的手法),讓團隊多元環境系,自然產生舉一反十的能力和效應,劍及履及、即知即行的衝勁。
「傳統的思惟永遠要求更好(better),但我要的是團隊思考怎麼做出一輛車,而不是追求一匹更快的馬。『知道為什麼』(know why)、創新思惟、人性為出發點,我認識創意最重要的觀念,」楊正大表示,華人一直以來的刻板教育方式,讓企業在提供服務和產品十,往往只強調功能技術,忽略創意及人性,忘了東西是給人用的,所以往往做出來的產品空有華麗的外表,卻沒有handy(好用)的功能來滿足人性需要的附加價值;楊正大深諳這個缺點,所以麥奇數位在雲端的生意模式運作中,徹底實踐「Service as a Service」(服務就是服務),來滿足人性需要的初衷,除了運用科技做為全球人才及資源整合,更強調Know-why的教育,讓團隊思考為何而做,比如何做更重要。
要求員工具備創業家精神
以他創業過程為例,他最早離開日本,決定不當學者,改以自己最愛的網路為創業行業。一回到台灣,怕錢燒得太快,先選房租、教師鐘點費行情都較低的台中,等到他發現網路事業的關鍵競爭力,不在低成本後,他立刻整個公司搬到台北市中心,因為他要召集國際級的人才,尤其是外籍教師,台北遠比台中合適。
麥奇數位進入這個領域,很早就發現這點,麥奇數位沒有傳統的限制,只強調多元面向的人才團隊,讓團隊在這樣的環境下,多元思考,各國籍員工的文化互動刺激,自然產生舉一反十的能力和效應。 所以為了開拓台灣總部員工的視野,楊正大要求每個員工都要像個創業家,不能抱著比上不足、比下有餘的心態。透過不斷要求,訓練在不足的資源狀況下解決問題,在過程中找出具創業精神的人才,他才會給予豐厚薪酬回饋。對顧客及顧客服務,則要求放大,忠實傾聽顧客抱怨,徹底檢視改善服務流程,建立良好的企業體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