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7月20日,「信義房屋株式會社」,這一個陌生的企業名字首先出現於日本各大媒體,造成轟動。
台灣第一大房屋仲介業者,來日本這麼短,就得到朝日、讀賣、每日等七大日報的報導,還有電視台NHK的日語、英語台都來報導,事後還追蹤報導,讓信義房屋雇用的日本當地員工覺得很不可思議。
信義房屋的破冰之舉,進軍東京中古屋市場,而且一舉站穩,成為台資企業進軍日本市場的標竿,尤其是以世界服務業標竿的日本為目標,更是難上加難。
另外,信義在日本市場的開拓,也有新的做法。日本法令規定,從事房仲需要執照,需要在地業者配合。信義房屋與日本東京的歐力士集團合作,由歐力士、大京提供東京的案源,信義房屋則負責台灣買家。「後來遇到也在日本上市的台灣企業家趨勢科技的董事長張明正,他說,這很不容易,」信義房屋董事長周俊吉解釋,信義日本公司因為有在地伙伴協助,例如大京公司派部長(經理級)幹部進入東京的信義房屋公司,擔任「出相者」,就是駐東京信義公司的執行顧問,使得日本業務推行順利。
信義為什麼可以領先台灣房仲業者走出去? 歐力士過去來台灣,向台灣買不良債權(用國際資產公司慣例,處理不當資產),例如100億台幣不良債權,以30億買下,然後和摩根士丹利合作,處理這些不良債權,其中委託信義房屋處理過一些房地產,歐力士認信義處理得不錯,從投標評估、執行、買進到最後管理,整套都做,讓他們放心,讓歐力士能結案。長期合作下來,歐力士非常信任信義,所以主動邀約信義赴日發展。
跨國心得:人才庫必須完備
不過在日本的人才策略,信義也做錯一件事,因為日語的困難度超過想像,信義開始布局日本時,是找懂房地產的人去學日語,結果業務做不完,第三季就有盈餘了,但人手太少,客人太多了,招募的問題就很大。
所以信義後來找的是,在日本工作很久的台灣人。趨勢科技董事長張明正告訴信義房屋董事長周俊吉,直接聘雇日本人比較快,這樣就沒有人才缺乏的問題了。趨勢全部是日本人,然後他自己管理時候,找翻譯溝通。
資訊互動這麼快的今天,房仲業者還是要整合整個大市場的資源,才能掌握到市場動態。
周俊吉指出,住宅還是要和本地的所得成正比。因為這是一個以本地需求為主的內需市場。
他表示,住宅有一小部分的豪宅市場是以全球市場為標的,但是大部分還是以本地市場為主,這兩個市場表面上是切割,實際上還是互相影響的,要經營日本市場,原理原則一樣,也是要盡量用在地人才。所以要深耕日本市場,信義房屋也完全以培養本地人才的幹部為最終目標。「企業走出去之前,一定是企業內部的人才培養系統已經完成,走出去前都至少有三分的把握,這是我們要做的,」周俊吉指出。
台灣條件:靈活融入在地市場
就整合全球華人資源和人才的角度來看,台灣可以扮演更重要角色,但台灣到底有什麼條件?一般中型的民營企業,例如信義房屋,又有什麼能力可以扮演整合角色?
信義房屋從延攬世界級的人才下手。目前信義積極進行、從外部引進人才,建置有「全球領航班」,信義對這些人才,除了工作上的歷練、熟悉之外,還要有些課程、實做,教他們學習的方法,以培養他們的能力,信義是跟IBM合作開班,讓即將外派大陸的人,有充分的準備,他們有了底子後,就會選擇一個大陸的城市去嘗試經營,這就是信義房屋一系列「全球領航班」的做法。
周俊吉也強調,信義整合市場的人才策略,是盡量在地化,培養本地人。不過實際上執行,看人才的適才和分公司需求,所以實際上執行起來是很多元。例如信義杭州分公司的主管,是從上海派過去的,也就是背景很多元,有的是橫跨不同專業,從幕僚轉業務的。
目前信義房屋除了十多年前的上海分公司之外,現在蘇州、杭州、北京和青島,2010年11月的成都也要開店了。 蘇州的信義房屋,是所有房仲業的冠軍,店長是大陸同事,他是信義房屋15年前剛成立的上海分公司第一批培養出來的幹部,被周俊吉「欽點」為第一梯次派到蘇州支援的店長級幹部。
整合要件:正直的企業文化
這第一個信義房屋採取「大陸人才在地化」的店長,一報到,經營才三年,就拿下好成績。
三年前,信義房屋還不是蘇州的房仲業者的冠軍時候,當時大陸排名「蘇州房仲十強」時,信義有一項奪冠,是繳稅,但這和競爭力有什麼關係?周俊吉非常自豪表示,乍看之下他誠實納稅,費用負擔比較重,但是由於內外一致,經營管理制度就比較容易上軌道,員工會比較相信,公司是言行一致的誠信企業,連稅都不去逃避,對組織的認同就比較高,他因此贏得大陸店長的信任。
周吉說,整合大陸的經營資源和人才,還可以用彼此共有的傳統文化資源。回到華人共同的傳承,就是整合14億華人最好的平台了。特別是大陸也開始講儒家,讓信義覺得:當有這個共通價值後,所有的互動就不會那麼困難。
文化改革比政治改革快,儒家的東西,剛好大家都有。全球華人的資源和人才在相似的價值體系下,就很容易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