犬島:採石‧煉銅‧英雄蓄電池
島嶼群:6個大小島嶼構成
主島面積:0.5
4平方公里
人口:約56人
展出作品件數:4
表演與講座場次:7
【島的身世】犬島曾經因為採石與煉銅而風光了兩陣子,但也因為掠奪式的開發和嚴重的汙染,讓它從3000人密聚0.5平方公里的繁華,跌落僅有56人的落寞。
【展的故事】廢棄的煉銅廠在2007年獲指定為「近代化產業遺蹟」,再生計畫由建築師三分一博志操刀建築、藝術家柳幸典負責裝置、岡山大學環境理工學部全面整合環境系統,將充滿懷舊況味的煉銅廠改造成「英雄乾電池」(作品的別稱)。
遊客要先穿過一條甬道,漆黑幽暗、但是路尾總是巧妙地以鏡子的反射偷取些微光亮。然後來到兩間主展廳,柳幸典大量借用戰後代表作家三島由紀夫對抗近代化的意像,傳遞他對近代化產業污染的反省。於是我們看到他把三島由紀夫在東京的「松濤之家」搬到犬島,經過拆卸、重組,再以強烈的逆光衝擊觀者的眼睛,還真有英雄無敵、電力十足的氣概。
直島:安藤‧福武‧泡澡 I♥YOU
島嶼群:27個大小島嶼構成
主島面積:7.81平方公里
人口:約3400人
展出作品件數:7
表演與講座場次:20
【島的身世】原本是小漁村,後來變垃圾島,福武企業與安藤忠雄耗費20年,才再將它變身成為品味人士絡繹朝聖的藝術島。
【展的故事】藝術祭作品最受矚目的,當數安藤忠雄今年6月15日才揭幕的李禹煥美術館。保持安藤一貫的「迴游空間」風格,非常精準地要你往東就不能往西。 貝樂斯旅館報到處樓下的《光之棺》。杉本博司以光為棺,將建築物的照片與光線封存在一起,也將人類對火與光的記憶封存在一起(其實,參觀作品的你我,也暫時被封存在光之棺裡了)。
宮浦港碼頭附近的《I♥湯》,不只是藝術頑童大竹伸朗與奈良美智建築搭檔Graf的作品,它真的是一處「錢湯」(可以付費泡澡的公共浴室)。大竹伸朗的作品一向「俗擱有力」,這座澡堂更是經典。從風月場所與廢船找來各種花不溜丟的物件,加上大竹拿手的拼貼手法,一座澡堂變得超級俗豔,極盡顛覆之能事。更有趣的是,「湯」的日語發音就是you,「晚上想去那兒找好心情呀?」「I love you。」這種無厘頭的對話,相信很快就會在直島流行起來。
男木島:積木‧迷宮‧記憶庇護所
面積:1.37平方公里
人口:約200人
展出作品件數:16
表演與講座場次:9
【島的身世】男木島放眼皆山,牛隻無地可耕,所以每年農忙時節,牠們便渡海借給四國或其他島嶼的農家,換取主人的生活所需。一個月後牠們被操得只剩一身皮包骨回來,一見到家鄉碼頭就關不住興奮,一路大叫;即使山城的巷弄像迷宮,牠們也不會迷路。最後終於見到主人了,牛兒撒嬌,主人的熱淚也已盈眶……。
【展的故事】《男木島之魂》是坐落在碼頭的接待與交流中心,建築設計出自這幾年紅遍全球的西班牙雕塑家普蘭薩(Jaume Plensa)之手。以貝殼為意像的白色屋頂,由日文、阿拉伯文、希伯來文、拉丁文與中文錯落而成。日正當中時,文字投影於地,夜幕籠罩後,就著燈光,換成投影向天,讓觀者發出對異國的想像,讓這些想像彼此交流。
川島猛用舊報紙、舊雜誌、舊便條紙一層疊上一層,糊成一顆顆的「高麗菜」,從中間一刀切開,「年輪」立刻出現。這件叫做「記憶球的庇護所」的作品,他歡迎遊客自己也動手做一個,放地板、放櫃子、吊半空……都行,都會保住記憶。 谷口智子的《管風琴》妙用男木島一如如立體迷宮的地形,用望遠鏡加潛望鏡組成管子,一路蜿蜒,窺探男木島的全新光景,聆聽口琴般風的聲音。我們才剛和它告別,轉個彎,又看到它「爬」了上來。
女木島:捕風‧捉影‧大戰桃太郎
面積:2.66平方公里
人口:約200人
展出作品件數:9
表演與講座場次:12
【島的身世】女木島是桃太郎傳說裡的鬼島所在地。也是西北季風Otoshi落山掀海的場域。女木島的人們長年與風對抗,而許多設置在這裡的藝術祭作品,也就以「風」為處理的主題。
【展的故事】木村崇人《風見鷗的停車場》,用330隻「風見鷗」在長長的防波堤上一字排開,風從哪來,海鷗的頭就轉到另一頭去,讓抓不牢看不著的風,瞬間都現形、顯影了。
禿鷹墳上的大型作品《廿世紀的迴響》,在鋼製的鋼琴上撐起4支大帆,風吹帆動,船卻定在岸邊。從鋼琴流瀉出來的樂音,不知是在跟乘風而至的潮聲相應和,還是相對抗? 克羅埃西亞藝術家沙叟(Sanja Sašo)把她的招牌作——珍珠線編織的人體,化身為《裸桃的勝利》(Victory of the Naked Peach)吊掛在桃太郎故事的鬼島大洞窟裡,她說那些透明的雕塑都是「被鬼抓去的人的靈魂」。
豐島:心跳‧海歌‧召喚悠遠回憶
面積:14.5平方公里
人口:約1000人
展出作品件數:23
表演與講座場次:13
【島的身世】七個島之中,豐島是水源最為豐美的一個,卻也是被產業廢棄物蹂躪得最慘的一個。梯田美到不行,而美食獨樹一格。
【展的故事】波坦斯基(Christian Boltanski,法國)從2005年開始,用聽診器蒐集了世界各國超過1萬4000人的心跳。他說,心跳像指紋一樣,這世界不會有一個人和你的心跳一模一樣,但是卻可以因為心意相通而聚集在一起、和島上的大自然融為一體;所以,來看看他的《心跳貯藏室》(Les Archives du Coeur)吧。 澳洲的羅賓斯(Cameron Robins)把風管插入海底,末端裝上擴音器,放在一條破船上。海潮推來撞去,就成了《潛意識下的海歌》。 鹽田千春在廢棄的公民會館,用廢棄的舊門窗搭建出一個隧道,這《悠遠的記憶》把你我的記憶組裝起來,將人情集合起來。
小豆島:
巨人‧舞台‧樂訪台灣之光
面積:153.33平方公里
人口:約3萬2000人
展出作品件數:11
表演與講座場次:23
【島的身世】藝術祭七島普遍貧瘠,小豆島卻是例外。仗著豐富的觀光資源,小豆島人氣領先;若說直島是新銳,那麼小豆島就是老牌。
【展的故事】空曠的舊米倉裡,河口龍夫在銅線尖端插上蓮子,再用密蠟覆蓋,圈圍出巨人的輪廓。倉庫是巨人的家,巨人住在這裡,也住在你心裡:這是《心的巨人》。 演出為了奉納,舞台面對神社,草坡就是看席,小豆島的「農村歌舞伎」在日本獨樹一幟。肥土山的農村歌舞伎舞台尤其精采,已被列為「國定重要有形民俗文化財」。
穿過曲折的竹編隧道,進入4個高10~15公尺的巨大圓頂建築裡,你自在迴游、徜徉,一路和創作這座《小豆島之家》的台灣藝術家王文志用台語交談,他鄉遇故知的溫馨,滿滿洋溢在被梯田包圍的田野裡。王文志說,圓頂建築的造型,象徵脫殼之後的米粒,很豐實、很飽滿。
大島:黃昏‧青松‧碎碾痲瘋夢魘
面積:0.62平方公里
人口:約200人
展出作品件數:1
表演與講座場次:2
【島的身世】背負「隔離島」惡名90年,痲瘋病療養所「大島青松園」終於向悲慘歲月說再見。漢生病友們用他們見不到的黃昏,幫我們換到美麗的彩霞,以及活力再臨的希望。
【展的故事】藝術祭在大島的展出,不是一件作品,而是一個定名為「送暖」的藝術計畫。計畫中設立了一個展覽室和咖啡店,歡迎曾經在大島青松園待過的漢生病友回來講古,展覽室還展出當年療養所的生活映像,咖啡店則在週末與假日開放,以當地陶土製作的「大島燒」,盛著香噴噴的手工甜點饗客。此外,在文化會館等聚會場所也舉辦音樂會,演出者是田島征三與小室等。
高松:總部‧基地‧時光入鏡出鏡
面積:375.09平方公里
人口:約42萬人
展出作品件數:3
表演與講座場次:47
【城市的身世】高松是四國的大門,也是本次藝術祭的綜合據點。是藝術祭的總部。開閉幕式、主要講座都在高松舉行。在活動期間普設綜合諮詢處等設施。
它也是市集的據點。匯集瀨戶內海與四國的山海美食、工藝特產,為參加國際藝術祭的訪客提供餐飲與購物的樂趣。也是住宿與夜間娛樂的據點。
這裡也是促銷與營造嘉年華氣氛的據點。在顯眼的地方張掛藝術祭的看板、海報,在船隻進出港時舉行特別儀式,在港岸周邊打造美術空間並妝點燈飾,在熱鬧的市街實施漫步計畫。
【作品的故事】高松港碼頭邊聳立著兩支高高的柱子,色彩斑斕,在陽光下還不時反射出耀眼光芒。那是大卷伸嗣的《門檻》,以鏡面為素材,在旅客出入「境」的碼頭立竿,讓出入「鏡」的時、光與風景見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