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的新加坡FHA亞洲美食大賽,台北市的立裴米緹咖啡館一口氣拿下亞洲盃咖啡大師、最佳創意咖啡等雙料冠軍。能有這樣的好成績,店長侯國全無疑是最大功臣。
早上10點不到,台北市中山北路二段的巷子,侯國全一如往常,正忙著準備店裡需要的咖啡、午餐。 他味覺敏銳,煮的咖啡充分表現香氣,不僅拿過兩次台灣咖啡大師冠軍,2008年還得到世界咖啡師大賽(World Barista Championship,WBC)第12名,打敗亞洲咖啡強國日本,創下台灣至今最好的成績。
台灣咖啡協會祕書長吳怡玲觀察,世界咖啡師大賽得獎者向來以歐美人居多,亞洲又以日本最突出。咖啡不是台灣的主要飲料,侯國全能拿下亞洲第一,取得複賽資格,十分難得。
侯國全對咖啡的認識是12年前到咖啡店工作,邊做邊學來的。 1998年星巴克登陸台灣,個性咖啡店逐一出現,也吸引他到咖啡店工作,從外場服務做起。
「當我看到有拉花的卡布季諾,好美!」他第一次發現咖啡也可以是藝術品,咖啡表面飄浮著葉子圖案,奶泡細緻綿密,咖啡香醇順口,開啟他走向咖啡達人的道路。 為了訓練味覺,剛開始的三個月,他每天最少喝20杯濃縮咖啡,搞得半夜心跳加速、失眠、手發抖。然而,即使精神不濟,每天還是花兩小時,練習打奶泡。
15分鐘做出12杯不同味咖啡
愈瞭解咖啡,侯國全愈體會,一杯好咖啡有如一首好詩,會讓人感動落淚。侯國全看過一名女客人喝了老闆煮的咖啡,竟然感動得掉下眼淚。他也記得有個媽媽,為了一杯咖啡,每兩天就帶著小孩來店裡,喝完咖啡,還用湯匙刮杯底的奶泡,聲音大得引起注意,他也因此見識咖啡的魅力。
從洗杯子到煮咖啡、紅茶,侯國全以三年時間,面對川流不息的客人,練就動作迅速,可以在1分40秒做一杯卡布季諾。 2004年是轉捩點,他到台北93巷人文空間咖啡館,負責外場服務,也參加台灣咖啡大師大賽,雖然沒有入圍,卻結識許多咖啡達人。
第二年,他以15分鐘做完12杯風味不同的咖啡,拿到冠軍。這樣的成績是咖啡店練來的基本功,「店裡人手少,動作要快又精準!」這是他練習蹲馬步的第一個成果。
在友人的勸說下,侯國全在2006年再次參賽,由於沒有心裡準備,從冠軍掉到第5名,「我懷疑自己的能力,還要不要待在這一行?」他承受壓力,一度失去信心。
「哪裡跌倒,就在哪裡站起來,」為了捲土重來,2007年4月,他離開人文空間,專心準備當年的比賽。
「他的功夫是苦練來的,」擔任過台灣咖啡大師賽評審的高欣怡表示。杯測師胡元正也有同樣看法,他說,侯國全為了參賽,自我要求很高,訓練毫不放鬆。 當時沒了工作的侯國全,幸好有家人支持。他將自己歸零,重新練習沖煮技巧,每天超過八小時。 為了訓練膽量,個子不高的他還到公園,一個人站上高高的溜滑梯頂端,大聲背誦咖啡的介紹台詞。
「別人看我覺得奇怪,我不在乎,」他絲毫不理會旁人的怪異感受,只為訓練專注力,如今,到公共場所練習膽量已經成為他的必修訓練了。
皇天不負苦心人,侯國全在2007年重返冠軍寶座。緊接著,他準備2008年在丹麥舉行的世界賽,這回吃的苦比先前更多,「他在賽前四個月,練了將近1000次,至今沒有人打破這個紀錄,」高欣怡帶著敬佩的語氣。
擔任教練的胡元正表示,侯國全不是外文系學生,要搭配手勢,反覆拗口的英文台詞,還得練習煮咖啡,到後來,手腕疼痛,拇指和食指不能呈90度,辛苦可想而知。 經過努力,那次侯國全進入世界賽前12強,可惜,評審改變比賽規定,只由前六名進入決賽,讓他無法一較高下。
在胡元正看來,侯國全為了咖啡,能夠吃苦、抗壓性強,和成長環境密切有關。原來他小時候放學回家,常要幫爸媽到麵攤洗碗,等到收攤,已是半夜3點半,洗菜、切菜到深夜是常有的事。不管寒流來襲,半夜下雨,水又冰又冷,還是得照做。
今天的侯國全,儘管在國內、世界咖啡比賽擷取豐富的參賽經驗,「他還是很謙虛,」大同大學咖啡教師卓偉民表示。
侯國全相當樂意傳授比賽要訣,不僅協助同事莊宏彰在新加坡亞洲比賽奪冠,也教導今年參加世界大賽的張仲綸。
「咖啡讓我探索內心世界,」侯國全在咖啡世界,學會看開人生。那種豁達的咖啡是什麼滋味,只有親身體驗,才能瞭解。
台灣之光〉侯國全
年齡:36歲
光榮成就:
● 2010年,新加坡FHA亞洲美食大賽亞洲盃咖啡大師、最佳創意咖啡雙冠軍
● 2008年,獲WBC世界咖啡大師賽第12名、亞洲第1名
● 2007年、2005年,獲台灣咖啡大師賽冠軍
勵志格言: 失敗不可怕,就怕輸不起,態度比能力更重要
侯國全
想對台灣說的話
我認為政府對世界技藝比賽的獲獎者協助不夠,當我拿到世界咖啡大賽第12名,申請咖啡店創業貸款,卻因為沒有店面被打回票。希望政府協助國際賽事的獲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