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歲,青春飛揚的年紀!還是這麼年輕的生命,但趙又廷已經有堅強的座右銘。他一直堅信、也一直努力實踐的字眼,就是「勇敢」與「嘗試」。
趙又廷不是戲劇科班出身,但從加拿大維多利亞大學(University of Victoria)商學系畢業後,卻一腳踏入演藝圈。初試啼聲之作《痞子英雄》甫一播出,隨即引起熱烈迴響,更因此片榮獲金鐘獎最佳男主角,證明自己是個才貌兼具的演員。今年開春不久,另一部擔綱演出的春節大片《艋舺》,也表現不俗,票房直逼3億元新台幣。
同時,他還跟《艋舺》另一主角阮經天合唱插曲《Tonight Tonight》,收錄在同名電影原聲帶裡,同樣深受歡迎,銷售也持續長紅。
3月7日下午,台北天氣冷冽,但在西門町,《艋舺》電影原聲帶簽唱會現場,卻擠滿上千影迷,等待趙又廷、阮經天現身。「走路有風,心中有火,做光榮的夢,從不低頭,……」兩人千呼萬喚出場合唱,瞬間引起一陣歡呼,而這句歌詞也恰巧呼應著趙又廷的心中理念。
但鮮為人知的是,在進入演藝圈之前,趙又廷其實並不確定自己想做什麼,就連大學唸商學系,都是母親給的建議。「我從小就是一個什麼都可以,什麼都碰一下,沒有明顯好惡,不明確知道自己想要幹嘛的人,所幸家人給我很大空間,」接受《遠見》雜誌獨家專訪時,趙又廷誠懇坦言。
相較於他的大哥謹慎、好強,趙又廷顯得隨性,對什麼都有興趣,但卻往往只維持很短時間。從學鋼琴、學打鼓、到玩DJ等,都是試一下,就不學了。「我媽媽總是唸我三分鐘熱度,」趙又廷不好意思地說。
探索世界〉讀書是為自己讀
即使如此,家人還是沒有給他太大壓力。他的父親趙樹海重視的是人品,至於成績或將來志向,並不特別要求。「讀書,是為自己而讀,不為別人,」趙又廷清楚記得父母總是這樣告訴他。
父母說到做到。趙又廷放學回家,只要功課做好,電動玩具要打多久,家人從不干涉,充分信任他,進而培養他獨立自主個性。如果趙又廷睡過頭,上課遲到,父母也絶不會幫他請假,而是要他自己親自面對。
甚至,趙又廷隨意、粗心的毛病,父母也不會怒目相向。趙樹海常對趙又廷說,「你粗心,但快樂就好,最好要放一個目標在眼前。」漸漸地,在家人全力支持下,他勇敢探索,心中不曾設限,也不怕失敗或丟臉。
他的好奇心很重,曾經為了知道被電到的感覺是什麼,就拿鐵條去測試,被電到雙手雙腳麻閉。事後,父母講給親友聽,大家笑成一團,他也跟著笑,也不覺得有什麼大不了,還是對自己很有自信。
「我常覺得人不要太主觀,不要亂評斷,沒試過,怎麼知道適不適合?」他認真地說,「一塊看起來很醜的蛋糕,說不定很好吃,很多人或許不吃,但我就會吃。」
進入高中後,他瘋狂參加十個社團,只要覺得議題重要就加入,例如反對種族歧視社團,甚至包括女性乳癌防治社團,成為社內唯一男性,他都嘗試。
只是,從小不斷摸索的他,直到念大學仍拿不定主意,到底該唸哪個科系?
尋找方向〉從設計到商學系
他分析,他大概知道興趣在哪,但對照哪個科系,並不清楚,因此請教學校顧問及母親,選擇了結合電腦科學及藝術的商業設計。但沒過多久,他又發現不對勁。因為他對電腦並不在行,反倒對藝術較有興趣,偏偏他的藝術成績卻低於電腦,加上他喜歡創意發想,對執行方面,也沒太多熱情,最後也只好放棄。
之後,他再次和母親討論,母親建議他,如果還不知道想唸什麼科系,不妨選擇商科。母親分析,他的口才不錯,又喜歡交朋友,加上未來不管從事哪個行業,商學的組織領導、溝通協調、時間管理、成本控制等訓練,都可協助打底。
終於,從大二起,趙又廷發現這才是他要做的事情,讀得起勁,進而提供了他人生的豐富養分。在維大商學系裡,課程分為四大方向,管理、會計、財務、以及創業。其中,他特別偏好創業。
他分析,創業和創意、創新最有關連,設限也最少,加上創業必須團隊合作,與人接觸,這些全都是他的興趣。創業課程強調實際演練。有次上課上到一半,老師突然宣布,同學五人一組,創業資金只有5元加幣,從這刻起,兩個星期內,看哪組同學賺最多錢,便贏得勝利。
「真的?假的?」趙又廷當時感到一陣詫異,冷靜回神之後,隨即找到四個戰友,商討創業計畫。他們決定,幫學校週遭店家,設計專屬的麻布環保袋,從LOGO、樣式、材質、到成品,全都可以交給他們負責完成,總共賺得加幣2000多元收入。
趙又廷分享,雖然業績不是第1,但賺多少錢其實不是重點,而是從中學到創意發想、溝通協調、團隊合作等課本中不易學到的東西,也了解到創意究竟是怎麼一回事,更難能可貴。
類似課程不在少數。常常,老師上課期間,突然丟出一個個案,交由學生分組討論,然後在48小時內,找出解決方案。這時,趙又廷便和同學,從財務、投資、行銷、產品、人資、管理等面向切入,一步一步找到問題根源,交出60頁的分析報告,整整兩天幾乎沒睡幾個小時。
全力以赴〉大學四年認真過
除了積極上課外,趙又廷在大學四年生活裡,仍是不斷探索、扎根,認真過每一分鐘。例如暑假期間從不浪費,而是前往企業實習。一次回到台灣,去到一家電子公司,做巿場研究工作;一次,則是留在溫哥華從事會計工作,這次實習讓他了解自己並不適合這份職業。「每天,看到一堆表格、數字,我真的快要瘋掉了,」趙又廷誠實地說。
大學期間也曾前往日本東京神奈川大學四個月,當交換學生,完完全全沈浸在日本文化裡,眼界大開。他印象深刻的是,日本人的自殺率高,乍看似乎為了逃避,但實則不然,「因為日本人保有武士精神,自殺反而是保有自已尊嚴的一種行為,」他分析。
他觀察到類似的例子不勝牧舉。例如日本人民族性壓抑,但卻又在各個方面表現出衝突及創意。在新宿,可以看到打扮專業的上班女性,但一旁卻又出現穿著清涼、大膽的辣妹。
當然,人不輕狂枉少年。趙又廷偶爾也遵循系上傳統,瘋狂一下。他和同學會租一台遊覽車,車上全是同學,然後一個晚上,跑遍附近各個PUB,待個40分鐘左右,然後再往下個地點。
「很無厘頭,但很有趣,年輕就是要不斷嘗試,青春不要留白,」他笑著說,他的大學生活豐富了他的人生經驗,也讓他懂得如何與人溝通,這些都對於現在的演戲很有幫助,能夠迅速融入角色。
做好準備〉等待機會嶄露頭角
其實,不只在大學,在趙又廷的人生的字典裡,一向沒有「設限」兩個字。不管課內、課外,他都緊抓每次機會,全力以赴。凡走過必留下痕跡。早在他的高中時期,就已參加話劇社,樂在其中;大學返台期間實習,他走在路上,被星探挖掘,也拍攝了一則廣告片,很享受拍戲的感覺。
大學畢業後,原本他想繼續升學,但MBA需要三至五年工作經驗才能申請,只好作罷。這時,他的母親問他,台灣有個拍戲機會,願不願意嘗試?他不假思索回答,OK。
就這樣,他回台參加《痞子英雄》試鏡,一路過關斬將,擊敗數百位面試者,終於嶄露頭角,也找到了自己人生中的最愛。「演戲,是我從出生到現在,最用心、積極去做的一件事,我不會放不開,」趙又廷深吸一口氣,認真地說。
「趙又廷的體內有一個非常強悍的靈魂,幫他找到人生目的,然後安定下來,」《痞子英雄》製片暨導演蔡岳勳觀察,趙又廷表面上似乎一直在飄,不停學習,好像不知道自己要做什麼,但其實裡面的他,早已等待許久,做好準備,因此一碰觸到機會,能量瞬間爆發,快到自己都沒那麼明白。
生活祕訣〉開心、開耳、開眼
趙又廷不僅勇敢嘗試,也總是把心打開,用心體會週遭環境變化。
「開心,為什麼叫開心?因為開心的第一步,就是要把心打開,才能得到快樂、喜悅感覺,」他感性地說,演戲也是一樣,必須把心打開,才能融入角色。
「開心」之外,趙樹海從小對趙又廷的訓練,也有助益。趙樹海總是告訴他,把眼睛、耳朵,任何觸碰到的東西都記下來,就能比別
人多聽到一些,多思考一些,或者看得比別人多。在自我學習中,他也是個愛看書的人,閒聊之餘、拍戲空檔,都在看書。
如果他今天不想唸書,而有其他欲望,例如吃美食、看電影、打電動,他也會先去滿足這些欲望之後,再開始用功K書。同樣的方法,他也運用到演戲上。他第一遍看劇本時,單純當個觀眾,感性成份居多,邊看邊掉眼淚;第二遍時,他則理性分劇本,思考自己應該如何演。
但之後,距離開演日期愈來愈近,他反而忘掉劇本,而是整個人融入這個角色,不認為自己是在演戲,而是根本就是這個人。殺青之後,他又馬上轉換身份,變成趙又廷。「開關一定要自己掌握好,這樣才能成為一個好的演員,」趙又廷分享。
未來,演戲之外,商學背景出身的趙又廷,還希望能夠自創品牌,行銷他有興趣的商品,例如衣服、設計等,拓展多個面向,豐富自己人生。顯然,趙又廷並不因現有成就而自滿,而是持續堅信、履行「勇敢」與「嘗試」哲學,讓青春展翅飛揚在藍天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