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上海世界經濟導報被攻陷

于 明
user

于 明

1989-05-15

瀏覽數 15,900+

上海世界經濟導報被攻陷
 

本文出自 1989 / 6月號雜誌 第036期遠見雜誌

「「導報」從未如此光輝過!」上海一位年輕記者略顯激動地說:「我們為它難過,但是也感到光榮。」

他指的是上海出版的「世界經濟導報」最近的表現與遭遇而言。這分周報由於刊出一項「追悼胡耀邦座談會」上的大膽言論,而於四月二十六日經中共上海市委會宣布撤除總編輯欽本立的職務,並由市委宣傳部派遣「工作小組」進駐該報--等於是無限期接管了。

被大陸知識分子簡稱為「世經導報」的這份單薄周刊,其實注定是命運坎坷的,因為它走的本就是一條險路。它的創辦人兼總編輯欽本立,素來以敢言著稱。他自一九四六年加入上海文匯報擔任記者,便顯露了這項特質。 一九五七年,欽本立已經是文匯報的副總編輯兼黨委書記。當時正值「反右運動」時期,該報也中了毛澤東的「陽謀」,大嗚大放,而被毛親自扣上了「走資本主義路線」的帽子,欽本立去職,並從此脫離新聞圈達二十餘年之久。

一九七九年底,中共言論尺度略見放鬆,時任上海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研究所副所長的欽本立,聯絡了幾位老報人,籌辦「世界經濟導報」。一位參與創辦工作的老人回憶當時的心情說:「欽先生和我們都是不得已才離開新聞崗位這麼多年,我們吃過許多苦,出來辦報實在是不能忘情於新聞工作,也不甘心年華就此老去。」

就這樣,幾位退休的老人,加上世經所一些兼任、不支薪的研究人員,借用世經所的半間辦公室和「解放日報」的排字、印刷設備,「導報」於一九八0年六月十九日開始發行了。

最初它是以介紹世界經濟趨勢為主,但隨著大陸本身展開經濟改革,而漸漸加重了國內經濟政策和發展現況的討論與報導,近年來更偏重政治和民主改革。九年間,它由八開四版擴編至今天的十六版(其中廣告約占三版),發行量達三十萬份,讀者以大學院校的知識分子和政府決策人士為主。

我們敢講真話

這樣一份印刷不清、紙質不良的小型報紙,竟然成為中國大陸最具影響力的報紙,原因就在「報導自由度」比較大。「導報」記者指出,雖然官方召開的會議從來不准該報採訪,但是私下的採訪,即使是高階層官員,也從未拒絕過。「因為我們敢講真話,他們對「導報」的興趣往往比對一般報紙還大。」

遠見訂閱贈西堤餐券2張,知識與美食一次滿足!優惠組合價$2,880,立即訂閱>>

該報自始即堅持經濟獨立、人員自募。草創時曾向政府借貸兩萬元人民幣,而今早已還清,全靠訂戶和廣告收入維持,這在大陸是非常稀罕的一件事,「導報」人員也相當引以為傲,並自認是一份民間自辦的報紙。

然而官方的看法顯然不同。副總編輯朱杏清坦率表示:「官方從來不承認我們是民間報紙,因為依體系而言,我們是由上海社會科學院和世界經濟學會合辦的。」否則,上海市委會如何能撤銷總編輯欽本立的職務,又如何能派宣傳部的人「進駐」該報?

憂心的不是個人

「導報」記者都承認自己內心有一個自我設定的尺度。縱然如此,該報的言論還是觸怒了官方。當此個人前途、報社前途和國家前途都不確定的時刻,「導報」人員憂心的是大局,而不是個人。他們知道,「導報事件」更增添了國家亂的因素。

欽本立走了,「導報」的獨特風格還能維持嗎?如果不能,「導報」還有必要存在嗎?報社內外一片懷疑之聲。一些較為沈穩的中年記者卻堅持:「最要緊的還是堅守這個發言的陣地。陣地沒有了,就什麼都沒有了。」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