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觀光局統計,去年底,兩岸正式開放三通,大陸觀光客來台明顯增加,從單日數百人,增加到農曆年期間的1000多人,今年4月底,更單日突破5000人次。許多商家、媒體也開始把陸客來台消費能力放大檢視,陸客怎麼花錢、花多少錢,搶占媒體各大頭條。
《遠見》特別專訪觀光局長賴瑟珍,談台灣旅遊業者如何搶占陸客商機。但是,賴瑟珍也特別提醒,必須格外珍惜兩岸開的觀光「這扇門」,要抱持長久的經營心態,別只在陸客身上看到「錢」字。她感慨地說,她不認為台灣人這麼唯利是圖,人情味才是台灣人應該對外展現的實力。
以下為《遠見》專訪內容,以第一人稱呈現:
定大陸團最低團費,控管旅遊品質
開放陸客來台已經將近一年,到4月份平均單日陸客來台人次已經突破2000人,我認為接下來最大的挑戰應該是旅遊品質與陸客滿意度問題。我們也長期進行調查與稽查,根據我們調查,目前陸客的滿意度平均是86%。
陸客比較不滿意的項目是行程太緊,旅遊品質則還好。其實走遍全世界,沒有一個地方像我們這麼用心,還定了最低團費。因為大陸團規定團進團出,旅行業的行政管理就要有所作為,因此觀光局會抽查旅行團到底住在什麼飯店、吃什麼餐、一餐多少錢,簡直是跟旅行業大鬥法。
我們為什麼訂定最低團費?就是要預防在先,管控品質,讓大陸觀光客對台灣留下好印象。希望經過這麼多的努力,好不容易開這一扇門後,不要像現在中國大陸旅行團去香港、泰國一樣,團費很便宜,可能出現賣人頭的情形。到目前為止,我很有把握地說,成效算不錯。
我們也被批評,好像只對陸客這麼用心?但其實我們深知,觀光業不能只靠陸客,我們也很注重歐美、日本、香港的宣傳。事實上,我們的成效斐然,從去年開始成為香港旅客最喜歡的觀光地,到台灣的人次是第一名。
台灣人情味濃,觀光多元開放、全球布局
「多元開放,全球布局」是觀光局的原則,對於陸客,我們抱著的是平常心。接待大陸客應該就跟接待美國人、日本人、香港人一樣的。
現在起就要預防人數多了以後的品質問題。現在大陸的組團旅行社已經從33家增加到146家,我們希望對業界殺價的傳聞能有所改善,因為買方市場有更多人加入,對於買賣雙方家數的平衡有幫助,台灣的旅行業者將不會受制於大陸的業者。
有人問,未來若旅客增加到3000人,台灣負荷得了嗎?其實這個這問題我們早就都算過了。
阿里山、日月潭的住宿設施條件是比較不足,但其他地方都OK。
日月潭因國道六號通車了,可以住台中,問題比較不大;陸客如果一定要到阿里山看日出,山上旅館則比較不足,所以現在大多安排一天來回。
不過最近我有很大的感觸,就是輿論與社會大眾好像把焦點只放在陸客來台的消費能力上,這會不會讓人覺得,台灣人怎麼變得這麼勢利?台灣人其實都是非常善良、熱情的,我不認為台灣人是這麼唯利是圖。
真正的台灣人不是這樣的!例如安利團第二團來時,我剛好推我媽媽去國父紀念館散步,就看到安利的團員和賣茶葉的攤販聊天,說:「哎呀,你們台灣人的服務態度挺好的。」攤販回答他:「我們台灣人本來就是這樣啊,生意不成朋友在。」
今年觀光人數要成長,就要靠新興市場
我在很多場合也都告訴旅遊業者,我們有機會遭遇60年來旅遊業最大的事情,就要讓大陸人真正多瞭解台灣。做這一行,每個人除了賺錢外,都要找到自己在這個行業的價值。
還有商家不能只期待某一個市場,這個市場(陸客)也不可能讓台灣各行各業行業都受益嘛!就好像你不能期待安利的遊輪多來幾個梯次,台灣的經濟就解救了。即使現在日本、香港來台自由行旅客這麼多,也沒每個行業都受益嘛!
媒體的批評當然是一種鞭策,但還是期待多一點正確觀念的傳輸,要「賺錢」前先問我們付出了什麼,我們有沒有用心去推廣提供客人想要的產品。
今年我們的目標是要觀光客達到400萬人次,去年達到380萬人次。
目前國際大環境不佳,依照世界觀光組織的預測,今年不要負成長就很了不起了,所以如果今年觀光客人數要成長,就要靠新興市場,中國大陸是(新興市場)其中一個。(林奇伯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