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CSR的急迫感

楊瑪利
user

楊瑪利

2009-03-04

瀏覽數 27,550+

CSR的急迫感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本文出自 2009 / 3月號雜誌 一兆台幣的一堂課

本月《遠見》揭曉第五屆企業社會責任獎(CSR)得獎名單。

《遠見》率風氣之先,是國內最早進行企業CSR大調查的媒體,評審團陣容也最權威、最堅強,由台灣大學名譽教授孫震擔任主席與其他七位委員,包括元智大學講座教授許士軍、司法院院長賴英照等。

過去一年來,我深刻感到CSR已受企業、政府與民間的重視。我們經常接到各種詢問,包括CSR要如何做、CSR指標該如何訂、是否可以合辦CSR論壇,同時CSR的顧問服務業、非營利組織也在過去一年來陸續成立。

甚至就在今年3月,富邦也將發行台灣第一檔本土型的企業社會責任基金(SRI)。其中,不少基金投資的企業就是曾經得過《遠見》CSR獎的上市公司。顯見金融業者在一片金融海嘯慘況中,也把CSR當成另一個重要的新機會。

今年《遠見》CSR大調查,除了上市企業外,也首次加入上櫃企業組以及重新恢復難度較高的外商企業組,希望更全面瞭解在台企業的各項作為。

其實在過去,CSR常被誤解只是捐錢做公益,或者對業績無關,只會增加營運成本。但是美國華爾街引爆的全球金融危機,說穿了就是美國金融機構負責人與經理人的集體貪婪,違反了企業應盡的社會責任所導致的。因此,也凸顯出企業社會責任融入平常營運管理的重要性。

到底金融風暴後CSR該如何做?今年《遠見》CSR得獎企業有哪些特色?全球CSR發展趨勢又如何?都是本次CSR報導的重點。(見頁78)

下市投資學:一兆台幣的一堂課

【會員免費報名】晶片王國背後,世代賭注如何與信念交織?《造山者》導演帶你進入真實第一線

除了CSR,目前最令台灣人頭痛的問題就是不景氣了。2月底主計處已經公布了2009年台灣經濟成長率為罕見的負2.97%,震撼各界,連馬英九總統都取消行程,週末親自召開財經會議。

而且近年來無薪假加上被裁員的白領,起碼超過30萬人。若再加上21.9萬專科以上高學歷失業人口,等於台灣有50萬白領喪失就業舞台。

值此景氣與就業最險峻的時刻,《遠見》特別企劃〈一兆台幣的一堂課〉封面專題。從1982年迄今,台灣一共有259上市櫃企業最後下市、下櫃,其中九成都是發生在2000年後台灣景氣衰退後。顯示景氣愈壞,企業下市櫃愈多。這些下市企業提供企業經營管理怎樣的一堂課呢?

未來,會不會有更多企業下市櫃,造成更多人失業,值得注意。企業負責人與經理人要如何從別人錯誤中學習經驗?一般投資人如何選擇好的公司,都是本期報導的重點。(見頁130)

本期也特別越洋訪問美國暢銷書《急迫感》作者、哈佛大學商學院教授約翰.科特(John Kotter)。這本書實用又切中當前正面臨金融海嘯衝擊的企業需求,呼籲企業應該善用急迫感,因應變局。

科特表示,這本書在探討一個「似乎很狹隘」的問題:如何在夠多人之間製造夠大的急迫感?但為什麼要研究這個?他認為,組織內是否能夠即時凝聚急迫感,是變革能否成功的最大關鍵。

根據他三年多的研究結果,他發現企業變革,十個中有七個會失敗。關鍵就在於企業是否能在一開始就形塑出急迫感的文化。看完,讀者可以問自己:我有急迫感嗎?我的同事們都有急迫感嗎?(見頁148)

另外鑒於兩岸局勢變遷快速,今年1月1日改版的《遠見》已經新增兩岸新世紀欄位。為了讓這個欄位更充實,從本期開始,新增政大經濟系教授林祖嘉以及出身台灣、目前居住在北京、擔任中國建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的華而誠,輪流每月寫一篇兩岸經濟局勢的專欄,替讀者提供兩岸經貿更深入的解讀,精采可期。(見頁28)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