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蓋茲的未來學校 教育改革中培育新商機

楊方儒
user

楊方儒

2009-02-01

瀏覽數 40,200+

蓋茲的未來學校 教育改革中培育新商機
 

本文出自 2009 / 2月號雜誌 面對新中國

這一堂未來學校的必修課,你的孩子上了嗎?

從2003年開始,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茲砸下80億新台幣,在全球開始推展未來學校概念。

在他的理想中,不論地域、種族、性別、年齡,每一位孩子,都可以透過新興資訊科技,讓學習效率更上一層樓。

科技引發興趣,讓學習無疆界

蓋茲說,未來學校的定義是:在教學環境中,導入資訊化、數位化、無線化,打破教室的固有疆界,從中激發更高的學習熱忱。這質變,將一步步改革政府、學校、教材、老師、學生、家長間的教育鏈結。

設在美國東岸費城的未來學校,沒有粉筆、黑板,使用互動式的平板電腦上課,還用晶片卡來點名,甚至沒有圖書館,因為所有的學習資料都數位化了。

未來學校的電腦軟體可以隨時測驗學習進度,還可以重複練習,達到目標再進入更深的課程,甚至連家長,也可以在網路上隨時觀察小朋友的學習狀況。

蓋茲多次批評美國的中學教育老化、不合時宜。

在費城,他把老師稱為「教育者」(educator)、學生稱為「學習者」(learner),要從思考邏輯上,徹底跳脫傳統教育觀。

全球伙伴計畫,救弱勢跨鴻溝

蓋茲同時主導了「全球伙伴學習計畫」(PiL,Partners in Learning),要協助弱勢孩子,跨越數位鴻溝,年年砸下大錢,在不同國家舉辦未來學校年度高峰會,廣邀各國的重要教育人士,參與這個新時代的討論。剛剛落幕的第四屆未來學校全球峰會(School of Future World Summit),則在微軟總部所在地西雅圖舉辦,端出了更多新鮮牛肉。

「在座的各位可以想像嗎?到了2020年,美國會有超過五成的課程,透過網路上課!」微軟全球教育服務產品事業群總經理畢恩(Martin Bean)一語道破,線上學習比重將愈來愈高。

畢恩說,一個他最近看到的有趣場景是:五個11、12歲的小女生,坐在星巴克店裡喝咖啡。一會兒過去了,一直都沒人講話,因為她們個個低著頭、認真傳著手機訊息。

【會員免費報名】晶片王國背後,世代賭注如何與信念交織?《造山者》導演帶你進入真實第一線

在美國校園裡,十年前,「text」這個單字指的是課本、教科書。現在,學生講到這個字,往往只會想到簡訊。

加拿大傳播學大師麥克魯漢(Marshall McLuhan)指出,好比廣播是耳朵的延伸、電視是眼睛的延伸,媒體本身,就是人類五感的延伸,甚至媒體的傳達形式,會比其中的內容更重要。

的確,當一位美國7歲幼童,會架設自己的部落格,一篇文章還有來自世界各地的38則回應時,他還沒進入上小學課堂,學習場域卻已無遠弗屆。

「科技不再只是個教育家口中的話題了,應該是新世代教育形塑的基本!微軟的PiL計畫,確實在全球起了帶頭作用!」哈佛大學教育學院變革領導研究中心共同主持人華格納(Tony Wagner)觀察。

台灣PiL突出,3萬教師受訓

高雄三信家商去年剛獲選,成為全球未來學校中唯一一所的職業學校。

在三信服務了36年的校長潘福照,近年積極推動創意教學,希望能讓學生擁有創造力。他強調,「三信孩子的競爭力不在高考,但一定要教會他們懂得解決問題。」

在亞太各國中,台灣是培訓「網路學習社群專業教師」成效最顯著的,至今已經有3萬名老師受訓完成,超過百萬名學生受到影響。

「這就像是做直銷,一個種子教師,能夠感化身邊好幾位老師、好幾十位學生、好幾百位家長!」PiL計畫在台主持人、微軟資深經理陳佳惠貼切比喻。

在台灣,PiL計畫還有另一項實際成就。以一台電腦每年100元的價格,五年來提供各縣市學校超過18萬台電腦的微軟正版軟體,為政府至少省下了9億的經費,也讓資訊應用深入到窮鄉僻壤。

「因為資訊力高低,是創造力高低的主要關鍵!」華格納強調,不論在美國或台灣,孩子們一定要學會善用軟體與網路,才能懂得解決問題。

根據比爾.蓋茲與瑪琳達基金會的統計,美國高中以下的輟學生,有超過五成選擇不繼續接受教育的主因是:學校太無趣。若是可以透過科技數位化讓互動學習變的更有趣,或許更能夠成功幫助弱勢學生。

華格納直指,每一個國家的教育系統都徹底失敗了,「因為我們完完全全的,讓學生覺得無聊。」

「我們一直在想,什麼樣的課程設計,學生會有興趣?什麼樣的知識內容,能夠引起師生共鳴?」陳佳惠說得直接。

事實上,取名「未來學校」,常讓人誤以為這是為了10年、20年之後的學生準備的,其實不是。未來學校是此時此刻為每一位孩子所受的教育所準備的。第一步就是先讓學習變得有趣起來!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