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永續觀點 全球永續觀點 【11/26活動報名】 8大重磅講者全面解析COP30

從大苑子「石虎柳丁」炎上,回顧台灣生態友善農作風潮:那些和野生動物長大的作物

郭逸
user

郭逸

2025-11-20

瀏覽數 700+

大苑子購買石虎柳丁的事件,掀起輿論風暴,讓「生態友善農作」重新被大眾看見。農業部
大苑子購買石虎柳丁的事件,掀起輿論風暴,讓「生態友善農作」重新被大眾看見。農業部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00:00
00:00

大苑子購買石虎柳丁的事件,掀起輿論風暴,讓「生態友善農作」重新被大眾看見。其實,台灣早在十年前就悄悄掀起一波「野生動物農業共存」的運動,從石虎到水雉、從黑翅鳶到台灣藍鵲,一個個作物的背後,都是一段土地、農民與物種的共存故事。

石虎柳丁與連鎖手搖飲品牌大苑子的合作事件炎上,一顆柳丁突然成了台灣的輿論中心。外界從原本期待的「保育加值產品」,瞬間轉成質疑、澄清、再質疑,整起事件雖然混亂,卻也讓大眾再次關注生態友善農作。

連鎖手搖飲品牌大苑子宣傳使用「石虎柳丁」引起爭議。取自臉書@大苑子

連鎖手搖飲品牌大苑子宣傳使用「石虎柳丁」引起爭議。取自臉書@大苑子

其實,台灣這股生態友善農作的風潮延續多年,隨著各地野生動物保育議題浮上檯面,開始有一批農友、社區與學者思考,如果農業剛好就在牠們的棲地旁邊,能不能讓耕作不再破壞土地,而是和生物共存?於是,從米、豆、柳丁、茶葉到菱角,一種種以野生動物命名、帶著故事的作物出現了。

有哪些具有代表性的生態友善農作物呢?背後那些比產品本身更重要的脈絡與目標又是什麼?

石虎柳丁:用「留下雜草」讓柳丁園成為棲地

石虎柳丁的本質上是產地自救。南投中寮的石虎柳丁,其實是台灣前幾批以「生態友善」做品牌的農產品,農民發現附近的石虎活動愈來愈少,原因不是山裡獵食不足,而是果園多年習慣整地、除草、鋪滿誘殺害獸的陷阱,逼得石虎不敢靠近。

於是,中寮農民與保育團體合作,決定改造果園,他們開始不除草、少用藥、放養雜草與昆蟲,讓果園重新形成迷你的生態系,且柳丁不用求外觀完美,反而強調自然熟成、風味扎實。

中寮農民與保育團體合作,決定改造果園,讓石虎得以安全穿梭。取自臉書@石虎保育大使 阿虎加油

中寮農民與保育團體合作,決定改造果園,讓石虎得以安全穿梭。取自臉書@石虎保育大使 阿虎加油

這種做法讓石虎得以穿梭果園,也讓農民找到新的銷售管道,包括通路合作、主題市集、預購平台等,石虎柳丁逐漸被視為「買水果也能保育」的代表。

石虎米:山坡上的稻田與動物共存

比柳丁更早聲名大噪的是「石虎米」。苗栗的「石虎米」來自石虎出沒率極高的丘陵地,當地稻田介於森林與人類聚落的邊緣地帶,是石虎夜間活動的重要通道,農民過去習慣大量清除田埂雜草,使石虎容易暴露在犬隻、車輛與人為干擾之中。

為改善環境,農民改採不燒草、不整田埂、減少農藥與除草劑的方式,讓田區長出可藏身的小灌木、昆蟲等食物來源,使稻田重新變成石虎的自然緩衝帶。

石虎米的品牌特色不一定是「米比較好吃」,而是「稻田變安全了」,這份價值也被各大平台看見,形成穩定的銷售模式,也有更多農民加入種植。

石虎米的品牌特色不一定是「米比較好吃」,而是「稻田變安全了」。取自臉書@石虎米

石虎米的品牌特色不一定是「米比較好吃」,而是「稻田變安全了」。取自臉書@石虎米

老鷹紅豆:從誤會猛禽到品牌重生

屏東的老鷹紅豆幾乎是「台灣生態友善品牌化」的教科書案例。早年農民最怕的就是猛禽,例如黑鳶,因為牠們愛吃田裡的害鼠,卻容易誤食農藥或陷阱,還被誤認為是「壞事的象徵」。但,隨著學者介入調查、農友開始減少使用含毒餌劑,猛禽類的數量逐漸回升。

訂遠見兩年送雙行李箱!25吋+20吋一次到手,總價值16,760元限時29折>>

接著,農友與社區更把「和老鷹一起種豆」視為驕傲,推動低農藥或不使用滅鼠毒餌的作法,並建立品牌;老鷹紅豆不只有生態友善的概念,也象徵一個農村願意承認過去、修正錯誤、重新和自然站在一起。

連鎖零售超市全聯使用老鷹紅豆製作食品,也是他們首度推出的生態友善商品。

飛翔的猛禽黑鳶。取自環境資訊中心

飛翔的猛禽黑鳶。取自環境資訊中心

水雉菱角:一座濕地的時代逆襲

台南官田的水雉,是全台灣密度最高的族群,當地菱角田的水面漂浮著大片菱角葉,成了水雉最愛的育雛平台;然而,過往的農法常會用藥或清除野草,造成水雉「看得到家卻住不了」。

十多年前,農委單位、在地農民與台江國家公園合作,開始推動「友善菱角田」,除了減少使用化學藥劑,還要保留能讓水雉行走的水位高度。當水雉族群回升、雛鳥數量變多後,「水雉菱角」逐漸成為台南地方農產的亮點,也是濕地與農作物可以共同繁盛的代表案例。

菱角田的水面漂浮著大片菱角葉,成了水雉最愛的育雛平台。取自官田菱雉菱官網

菱角田的水面漂浮著大片菱角葉,成了水雉最愛的育雛平台。取自官田菱雉菱官網

黑翅鳶香米:讓猛禽成為田間守護者

黑翅鳶曾是瀕危猛禽,在台中霧峰的五福社區,一群稻農大約十年前開始實踐全程無化肥、無農藥的友善耕作,為了控制田鼠破壞農地,他們與保育單位與生態研究團隊合作,在稻田中豎起高達5公尺的棲架,成功吸引了黑翅鳶覓食與繁殖。

目前這片友善田已擴展到上百甲,並且是全國少數以猛禽保育為核心的稻作示範,不僅幫農民自然防治鼠害,也促成「黑翅鳶米」品牌的誕生。

稻田因猛禽守護而更健康,品牌也因此具備強烈的生態保育價值,甚至獲選為國際里山倡議(IPSI)案例,成為人類與動物共存的成功典範。

黑翅鳶曾是瀕危猛禽。取自霧峰農會酒莊

黑翅鳶曾是瀕危猛禽。取自霧峰農會酒莊

台灣藍鵲茶:山林、茶園與國鳥級明星同台演出

台灣藍鵲茶則是在新北坪林與南勢溪流域,當地茶農過去大量施用農藥,而藍鵲與其他林鳥會在茶園上方穿梭覓食,容易受到化學物殘留影響,為了降低對野生動物的衝擊,農友開始採用草生栽培與生態茶園模式,也保留茶園周邊的林緣與溪谷空間。

茶農後來索性把「台灣藍鵲」放上品牌,成為台灣山區茶園從「產量導向」轉向「生態價值導向」的重要里程碑。

茶農把「台灣藍鵲」放上品牌。取自台灣藍鵲茶官網

茶農把「台灣藍鵲」放上品牌。取自台灣藍鵲茶官網

事實上,生態友善農作物不是靠命名就能成立,也不是把動物印成logo就能通過的認證,背後需要農民調整耕作方式,專家進行科學調查、長期監測,更有賴消費者願意用荷包支持一塊土地慢慢變好。

「石虎柳丁事件」雖然讓保育議題一度混亂,卻也提醒大眾,友善農業不是話題,而是長期工程。下次走進超市、手搖店或市集,也許可以反思,購買的產品不只是一顆水果、一包米,而是一段土地的未來。

你可能也喜歡

動起來的 ESG
數位專題

動起來的 ESG

運動和ESG(環境保護、社會責任、公司治理)有什麼關係?「動起來的ESG」,不僅是將運動和ESG相結合的創新思考,更是我們對未來企業永續發展的探索。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