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期貨、選擇權、個股期貨、權證選擇、ETF、虛擬貨幣……金融商品百百種,有人愛股票、有人擅長期貨,有人迷戀選擇權,也有人堅信比特幣能改變世界。但最重要的不是工具,而是你用這個工具的「初衷」與「態度」。選你適合的,不是選最會賺的。每一個商品都有機會賺錢,也都有機會賠錢。但真正讓你穩定前行的,不是技巧,而是紀律與風險控管。(本文節錄自《股市豐神榜》一書,作者:許豐祿,好優文化出版,以下為摘文。)
進場的第一步,先認識你自己
很多人問我:「你覺得最好的投資工具是什麼?」我總是笑一笑,回他:「彼之蜜糖,汝之砒霜,要先了解自己,才知道什麼是最好。連自己是誰都還不太清楚,怎麼知道什麼工具適合你?」
這世界上沒有「最好的商品」,只有「最適合你風格的工具」。你是喜歡刺激、勇於冒險的?還是希望穩穩存、慢慢賺的?搞清楚這一點,比什麼都重要。
為什麼銀行、券商第一步,都要做風險屬性測驗?只要你曾去銀行買過理財商品,第一件事一定是填問卷,評估你的風險屬性。到證券公司開戶,也一定會問你幾個基本問題:「你之前投資過哪些?懂不懂期貨?有沒有炒過外匯?」
這不是例行公事,是為了保護你。就像醫生開藥前,要問你有沒有過敏一樣,金融機構也要知道你能不能承受波動。畢竟,投資商品本身沒有對錯,錯的是不對的人,錯在不了解自己。
3種典型的投資人
1.「急功近利型」
這類人通常想賺快錢、聽朋友報明牌就衝。他們最愛問我:「這支明天會不會漲?」但他們完全沒做功課,也不懂資金控管。多半三個月後下課退場了。
2.「過度保守型」
這些人連台灣50都嫌波動太大,錢只敢放定存。問題是通膨會吞掉退休金的購買力,他們不是輸在股市,而是輸在不投資。
3.「心態成熟型」
這類人最難得。他們不急、慢慢學,願意建立紀律、做筆記、檢討策略。他們往往在多年後,默默變成績效最穩的人。
所以我常說:「投資態度對了,工具自然會選對。」
(延伸閱讀│投資前先認清自己是誰!「股癌」謝孟恭:定期檢視自己的對帳單)
股票市場:投資人的第一堂課
股票是最常見、也最容易接觸的投資工具。你只要開戶,就能參與上市櫃公司的成長獲利。它不像期貨需要高槓桿,也不像虛擬貨幣那麼劇烈波動,容錯率高,是大多數人投資最好的起點。
台灣股票市場怎麼分?台灣股市主要分3大板塊:
這些市場的差異,在於公司規模、營收穩定度與資訊透明度。你是保守穩健派,就從集中市場找大型股;你是積極成長派,就到上櫃市場尋寶。
案例:高成長股的威力與風險並存
大立光(3008)、宏達電(2498)
●大立光(3008)
2005年,大立光(3008)還只是200元上下的股價,沒人想到它會在手機鏡頭革命中成為霸主。但隨著智慧手機普及,手機鏡頭從無到有,從一個到兩個,甚至三個四個,直到2017年,全市場手機都在追求照相功能,加上配合短影音直播視頻興起,手機光學鏡頭的需求倍增,更有可以補光以及光學抗震,還有伸縮鏡頭等特殊功能,手機完全取代數位相機,甚至是加上獨立鏡頭後,可以化身單眼相機。
大立光身為蘋果以及華為等一線智慧手機鏡頭模組供應商,營收獲利成長飛速,股價一度創高漲到6075元,成為台北股市股王。這種股票,如果你能在產業趨勢初期布局,長期持有,就能創造幾十倍的獲利。
2005年智慧手機開始嶄露頭角,大立光股價128元,至2017年最高6075元。後因大客戶華為遭美國禁令影響,大立光營收成長動能減半,股價長期下跌。
●宏達電(2498)
在2003年時主營業務替國際品牌智慧型手機代工,後轉成自有品牌,直到2011年宏達電股價創新高,衝到1300元成為台股股王,以及市值第一的企業。但後來因為經營策略失誤,市場競爭激烈,最後不得已賣出手機部門,退出手機市場,如今股價不到50元。
同樣的情況也出現在曾經的全球手機霸主諾基亞身上。這就是高成長股的宿命:上得快,下得更快。
我常說:「獲利不是靠運氣,是靠對產業趨勢的理解與風險控管。」
宏達電在2005年前,因為主營業務代工,股價基本上都是在200-300震盪,後來轉型手機品牌,才有股價兩度衝高千元的表現,但是手機市場變化快速,宏達電到2025年,股價甚至不到50元。
小提醒:新手常見錯誤
(延伸閱讀│投資愈久、出手愈保守?「散戶總有一天當韭菜」投資老手總結4個經驗法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