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AI正快速改變各行各業,連寫程式也不再是「鐵飯碗」。面對產業重組與技能汰換的浪潮,教育該如何應對?未來最重要的,是適應變化的能力與創意思考。因此,你應該培養的,是「永遠能重新定義自己」的能力。
大學的時候,我念的是土木系。大學,我在各種「力學」科目中度過。也在我大學的那幾年,世界快速地改變。那是2000年,網際網路剛剛開始起飛,許多原本與網路毫無關係的產業,一旦搭上網路這股浪潮,就立刻爆紅。那時候的我,開始感受到科技帶來的顛覆性力量。
我開始想:如果我一輩子只待在原有領域,也許可以過得不錯,但會不會錯過了這波改變和機會?於是,我決定轉向資訊工程。那時的我,只是單純覺得「這波網路的浪潮太有趣了」,沒想到這個選擇,改變了我整個人生的軌跡。
當然,之後很快迎來了網路泡沫化,許多公司倒閉、投資人血本無歸。但回頭看,那其實只是短期修正。真正的長期趨勢,是網路逐步融入每個產業和每個人的生活中。20多年後,回想當時那個決定,我仍然感激自己當初有那份好奇心與勇氣。
當AI顛覆了寫程式的人
這些年,常有年輕人問我:「該選什麼科系?」我的標準答案一直是:「追隨你的興趣。」但我也會補一句:「如果你真的還沒有明確興趣,可以先學學程式,因為這是未來最不容易失業的技能之一。」
然而,AI的出現讓我重新思考這句話。幾年前,我還會告訴人:「學會寫程式,至少有一技之長。」但如今,AI正以驚人的速度學會寫程式。許多初階工程師的工作,開始被AI取代。我們看到科技大廠一波又一波的裁員,但公司整體運作效率反而更高。AI不只是輔助工具,而是逐漸變成「超級工程師」。寫程式這件事,顯然不再是飯碗的保證。
未來的孩子該學什麼?
有人問OpenAI創辦人Sam Altman:「AI時代的孩子應該學什麼?」他的回答讓我印象深刻:「不一定要學程式,但要學會思考,並具備快速適應的能力。」這句話非常中肯。因為AI的進步,正讓「技能」變得愈來愈容易被取代。今天的技能,可能明天AI就能做得更好。但「思考」與「適應」這兩件事,是人類仍保有優勢的地方。
我們無法和AI比運算速度,也不可能記得比它多,但我們可以問出更好的問題,找到更有創意的解法。但回到最初的問題「選什麼科系最好最安全?」
沒有「安全」的工作,只有持續成長的人
其實,我們很難再找到一個永遠不會被AI取代的「安全」工作。工程師、設計師、律師、醫師,甚至創作者,AI都正逐步踏入這些領域。
但危機往往也是轉機。那些願意擁抱變化、懂得與AI協作的人,反而能在這場浪潮中走得更快、更遠。與其害怕被取代,不如思考如何「放大自己」,讓AI成為我們的延伸,而不是敵人。
也許,我們正重新回到一個可依興趣選擇未來的時代。因為AI的出現,不是讓所有人都走向同一條路,而是讓每一條路,都有重新被改寫的機會。就像2000年那波網路革命,改變世界的運作方式;如今的AI浪潮,將再次重塑每一個產業、每一種職業,甚至每一個人的思考方式。
所以,與其追求「不會被取代」的專業,不如培養「永遠能重新定義自己」的能力。這才是AI時代,最值得學習、也最無可取代的本事。
本文章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遠見》立場
(作者為拍拍圈科技共同創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