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價時代逼近,歐盟CBAM與台灣碳費同步啟動,企業若無法精準揭露碳排,將失去國際市場競爭力。對此,學者提出「環境負債會計法」等方法,協助企業突破範疇三碳排難題。
面對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即將開徵,而台灣也在2025年迎來碳費時代。對此,《遠見》於2024年7月,舉辦2024遠見ESG國際大師論壇「迎向碳價時代,備戰淨零賽局」。
該場論壇邀請英國牛津大學布拉特尼克政府學院商業與公共政策教授卡錫克.拉馬納(Karthik Ramanna)進行主題演講,分享他開發的「環境負債會計方法」(E-liability),協助企業在2025年政府實施碳價政策前超前部署,縮短因應碳價的陣痛期。
環境負債會計法,將碳排視為成本
這套創新系統,企圖打破傳統碳盤查的侷限,特別是困擾無數企業的「範疇三」碳排計算難題。
環境部長彭啓明與政大講座教授吳安妮也應邀出席,指出台灣徵收碳費,是邁向淨零與國際接軌的重要契機,更是企業ESG管理必須正視的挑戰。
遠見會員 限定文章
時刻掌握趨勢 時刻都有遠見
- ✓ 免費瀏覽 每天 1 篇限定文章
- ✓ 文章收藏 喜愛好文隨時回看
- ✓ 會員專屬 主題型知識轉譯包
- ✓ 會員獨享 生日禮百元購物金
成為訂戶,
即可瀏覽全部「限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