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活動報名 免費活動報名 郝旭烈/郝哥帶你打開兩本改變人生思維的關鍵之書

鐵律與溫度:Bolt總經理曾憲竑的「精實哲學」,如何破局台灣叫車戰場

兩億用戶的歐洲超級應用,為何劍指台灣?

廖君雅
user

廖君雅

2025-10-03

瀏覽數 550+

Bolt台灣總經理曾憲竑。林韶安攝
Bolt台灣總經理曾憲竑。林韶安攝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00:00
00:00

來自歐洲愛沙尼亞的叫車平台Bolt,9月23日正式在北部都會區開啟營運,目前也提供相關的優惠車資補貼,外界好奇這個年輕的平台如何在激烈的台灣市場中突圍,《遠見》專訪總經理曾憲竑分享策略。

在台灣看似已被既有平台壟斷的叫車市場,一匹來自歐洲的「黑馬」正悄然登場。

Bolt——這個橫跨全球50國、600座城市、擁有超過2億使用者的移動超級應用程式,帶著「讓城市回歸於人,而非汽車」的使命,在歐洲寫下快速成長的傳奇,如今選擇進軍台灣。

為何是台灣?對Bolt而言,這裡腹地小,但在都會區小黃和多元計程車幾乎滿街都是,既是最難啃的市場,但法規成熟,也是最值得投注的戰場。過去十年內,Uber與市場的碰撞(如轉型、租賃車爭議、103-41 條款)迫使政府將交通法規和稅務遊戲規則釐清。對後進者又是外商的Bolt而言,相對是個公平且透明的起點。

坐鎮Bolt台灣的總經理曾憲竑(Eden),眼神中透出專注與篤定。雖然才30出頭,但他在台灣共享叫車平台近十年的完整實戰歷練,讓他從客服、營運到法規談判皆有豐富經驗,如今,他將歐洲式的「精實哲學」與屬於台灣在地的「市場溫度」結合,試圖為城市交通寫下新答案。

「我們不是來打價格戰的野蠻人。」他語氣堅決,「Bolt的進場,是要在清晰法規與健康競爭的環境中,帶來新的平衡點。」

曾憲竑將歐洲式的「精實哲學」與屬於台灣在地的「市場溫度」結合,試圖為城市交通寫下新答案。林韶安攝

曾憲竑將歐洲式的「精實哲學」與屬於台灣在地的「市場溫度」結合,試圖為城市交通寫下新答案。林韶安攝

一、歐洲鐵律:4000 精兵打造的紀律文化

相較於動輒數萬人的全球巨頭,Bolt全球員工僅4000人,卻能撐起遍布歐洲與非洲的移動帝國,相較於最大競爭對手少約10 倍,人力配置極度精簡,這份「精兵主義」正是Bolt企業文化的核心。

「總部高層堅持搭經濟艙、住可負擔的旅館,把錢花在刀口上,也就是技術和市場,而不是排場和市占率。」曾憲竑印象最深刻的是,這種極致的節制精實文化,讓Bolt在全球得以以小搏大,靈活制勝。

台灣團隊延續這樣的節奏:目前在地團隊初期僅個位數人馬,薪資條件雖較對手優渥,但以專案導向,每個人都須獨當一面。涵蓋市場拓展、客服與處理金融合規的人員(負責取得第三方支付執照、反洗錢監控),曾憲竑舉例,這次籌備期在招募司機時,也善用到全球資源,秉持精實原則,將非100%仰賴中文閱讀的工作(如部分文件輸入)轉交給國外同事協助,確保台灣團隊的時間花在「緊急又最重要」的事情上。

曾憲竑強調,「團隊的專注力必須百分之百用在緊急又最重要的事上,這是我們的鐵律。」

法規環境的破冰點,則是台灣政府已經建立的清晰制度。他坦言,這是總部選擇台灣的重要理由,「主管機關希望有更多健康競爭者入場,避免市場過度集中。」

來自歐洲的Bolt叫車平台選擇台灣作為亞洲重要市場營運。Bolt提供

來自歐洲的Bolt叫車平台選擇台灣作為亞洲重要市場營運。Bolt提供

二、數據精算:3-5 分鐘的「動態蹺蹺板」

曾憲竑強調,Bolt在台灣的核心戰術,不是補貼燒錢,而是對數據的精準拿捏。「3到5分鐘,是乘客等待的黃金甜蜜點。」曾憲竑解釋。太短,代表司機閒置、收入受損;太長的話,乘客則會流失。

高教永續舞台 第七屆遠見USR獎說明會開放報名>>掌握最新評選辦法

基於這套「動態蹺蹺板」策略,Bolt先穩住司機,再刺激需求,最後才擴張規模:初期先顧司機生計:招募核心司機群,確保穩定收益。待司機收入穩定後,會將預算從司機獎勵轉向乘客優惠,吸引更多乘客創造更多訂單,也就是需求導向的補貼。行程數增加後,再逐步招募更多司機,持續動態調整,智慧派車系統:減少空等與長接短送,避免削弱司機的生計並使收益最大化。

這種循序漸進的方式,有別於傳統平台「先燒錢、再壓榨」的粗暴模式。只是,在9月23日上線當天,還是有用戶反映等了16分鐘才叫到車,顯然Bolt在司機數量和叫車速度上還需要進一步磨合和平衡。

三、價格與安全:在地化的雙重承諾

Bolt的價格策略並非「補貼戰」,而是「讓利」與「透明」。司機抽成維持市場中位數的20%,並避免額外收取「平台服務費」,降低消費者的心理負擔。

此外,他也強調更重要的是安全。Bolt透過四大多重維度設計,將安全機制落實到每一趟行程:

  • 1. 上車驗證碼:四位數互認,杜絕陌生上車。
  • 2. 緊急協助鍵:乘客與駕駛可一鍵隱密求援。
  • 3. 信任聯絡人:異常時系統即刻通知親友。
  • 4. 位置分享:跨平台即時傳送行程連結。

目前,Bolt為了在地合作更深入,與Hi Taxi、幸福車隊、耐斯車隊等三家本地車隊結盟,這是由於所有共享平台的司機都必須掛在車隊之下,為此Bolt與三家合作車隊共同招募司機,但他也坦言在台北,多數車隊已被現有業者瓜分,必須從尋找願意成立新車隊或持續和小型車隊合作著手。他分析,台灣司機普遍採多平台接單模式,Bolt仍需透過服務和收入來吸引司機將其作為其「主要平台」。

曾憲竑的領導哲學,是在數據之外,注入「溫度」。林韶安攝

曾憲竑的領導哲學,是在數據之外,注入「溫度」。林韶安攝

四、曾憲竑的「溫度」:從客服到合規的親力親為

若說精實是 Bolt 的鐵律,那麼曾憲竑的領導哲學,就是在數據之外,注入「溫度」。

曾憲竑曾是前公司(Uber)的客服主管,深知平台營運的痛點,特別是處理司機的溝通、情緒問題及金錢賠償問題。尤其,每位司機有自己的個性和生活背景,必須去深刻理解司機的辛勞與情緒。「與司機的溝通不能是冷冰冰的罐頭訊息,必須帶著溫度。」這份同理,成為他與司機互動的基石。

在合規領域,他同樣務實。「該花的錢,一毛不能省。」例如,他主動建議總部針對合作車隊進行第三方財務盡職調查(Due Diligence),雖然增加成本,卻避免未來因車隊資金問題而衍生法律風險。

到任以來,他頻繁地主動拜訪中央與地方政府,確保在合規範圍內營運。尤其在前往愛沙尼亞總部接待考察團時,遇到相關官員,即時轉介並讓相關的複雜稅務問題得以解決;讓他最深刻的是,交通部門也向他耳提面命,逐一確認 Bolt清楚遊戲規則,顯示政府對新業者進入雖接納卻也慎重的態度。

「Bolt帶來的不只是歐洲品牌,而是一種精算到極致、卻不失人情味的模式。」曾憲竑總結。對他而言,這場戰役不只是搶市占,而是要在台灣打造一個更高效、更便利、更永續的城市交通生態。他也透露,明年策略規劃是拓展到重要城市,特別是高鐵沿線的交通場域,以串聯台灣國內交通。此外,雖然 Bolt在全球有共享滑板車等業務,但考量台灣法規與交通環境,他也重申暫不引進,但保留其他多元業務的可能性。

而外界也關注去年併購皇冠大車隊的Uber動向和反應,對此,Uber台灣區總經理 Rita Peker(楊麗達)則回應,樂見有新的對手加入,讓市場更大。

無論如何,Bolt的讓利和加入刺激市場,對司機和乘客而言,未必不是多一項選擇。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